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舒建

关键词:C-反应蛋白, 检测, 诊断
摘要: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体应急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由肝脏分泌.在外伤,局部缺血,烧伤,各种感染与发炎时会迅速上升,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6~12 h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 h达到高峰,可达1 000倍以上,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36例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术后随访2~30个月,观察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36例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6.67%.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有效地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汪亚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布利丹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1例

    2003年6月10日本市瓦窝镇卢屯村某村民为女儿过周岁生日,120人就餐,19人食用奶油蛋糕.10~31 h内19人相继发病,其余未进食奶油蛋糕者均未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初期为稀便,后为水样便)、头疼、发热(高热37.5~39.2 ℃)、全身乏力等症状.发病与进食量有关,量多者,病情重,潜伏期亦较短;发病与年龄亦有关,年龄小者,病情重,病程较长.现场调查奶油蛋糕为本市元台镇某蛋糕店加工.该店无冷藏设施,容器具无消毒措施,裱花间无空气消毒设施,极易使细菌生长繁殖,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姜叙;刘华;韩秀荣;刘显军;辛永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联合麻醉对分娩方式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中宫缩情况及产妇、新生儿近期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惠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选用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麻醉组);未施行分娩镇痛的92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程中缩宫素使用及产妇、新生儿合并症方面的不同.结果 (1)分娩方式比较,联合麻醉组剖宫产26例(24.07%),对照组38例(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产钳助产22例(20.37%),对照组6例(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阴道顺产60例(55.56%),对照组47例(5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使用缩宫素32例(29.63%),对照组4例(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妇、新生儿合并症比较,联合麻醉组胎儿窘迫、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分别为32.7%、3.70%、6.48%,对照组分别为28.5%、1.09%、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麻醉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63%、0.93%,对照组分别为3.26%、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对产妇施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产钳助产率,分娩镇痛与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有关,但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新生儿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倪明军;蔡江慧;李竹君;陈慧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两种尿蛋白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和磺柳酸法测定尿蛋白的吻合性及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用10%的磺柳酸和尿10项分析仪对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 000例测定尿蛋白.结果 3 000例尿液中两者相符合有2 796例,其中两者阳性364例,两者阴性2 432例,不相符合204例,其中磺柳酸法阳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阴性136例;磺柳酸法阴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阳性68例.结论 测定尿蛋白两种方法有一定的差异性,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后,好还须滴加磺柳酸,不仅可以印证尿液分析仪尿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测定尿液中其他蛋白质(如球蛋白等),而且还可以间接监测尿液分析仪的性能及判定试剂条的质量、是否失效以及纠正某些因素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影响,对尿液分析质控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桂满元;黄成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内皮素是目前已知强烈持久的血管收缩因子,不但直接刺激或激活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而且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它在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的观察,以探讨血浆内皮素浓度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王文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定菌生辅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本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在门诊用定菌生乳酸杆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6例,结果发现其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袁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广东省基层医院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基层综合医院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原因分析,以达到提高认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管理.方法 采取亲临医院调查和电话、信函相结合的方式,由笔者以及所在调查医院工作的本校历届检验专业毕业生共同完成.结果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医院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以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为常见.结论 基层医院脑脊液显微镜检查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盲目依赖自动化仪器;对规范化操作不够重视;对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作者:蔡元菊;陈秀琴;罗小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思考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学习型社会要求各种组织都应成为学习型组织,图书馆也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作者:林明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针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存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了摆正位置、增强自信,领导重视、稳定队伍,理顺体制、奖惩激励,加强培训、提高素养,重视实验管理干部的培养等对策.

    作者:肖素芳;林云燕;陈钗莺;许瑛;张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室内质控的几个问题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是选择和执行适当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程序,例如依据测定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方法特点选择统计学标准、控制规则和质控品的数目,并严格执行IQC程序以提高IQC的质量[1].室内质控方法很多,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中仍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笔者长期从事免疫学检验质量管理工作,发现医院、血站检验科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或疑问,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结合相关专著,简要介绍如下,供实验室参考.

    作者:袁红;黄文方;杨明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供、排水系统的改进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款设计较先进,性能较好的仪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医院.由于使用独立的加样系统、搅拌系统和一次性反应比色杯,耗水量约为7 L/h,不必配备专用的水机.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仪器需要用蒸馏水对样品针、试剂针和搅拌针进行清洗.该仪器原来的设计是在仪器的下方备有2个15 L的塑料桶,一个装蒸馏水用,另一个装废液,2个塑料桶均有液面探测器.当蒸馏水用完或废液装满时仪器会给出提示,见图1.

    作者:朱武军;邰飞;黄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种梅毒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简单、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和试剂诊断早期梅毒,及早发现传染源,控制梅毒传播.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TRUST法敏感度为90%,特异性为96.7%;TP-ELISA法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100%;TPPA法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100%.结论 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TRUST和ELISA(或TPPA)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作者:黄波;钟方才;纪红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龙虾壳聚糖抗皮肤浅表真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龙虾壳聚糖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抗菌作用, 检测其对真菌的低抑菌浓度.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平板培养法.结果 龙虾壳聚糖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2 500 mg/L,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5 000 mg/L;醋酸液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630 mg/L, 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均为1 260 mg/L.结论 龙虾壳聚糖及醋酸液对皮肤受试浅表真菌均具有抗菌作用;龙虾壳聚糖的低抑菌浓度为2 500~5 000 mg/L.

    作者:丁恒生;王亚娜;宗爱萍;郑铁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如何提高病理检验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本院检验专业开设了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由于本门课程操作性较强,需要实验课时较多.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病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从实验室设备、师资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方法4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梁俊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的测定

    目的 探讨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正常人105例,糖尿病患者73例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转铁蛋白(Tf)的含量,以观察其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转铁蛋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志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1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分成≤28 d、≤2月、<6月、6月至6岁,4个组),同一时间采集样品,进行CRP与WBC测定.结果 CRP、WBC同时升高6例,占14.63%;CRP升高、WBC正常27例,占65.85%;CRP、WBC均正常者8例,占19.51%;CRP平均升高59.65 mg/L.上述4组WBC平均水平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 CRP与WBC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前者敏感,后者不敏感.

    作者:王冬娥;陈健锋;李栓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分析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的检查及临床表现.结果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125例(64.4%),贫血32例(16.5%),粒细胞减少症31例(16%),血小板减少20例(10.3%),溶血性贫血2例(1%).EB病毒(EBV)IgM抗体78例,EBV-DNA阳性30例,总阳性率75%.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0例中异常46例,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5例,异常49例,骨髓检查较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少.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血液等方面的疾病,临床应重视实验室的检验,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涂片的形态学检查.

    作者:常杏红;呼秉莲;王晓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它改变了过去护士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工作中对患者缺少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旧模式,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关怀和照顾.那么现在提倡的人性化护理对临床护士有什么要求呢?现将临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从医院管理年看临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本文就2005年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基层二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存在的临床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仪器的管理、维护和校准、检验质量控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床旁分析、临床医护人员的配合等不足的问题进行讨论.提示各级部门必须加大对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指导和管理力度,所有检验人员也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对检验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者:欧超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开放式药房调剂模式的优越性

    开放式药房调剂模式也称为柜台型调剂模式,是药学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上一个大的改观,是药学作为临床专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院于2004年开始尝试门诊药房敞开式柜台型调剂模式,经过不断的摸索和一系列设施的完善,如信息化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变以往药房是排队拥挤的中心点,撒气吵架的集中点,服务滞后的突出点的落后现象,成为了医疗发展的支柱,优质服务的模板,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