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红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目的在于避免严重会阴裂伤,可以缩短第二产程,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作者:周振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补益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全国性的虚证讨论会不断展开,虚证和补益方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86年5月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召开了有虚证议题的研讨会.
作者: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吴素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自拟枳术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6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刺五加是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s Septemlobus (thunb)Koidz]的根或根皮,民间用于清热解毒,治痔疮及治跌打损伤.近年研究表明,刺五加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祛风除湿强壮,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脑栓塞,增强免疫功能等[1].
作者:李芙蓉;吕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金洪元教授从医40多年,中医学术造诣深厚,擅长肝肾、消化等系统疾病,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风格.笔者跟随金教授门诊学习1年,深受启迪,现将学习其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温玉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笔者自1996~2001年3月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薰洗治疗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智;王泽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筋骨愈合灵是我院骨科研制的纯中药软膏制剂,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功效,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骨折及骨不连、迟延愈合等病症,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较好.
作者:曹际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和法在治法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就和法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运用和法方剂提供思路.
作者:时乐;吴晓琦;李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参考近6年来有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阳痿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灸疗法、外治法等进行综述.认为目前中医药对阳痿的治疗存在诊疗标准的不统一,部分临床研究缺乏科学性,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严重滞后等问题.
作者:杨洪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有5种用法:即主治肾气虚,气化或摄纳失常而引起的消渴,或脚气,或虚劳腰痛,或痰饮,或转胞之水气为病者.笔者以为,运用肾气法首先应熟悉本方是仲景针对肾气虚为本,水气为标设计的.
作者:马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闭经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患他病使然,当为虚证;继发则为后天失养,情志郁结,劳倦内伤,外感六淫,其证可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作者:朱丽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5年大学,我对德医关系的认识还很浮浅,更缺乏亲身感受;又经8年的临床实践及学习王晓江老师讲述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课程后,使我更深刻领悟到人文品德与医技同等重要,即立医之本在于德,欲成大医必立大德.
作者:邓明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01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食用饮料果汁澄清剂,主要用于果汁及其饮料澄清.近几年在中药口服液、中药液体制剂、中药提取液中应用也有报道.本文通过101澄清剂与传统醇沉淀、蛋清沉淀进行比较,并通过有效成份的101检识及固形物、黄酮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考察,为酒类生产中澄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倪慧;贾晓光;申世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以小针刀配合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7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加亨;杨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率较高,有资料报道65%的人群至少有过一次鼻出血,其中又有80%以上的鼻出血来源于鼻中隔利特尔氏区.
作者:刘萍;马世英;由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RAU的疗效.方法:选择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确诊为RAU、且曾接受其它疗法久治不愈的患者,计19例,采用强的松+蒲地兰冲剂+金熊炎必克+含漱剂含漱的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第3日疼痛减轻、溃疡面缩小,溃疡数目减少者8/19例,第5日9/19例,第7日全部患者溃疡完全消退,疼痛消失.随访3个月复发者2例,但症状比第1个疗程结束前明显减轻.结论:本法不失为治疗RAU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会诚;段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自拟解郁通络汤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思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运用于临床,幸中者亦颇不鲜,兹举数例,略述体会.
作者:凯斯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加速流行,其危害日甚,日益引起医学界重视.目前认为肥胖症大致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前者是因肥胖而导致病态,后者是因疾病继发肥胖.
作者:白皓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