学术投稿

不同检测系统肾功能测定结果对比分析

刘军;李俊立;周燕;肖美芳

关键词:检测系统, 肾/生理学, 生物化学, 医学决定水平, 系统误差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 学对比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肾功能结果 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文件要求,每天取新鲜血清样本8份,用奥林巴斯AU1000检测系统、贝克曼CX7检测系统测定肾功能常规4项指标,连续测定5 d,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对偏差,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定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结果 2个检测系统新鲜血清样本测得结果 在均值处的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允许误差之内.结论 2个检测系统测定肾功能结果 相关性良好,其系统误差能为临床所接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管理评审后对护理管理工作的促进

    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本院作为参加等级医院管理评审的医院之一,在接受评审中受到评审专家的广泛认可,取得了省级医院管理评审第一名的好成绩.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评审内容中的晕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促进和完善,现将评审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胜芳;薛红霞;丁献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152例孕妇母婴阻断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母婴阻断传染病5项血清学标志物在产前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母婴阻断孕妇11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甲犁肝炎病毒抗体(抗-HA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RPR)5项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152例孕妇中,抗-HAV阳性率为0.17%,HBsAg阳性率为7.90%,抗-HCV和抗-HIV可疑阳性末发现,RPR阳性率为0.90%.结论 产前进行母婴阻断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非常必要,对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和预防孕妇医院感染.阻断母婴传播及优生优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丽艳;杨继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临床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主要致病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2058例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共分离病原菌826株,阳性率为40.1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为483株,占检出菌总数的58.5%,其次为革兰阳性(G+)球菌234株(28.3%),真菌109株(13.2%).检出率高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2.9%)、大肠埃希菌(24.6%)、金黄色葡萄球菌(14.8%)、真菌(13.2%)、肺炎克雷伯菌(6.4%)、鲍曼不动杆菌(5.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76.2%,除氯霉素、磷霉素的耐药率低于40.O%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0%,对万占霉素的敏感率仍为100.0%.G-杆菌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90.0%以上,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奈替米星,其耐药率均低于40.0%,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0.4%.结论 明确下呼吸道感染菌群的分布及耐药变迁,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防止抗生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作者:李全焕;涂学亮;邓凤章;李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波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仅单方制剂亦为一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因此要求更严格和更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应用,并经过药学工作者的努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大量应用,为推动中药各方面的研究发挥了作用,其中波谱技术便是中药研究中为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

    作者:张爱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血细胞生物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

    目的 对实验室检测项目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现用的牛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以保证其适用于临床.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28-A2推荐的方法 ,各验证项目选择健康参考个体20例,按实验室操作手册要求进行标本采集和检测,采用性能评价符合要求的LH75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参与验证的4个项目中,20例健康参考个体结果 100%落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内.结论 验证项目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江苏省中医院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实验验证具有科学的说服力,容易发现生物参考区间的偏离,值得建立完善的验证制度和程序,并推广应用.

    作者:王佳;汪小蓉;符布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腹水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鉴别诊断腺癌

    目的 评价胸、腹水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检测结合鼠抗人肿瘤相关糖蛋白(TAG)-72.4单克隆抗体(B72.3)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鉴别诊断腺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296例腺癌和炎性反应患者胸、腹水标本(包括179例腺癌和117例炎性增生标本),分别做CEA和CA125含量检测及B72.3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并分析二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腺癌的敏感性.阳性结果以病理活检诊断为标准.结果 腺癌组CEA、CA125含量分别为(35.54±22.84)ng/mL及(44.82±15.31)U/mL)炎性增生组CEA、CA125含量分别为(4.01±2.21)ng/mL及(15.74±6.05)U/mL.腺癌组CEA、CA125含量明显高于炎性增生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9例腺癌中CEA和CA125检测阳性的敏感性为79.9 %(143例);B72.3表达阳性的敏感性为78.8%(141例);CA125和CEA与B72.3组合检测诊断腺癌的敏感性为92.2%(165例),其阳性率分别与B72.3免疫细胞化学分析、CEA和CA125含量检测诊断腺癌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P<0.05;t=18.95,P<0.05).结论 胸、腹水CEA和CA125含量检测结合B72.3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不但能提高腺癌的诊断率,而且还能区分腺癌与增生活跃的间皮细胞.

    作者:黄卫彤;黄宏思;覃志坚;方文珠;黄永秩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探讨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193名医务人员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情况;自我防护情况等.结果 医务人员发牛过职业暴露者146名(75.6%);62名(32.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27名(14.0%)医务人员对被血液、体液污染持无所谓态度,96名(49.7%)医务人员不了解标准预防的内容,能做到Ⅰ级防护的只占7.8%.结论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普遍缺乏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对标准预防的内容不够了解.

    作者:黄真强;秦绪秋;李梅;张芝翠;王妮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 例胃癌术后患者胆汁中检出里拉微球菌报道

    微球菌一般不致病,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伤口等局部组织感染,也能引起严重感染.现将从本院胃癌患者胆汁中分离到的1株里拉微球菌报道如下.

    作者:尚碧莲;王厚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终点法底物耗尽现象的自动识别

    目前各种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终点法底物耗尽现象各种设备自动识别的参数设置各不相同,各试剂供应商提供的参数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大部分限制参数为开放式,对底物耗尽现象根本起不到自动识别的限制作用,给临床高值标本的分析带来很大的误差.

    作者:高小文;王志宏;李玲贤;高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37例住院患者梅毒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梅毒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较大的危害,许多无症状的感染者更容易被忽视.

    作者:史桂兰;汪小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情况,本文对68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尿沉渣检查在肾病中的应用

    尿液是机体内的重要排泌物之一,是反映肾脏器官发牛病理变化的窗口.尿沉渣检查是指在尿巾榆出管型及符种病理意义的颗粒,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成分的检查,以作为完整尿液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预后判断、药物治疗监测及健康筛查等有重要意义[1].

    作者:兰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不同检测系统常用血清酶测定结果对比及偏倚评估

    目的 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 学比对分析,探讨各检测系统之间测定临床常用血清酶足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EP9-A2文件要求,每天随机从临床样本中抽取8份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分别用两种检测系统进行相关血清酶测定,共测定5 d,记录检测结果 ,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根据直线方程计算在某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Bc)和预期偏倚的95%可信区间,并判断偏倚性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低值处的预期偏差(绝对值)大于1/4允许总误差外,不同检测系统对常用血清酶测定结果 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检测结果 具有可比性.结论 当用2个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 学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町接受性能,以保让检验结果 的可比性.

    作者:杨剑虹;倪红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主要的慢性病毒性疾病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全球大约有3.5亿HBV慢性携带者,中国人群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15%,造成了广泛的疾病谱.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机体感染HBV后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以及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问基因组的差异.

    作者:高建平;郑瑞丹;郑慧颖;朱青川;林震群;林素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儿科噪声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噪声是指频率和声强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复合音[1].儿科门诊及病房患儿集中,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患儿由于疼痛和恐惧往往会哭闹,成为儿科噪声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病房呼叫器传出的声音,还有部分患儿喜欢穿发出响声的鞋子.

    作者:曾菊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优选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PHC检测的敏感件和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144例PHC患者、88例肝硬化患者及93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及α-L-岩藻糖苷酶(AFU).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和SF,速率法检测AFU.结果 PHC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FP、SF及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与肝硬化组血清AFP、SF及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 P<0.01;SF、AFU P<0.05).3种血清标志物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3.03%、72.15%及69.31%,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5.24%.结论 联合检测AFP、SF及AFU对PHC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田鹏飞;徐杰;段正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药敏及耐药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总体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2年间耐药性变化显著的为阿米卡星.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是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性显著变化的有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结果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胡素侠;李怀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肝素钠浓度对清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

    临床上常以清蛋白(ALB)检测来评价受检者的肝脏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等.实验室做ALB检测通常用血清,但有时也用血浆.为了确定肝素钠作为抗凝剂对ALB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本研究对50份标本采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同时做ALB测定,观察肝素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兴宁;李静;雷光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不同时点血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不同时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制订合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6例,胶乳免疫凝集抑制法测定HbAl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餐前空腹血糖(FPG)、餐后高血糖和餐后2 h血糖(2hPG),采用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按HbAlc≤8.0%、8.0%<HbAlc<10.0%、HbAlc≥10.0%分为A、B、C3组,比较各组血糖水平.结果 餐后2hPG和餐后高血糖对方程贡献强于FPG,三组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PG和餐后高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与餐后2hPG和餐后高血糖呈显著正相关,建议模拟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制订合理干预方案,尽可能延长全天血糖达标时间段,以降低HbAlc水平.

    作者:朱文克;柳婉琼;朗宾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解脲支原体液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检出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Uu分离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3600例标本中1505例阳性,阳性率为41.8%,其中男性标本阳性率为28.5%,女性阳性率为46.1%,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8,P<0.05).在9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高的为环丙沙星,为81.5%,耐药率低的为交沙霉素及原始霉素.耐药率均为0.0%.结论 在泌尿生殖道标本中,Uu检出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延缓Uu耐药性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