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推拿配合西药治疗颅内感染后遗症验案

郭军;唐佩荣;李萍

关键词:针刺推拿, 西药治疗, 物理降温, 测体温, 白酒, 奇台县, 头痛, 嗜睡, 呕吐, 农民, 劳动, 患者, 发热, 恶心, 案例
摘要:1案例马××,男,31岁,奇台县农民.患者于1996年3月下旬在紧张劳动后饮大量白酒,自觉周身乏力、嗜睡,次日头痛,发热(未测体温),无恶心、呕吐,其母给予白酒物理降温,体温降至正常.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以致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组织,产生以腰背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作者:杨林;何洪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脏腑与维医器官的对照研究

    中医脏腑学说和维医器官学说,是阐明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脏腑器官和全身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理论.

    作者:巴哈尔·哈德尔;阿·卡地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0例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异常,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当肝内脂肪含量在10%以上则发生脂肪变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述热淋的护理体会

    淋症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女性,以小便频急、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诸病源候论》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热淋者,三焦有热,湿搏于肾……”明确指出了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并论述了两者的关系,阐明了症状发生的机理。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飞灵搜络片治疗中医络病105例观察

    1 病例选择根据中医辨证属络病者,其诊断要点为:(1)病变部位固定;(2)出现明显的痰瘀胶固络脉症状(参考1988年国际血症研究会议参考标准);(3)表现为局限性经络异常呈持续状态如痛、酸、胀、麻等;(4)有直接络脉损伤史或慢性病史.

    作者:曾斌芳;彭万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顽固型荨麻疹中医辨证治验

    笔者多年来辨证治疗顽固型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风寒束表型寒邪束于肌表,内侵经脉,郁而化热,壅滞于经脉之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已受阻而致出现身痒瘾疹,以晚间为甚,抓后更加明显,并伴有恶寒、低热,胸闷气短、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宜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作者:崔闫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析《伤寒论》中的脾胃观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通篇都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思想.本文从病因病机、六经传变、治疗以及病情预后几个方面谈谈<伤寒论>中的脾胃观.

    作者:王璐琳;虞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疗效观察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使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我科自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急性感染性喉炎121例,采用普米克令舒压缩雾化吸入治疗5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夏米西汗;姚伟;王文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葶苈五子汤的临床运用

    组成:葶苈子3g,牛蒡子、炙橘红、炒杏仁、莱菔子各6g,炙苏子、川贝母各4.5g,大枣(去核)5枚。制用法:共研粗末(不研亦可),为1岁小儿用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60mL,分3次温服。

    作者:李维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偏痹”的针灸临床教学之我见

    笔者在十余年的针灸临床带教工作中,注意到一种现象:临床教学实践中,实习学生非常盲目。对于如何将所学的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临床的诊疗活动中,他们往往习惯于对一种疾病分别用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去认识、诊断,一面做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医师,另一面又扮成一个西医大夫,治疗上用一根针、哪痛扎哪,学得好些的同学再结合辨证取穴,倒也能解决点临床问题。

    作者:夏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方细辛镇痛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细辛水煎剂伍用维拉帕米配制成复方细辛(A-V)的镇痛作用的量效关系.同时测定A-V的半数致死量,观察其急性毒性,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扭体法,热板法测定不同浓度A-V的镇痛作用.并测定A-V的LD50,判断其急性毒性.结果:A-V对热板致痛的镇痛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毒性极低.结论:复方细辛水煎剂的镇痛作用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且其毒性极低.因此,可作为有效镇痛药用于临床.

    作者:郑卫红;陈超;钱京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清开灵静点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案患者女性,2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月,加重1周”以“支气管炎”收住。查体:血压13.3/9.33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胸片结果示:支气管炎。

    作者:陈建萍;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维吾尔药材蜀葵子的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蜀葵子的鉴别方法.方法:应用来源、性状及紫外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蜀葵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以及四种不同溶剂的紫外光谱吸收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鉴别依据.

    作者:盛萍;堵年生;杨学斌;刘赛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试论中医处方与方剂的区别

    鉴于目前中医方剂数量日益增多,本文初步探讨了处方与方剂的区别,强调方剂的基本规律为单方、化合方与中医名方,提出了逐步缩小方剂范围、有利于方剂研究的建议.

    作者:冯松杰;塔衣尔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黄连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40例疗效观察

    用双黄连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40例,总有效率95.3%,与西药抗生素组35例对照比较,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足以证明该药是清热解毒之品,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是治疗中医急症外感高热症的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策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1.1采集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女38例,男12例;年龄大68岁,小为43岁;病程长为2年,短1周,平均病程1年.

    作者:才华;尹改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体会

    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中,用于“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此为太阳病发汗后阳气外虚,下后阳气内虚的误治变证。以四逆汤温经回阳,人参益气生津,茯苓益阴安补。

    作者:陈品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王登正老中医“以通为用”治疗慢性胃病经验介绍

    王登正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近40年,诊治各类疑难杂症经验丰富,尤其是治疗慢性胃病,疗效尤为突出。本文就王登正老中医“以通为用”治疗慢性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照日格图;王海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推拿配合西药治疗颅内感染后遗症验案

    1案例马××,男,31岁,奇台县农民.患者于1996年3月下旬在紧张劳动后饮大量白酒,自觉周身乏力、嗜睡,次日头痛,发热(未测体温),无恶心、呕吐,其母给予白酒物理降温,体温降至正常.

    作者:郭军;唐佩荣;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种药材掺伪品的鉴别

    笔者在检查中发现某些药材掺伪现象比较严重,掺伪量竟达50%之多,给临床应用带来危害。现将四种药材掺伪品的性状鉴别如下。

    作者:刘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