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

聂继红

关键词:中药, 制剂,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有效, 两重性, 治疗疾病, 医药学家, 药物, 西药, 无副作用, 文献资料, 临床医生, 过敏反应, 错误认识, 无毒性, 发生率, 安全性, 药毒, 药都, 健身
摘要:人们对西药的安全性用药都很重视.一般认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西药,使许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有所忽视,少数人甚至有“中药无毒性,无副作用,无过敏反应”,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则健身”的错误认识.事实上,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对“药毒”早有一定的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即药物具有两重性,它既可治疗疾病,也可产生不良反应,充分认识药物的两重性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笔者查阅了部分有关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列举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鼻衄”的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方法,对疾病的变化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和措施,“异病同护,同病异护”,使病人受到针对性护理,配合并保证了治疗效果.笔者运用这一理论特点,对“鼻衄”施实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也男;张鲁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信息资源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料室)为中医药科技人员传送和了解科技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医药信息资源必须合理管理,充分应用.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医院图书馆(资料室),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服务,为医院管理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主要信息及动态.因而,医院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对发展医疗企业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文献的收集上,这些文献的采购经费应占全馆购书费的50%以上,其中报刊杂志和图书各占一半.同时,还应重视专利文献收集,注意采集本地区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等,甚至各地区的新资料,有些没有成文的,应协助整理成文,作为新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

    作者:纪宁;尕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46例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恰当彻底治疗或病人体质差病程迁延引起.慢性盆腔炎常可急性发作,常见症状为下腹部堕胀疼痛,牵扯至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过频、经期延长、经血量多等.劳累、月经前后或性生活后疼痛加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严重者可丧失劳动力和造成不孕.1临床资料146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在18~47岁之间,均为结婚或有性生活史者.有过生育史或流产史者128例,占81%;有过上取环宫腔操作者98例,占66%;有一次宫外孕手术者5例,占3.4%;合并盆腔附件区炎性包块者23例,占15.8%.

    作者:沈茂平;韩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不寐证20例观察

    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1991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其中住院12例,门诊病人8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小32岁,大72岁;病程6个月~1年者8例,1年以上者12例.2治疗方法取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均单侧)常规消毒,刺入穴位,有酸胀感时,抽取无回血后,每穴注入维生素B1注射液50mg,双侧交替注射,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如未愈,隔3日后可重复第2疗程.

    作者:马延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柏红痔消外洗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柏红痔消外洗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方中的黄柏和苦参进行了鉴别.结果:柏红痔消外洗颗粒中小檗碱和苦参碱能在同一薄层板上定性鉴别.结论:以上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有效地控制了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薛洁;王军省;曹维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恢刺电针法治疗筋痹

    《灵枢@官针篇》记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是一针多向刺的范例.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全前辈经验,将其改良为恢刺电针法来治疗筋痹,主要是大筋急,其代表是梨状肌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方法

    作者:任宇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护理在血液病恶性肿瘤化疗中的运用

    血液病肿瘤属中医虚劳、血证范畴,在现今医疗条件下,化疗药物是缓解血液病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其周期长,毒性强,对机体组织损伤大,对血管破坏程度深,并由此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等,常使患者心生恐惧、忧虑,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而影响化疗方案的正常实施.分析患者情感、体征,运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及八纲理论进行辨证调护配合饮食调养,施护于化疗病人,对消除患者的异常情志,增强治疗信心,顺利完成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卿晓棠;党平;时雯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1 一般资料笔者从1994年10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各类高血压患者58例.其中,女性31例,占53.5%;男性患者27例,占46.5%;原发性高血压54例,占93%;继发性高血压4例,占7%;年龄大者72岁,小者21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长者26年,短者2个月.血压均18.7/12.0kPa以上.患者主诉有头痛、目眩、头胀、耳鸣、心悸、失眠,面红目赤,四肢麻木等.临床观察,推拿结合针灸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一般1次治疗后,就可降压2.67kPa左右,因高血压而引起的上述症状亦可明显好转.58例患者在治疗时都停用或减量使用降压药.

    作者:高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传统煎药与机器煎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汤剂是多种药物同煎后发挥药物综合疗效的剂型.药物煎煮的如何,当临床疗效关系极大,此项严谨而细心的工作,不能有任何一点差异.自古以来,人们延用传统煎药方法来防治疾病.传统煎药的优点是:(1)能按煎药要求,调整火候.(2)对有些药物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煎煮,例如:解表药用武火煎煮,时间掌握在10分钟即可,含挥发油的药物应后下,如薄荷,在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再共煎5分钟即可.(3)滋补药物火候多为文火,慢慢煎煮20~30分钟即可.(4)对一些矿物类及贝壳之类药物:如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等,因这类药物质地坚硬,和其它药物同煎时,有些质地轻的药物已煎成糊状,但质地坚硬的药物有效成分却仍未煎出,必须把质地坚硬的药物提前煎煮1小时左右,再把其它药放入同煎,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5)有毒药物需先煎1~2小时,减低其毒性,如:附子、川乌、草乌等.

    作者:赵玉华;余梅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孔庆武老中医治疗慢惊风经验

    慢惊风是小儿常见病,多由急惊风转化而来,或由吐泻后形成,或为痘疹后得之.若迁延失治,则有性命之忧.孔老治此证每以《福幼编》之逐寒荡惊汤加味治疗,涤沉寒、扫阴霾,温煦肾阳,起沉疴化险为夷,救危亡其效颇著.1基方及用法 胡椒、炮姜、肉桂、丁香各3g,共捣细渣,以灶心土90g煮汤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频灌之(因碎为渣,故不宜久煎).

    作者:孔祥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补肾祛瘀法治疗腰椎骨关节炎116例

    腰椎骨关节炎是腰椎间盘退变狭窄,椎体边缘退变增生及椎体间小关节因退变形成的骨关节病变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以慢性下腰痛持续或间断发作为主要症状.我们于1997年元月~1999年6月,用补肾祛瘀法配合辨证用药,治疗腰椎骨关节炎1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55例,女61例;年龄30~72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6年.11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作者:赵生文;苏冬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金洪元教授临证运用脾胃学说的探讨

    金洪元教授在其近40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临证之中注重调理脾胃已成为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跟师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1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金师擅治肝病,尤以治疗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更著蜚声.他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其病机演变可分为三期:初期湿热疫毒,蕴结肝脏,气机郁滞;中期木郁土壅,湿热未尽,脉络瘀阻;后期湿热留恋,瘀热互结,肝肾阴亏.治疗时,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之不同;但无论病至何期,金师都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法,认为肝与脾在病机上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常谓“知肝之病,必要传脾,治肝之病,当先实脾.”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小儿口腔溃疡69例

    口腔溃疡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常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从1996年至今,我们采用中药合剂辨证治疗69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共69例患儿,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发病年龄小1岁,大12岁.病程短2天,长11天,平均4.3天.单发溃疡面者31例,两处溃疡面者23例,多处溃疡者15例.2疗效判定痊愈标准:用药1周内溃疡全部愈合的为痊愈;用药1周后,溃疡面积缩小或多发溃疡未全部愈合为好转;用药1周溃疡面无减小或呈扩大趋势为无效.

    作者:董梅;张砾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次根治肛周脓肿的入路切口选择规律再探(附631例分析)

    1995~2000年收治各类肛周脓肿631例,现将其早期一次治愈而不成瘘的切口选择规律以及脓腔处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29例,女202例;年龄12~70岁.痊愈(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术后脓腔创面长平,皮肤粘膜愈合)618例,占97%;好转(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手术创面长平,皮肤愈合,粘膜有肉芽增殖)17例,占2%;成瘘6例,占1%.

    作者:徐凌波;巴合提;黄凤;潘芳杰;徐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芒硝在复方制剂中配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芒硝在中草药制剂中配伍应用很广,发展很快,由于它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可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1],故多外用.本文从制剂工艺的角度,阐述了芒硝在复方制剂中的配制方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供制剂工作者参考.1芒硝与固体药物的配制

    作者:姚伟;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腹部术后粘连疼痛体会

    笔者受“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启发,运用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腹部术后粘连疼痛,疗效显著.1病例例1,王××,男,24岁,某建筑公司工人.1992年4月28日初诊,右下腹疼痛持续加剧2天.患者于1988年6月曾行兰尾切除术,术后常感腹部疼痛,近日疼痛加剧,于4月27日入院.经西药处理,疼痛未见减轻,注杜冷丁针数次疼痛仍剧,转来中医科治疗.见患者痛苦不堪,呻吟不绝.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诊脉细略涩,苔黄腻.证属阑尾术后伤及气血,气滞血瘀,络脉被阻,不通则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失笑散、南山楂各10g,佩兰叶、川芎、红花、赤芍、牛膝各5g,枳壳6g,血竭、三七各3g,红藤20g.1帖.

    作者:俞娴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举隅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aloma,ML)是淋巴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抗癌联盟(IARC)统计,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1%,预后较差,尤其弥漫性大淋巴样细胞型淋巴瘤预后更差,平均生存期1.5年.本文报告1例弥漫性大淋巴样细胞型淋巴瘤,由于患者难以忍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不能按原设计化疗方案系统治疗,改用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效果.1病例患者女,31岁,以“胸部不适2个月”为主诉就诊.胸部X线摄片发现纵膈有一团状阴影.

    作者:王拥;徐怀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温针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45例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由过劳或受冷刺激导致.笔者临床观察80例,温针治疗45例,总有效率达93.3%;电针治疗35例,总有效率达74.3%.经统计学X2检验P<0.05.显示:温针疗法优于电针疗法.

    作者:施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清热通瘀排浊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9例

    1 一般资料369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小19岁,大71岁,平均42.5岁;病程长25年,短1月.根据中医辨证属湿热型64例,血瘀型158例,脾虚型22例,肾虚型125例.2治疗方法基本方:革解、瞿麦、扁蓄、木通、土茯苓、败酱草、公英、丹参、炙山甲、莪术、菖蒲、花粉、王不留行.水煎内服,每日1剂.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肾阳虚者,加鹿含草、仙灵脾、肉苁蓉;肾阴虚者,加桑椹、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早泄、遗精、滑精者,加煅龙骨、煅牡蛎、芡实、金樱子;血精者,加生地、白茅根;前列腺有结节或肥大者,加海藻、昆布、贝母、夏枯草、生牡蛎.前列膏组成:山甲、三棱、莪术、败酱草、公英、黄柏、白芷、王不留行、川楝子、桔核等,每日早晚各1次纳肛.

    作者:徐东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六神丸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

    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内服外用治疗痈疖疗疮等证,若红肿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笔者在临床曾用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生产)醋调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未发现毒副作用,认为六神丸具有收敛疮面,促进愈合的功效. 例1,陈×,男,54岁,教师,病案号28826.因患糖尿病3年余,于1998年2月24日住入我科治疗.查血糖10.9mmol/L,尿糖(++++),胸片示右肺Ⅲ型结核,查痰未发现排菌.自述3月来,左足部溃疡糜烂,曾四处求治,用“湿润烧伤膏”、“生肌愈皮膏”等药治疗无效.查:左足面有2cm×2cm,左足内踝处见3cm×5cm大小的溃疡面,微痒,局部无红肿疼痛,有渗出物.首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溃疡面,继用六神丸适量醋调或稀糊状搽患处,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次,且保持局部干燥.换药25日,溃疡面干燥结痂、脱落,痊愈出院.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