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会;贺吉德;尹清莲
笔者在十余年的针灸临床带教工作中,注意到一种现象:临床教学实践中,实习学生非常盲目。对于如何将所学的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临床的诊疗活动中,他们往往习惯于对一种疾病分别用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去认识、诊断,一面做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医师,另一面又扮成一个西医大夫,治疗上用一根针、哪痛扎哪,学得好些的同学再结合辨证取穴,倒也能解决点临床问题。
作者:夏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淋症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女性,以小便频急、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诸病源候论》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热淋者,三焦有热,湿搏于肾……”明确指出了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并论述了两者的关系,阐明了症状发生的机理。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脱发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在李明道主任指导下,采用头三针结合梅花针治疗脱发50例(包括斑脱与脂溢性脱发),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隽一;张雷;李明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应用中医辨证施灸治疗肝肾阴虚及痰湿瘀阻两型高血压病,对其降压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其降压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将患者根据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0-01实施)分为肝肾阴虚型(灸关元、涌泉、足三里)、痰湿瘀阻型(灸百会、神阙、足三里),经过10天治疗后,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及肾素活性(PRA).结果:肝肾阴虚型、痰湿瘀阻型其总体收缩压、舒张压在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但肝肾阴虚型与痰湿瘀阻型之间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差异(P>0.05),各检测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及肾素活性(PRA).除肝肾阴虚型的肾素含量在治疗前后有差别外,其余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差异(P>0.05).结论:辨证施灸治疗高血压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及肾素活性(PRA)在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考虑此结果由于疗程设置所致.
作者:任宇丁;张欣;夏敏;彭伟;米勇;李永凯;郝伟;刘玉萍;韦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案患者女性,2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月,加重1周”以“支气管炎”收住。查体:血压13.3/9.33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胸片结果示:支气管炎。
作者:陈建萍;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导师张绚邦教授,浙江桐乡人,自幼熟读医书,广闻博览,勤学精思,博学多才。1956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首届学习,曾先后师从当代江南名医“孟河学派”之一的丁甘仁前辈传人张伯臾、程门雪老师以及“伤寒名家”金伯川传人刘鹤一老师,既承伤寒深厚凝重之旨,又得温病时方轻灵纤巧之秘,继而除伤寒温病学派原有的门户之见,以临证实践为依据,推陈出新。
作者:王晓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使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我科自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急性感染性喉炎121例,采用普米克令舒压缩雾化吸入治疗5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夏米西汗;姚伟;王文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疼痛科门诊采取肩胛上神经阻滞[1]和各敏感压痛点注射治疗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金钟;袁红;黄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用双黄连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40例,总有效率95.3%,与西药抗生素组35例对照比较,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足以证明该药是清热解毒之品,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是治疗中医急症外感高热症的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策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固冲汤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于治疗妇女血崩、月经过多。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崩漏48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王荣华;张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阴冷即妇人阴中及小腹寒冷,性欲淡漠,现代医学称为性感异常.自古以来,由于封建礼教之桎梏,广大妇女又处于低层,似乎是男子的附属品,生育的机器,若谈性事、阴冷,是讳莫如深、大逆不道的,视为禁区.
作者:刘晓莹;闫宏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细辛水煎剂伍用维拉帕米配制成复方细辛(A-V)的镇痛作用的量效关系.同时测定A-V的半数致死量,观察其急性毒性,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扭体法,热板法测定不同浓度A-V的镇痛作用.并测定A-V的LD50,判断其急性毒性.结果:A-V对热板致痛的镇痛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毒性极低.结论:复方细辛水煎剂的镇痛作用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且其毒性极低.因此,可作为有效镇痛药用于临床.
作者:郑卫红;陈超;钱京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及胃腹安注射液配合气囊充气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陆元明;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因解剖部位的临近、手术麻醉的影响、疼痛的刺激、精神的紧张等所致,施治方法多样。现将近年有关文献作一复习,以供参考。
作者:潘芳杰;张先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医脏腑学说和维医器官学说,是阐明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脏腑器官和全身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理论.
作者:巴哈尔·哈德尔;阿·卡地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98~2001年,作者采用硬膜外滴注激素复合液加中药药浴治疗腰腿痛6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毅;张斌;郭海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深化改革,势在必行1.1长期以来,医院主要靠政府投入,计划经济带来的吃大锅饭、分配不公、人浮于事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医院发展,用人缺乏自主,定职、任免、调配等完全由上级有关部门操作,导致了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甘居中游,不思进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凭关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医院,业务能力低下,干好干坏,待遇均等,挫伤了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高琦;李玉华;李维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底出血与高血压病临床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2月收治15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病例,找出糖尿病眼底出血与高血压病临床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继发眼底出血病例中,其出血诱因及疗效与高血压病控制好坏有明显关系.结论:高血压病是糖尿病眼底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沈迅;刘世情;韩敬力;杨春梅;吴军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等新形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医医院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医院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本单位开展的改革实践,就中医医院的改革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向松;王桂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和普及,其自身特点及优越性并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原因考虑为:①对整体护理的内涵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积极主动性;③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提高较慢;④规范化管理不足。因此,学习形式的灵活多变、成功经验的及时总结、工作学习的合理计划、组织安排的科学高效、规范化管理的切实具体,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作者:郑燕;景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