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芳;李靖;郭红梅
近年来,笔者利用大椎、身柱穴刺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皆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48例;年龄小16岁,大40岁;病程短1个月,长10年.西医分型:丘疹型20例,脓疱型26例,囊肿型8例,结节型6例.中医分型:肺经风热型14例,脾胃湿热型20例,冲任不调型8例,混合型18例.
作者:徐世洪;侯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其他疗法和实验研究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中医药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其中的几点不足之处.
作者:杨剑;李风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了解茶叶的药性作用,喝茶与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及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汪艳萍;侯加加;马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串讲法,是医古文教学中基本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优势明显:即由于教师的专业性质、课前备课、以及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因此,课堂内容往往能够被讲解得充分透彻、重点突出.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课后再作必要的复习巩固,那么,良好的教学效果便不难取得.但不足之处也很突出,即这种方法往往以教师讲释为主,学生几乎总是只能听讲笔记,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长此以往,更会扼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未来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终会不利于我们这个时代要求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杨非;尹改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妇女病普查是关爱女性的一项保健工作.我州自1992年开展此项保健服务,十年来我们普及和宣传了妇女各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加强了广大妇女的防病治病意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我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妇女所得到的卫生保健服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我州妇女的健康状况,了解妇女病的发病率,做好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我院对全州109个单位60岁以下的已婚妇女进行了10年间的健康检查,并摸清疾病在我州的分布情况,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提高我州妇女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
作者:郝友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做为新药临床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Ⅱ期临床试验连接着临床前药效学实验及后继验证试验,其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以后临床试验、注册评审及上市后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目前中药Ⅱ期临床试验的现状,建议在中药Ⅱ期临床试验中,根据中医药的自身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及严谨的态度对试验药物的适应症范围、治疗剂量及疗程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研究,以提高中药新药的开发质量和临床试验水平,并对研究方法提出一些简要的对应研究策略.
作者:吕安坤;薛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对79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人应用中药+维生素E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雪兰;葛春鸣;刘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测定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小鼠黑色素瘤B 16细胞、人乳腺癌细胞BCF-7、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在体外对5种肿瘤细胞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驱虫斑鸠菊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尤以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较为明显.
作者:李红健;孙力;李琳琳;徐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管理是现代中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现代中医药教育思想为指导,目的是贯彻并落实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中药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质,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医药人才.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管理新观念旨在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为顺利实施并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创造必备条件,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作者:刘波;王瑀;景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期前后,在卵巢功能衰退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如月经周期紊乱、潮热、汗出,伴有头晕、心悸、手足心发热等症状.西医以雌激素治疗虽能明显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很不令人满意,且副作用也难以令人承受.近几年,我们采用二仙汤为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乐石旺;段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们自2003~2005年对33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WHO推荐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吾加巴特;耐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如何发展中医是摆在每一个现代中医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金洪元教授通过四十多年的反复实践与思考,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发展中医必要包容西医.
作者:彭万枫;张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3年来,笔者采用哈医放血法与中医针灸治疗足跟痛30例,取得良好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47~65岁;病程短2个月.病人一侧或双侧足跟刺痛,常波及内踝,不能久立、久行,局部无明显红肿,有压痛等症状.
作者:阿达勒别克;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孙燕院士指出,21世纪重视传统医学的作用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四个趋势之一.中医药治疗肿瘤已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手段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洪亮;张立平;王登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所谓药房托管,是指在医院药房产权和药房职工人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医疗单位将药房委托给医药企业管理,受委托企业则须保证医疗单位的临床用药供应并将药房的药品收入按比例返还医疗单位.2001年,广西柳州中医院把医院的药房交给三九管理,在全国首开药房托管先河.此后,国内又先后有广西、湖北、青海、广州、上海、新疆等省市众多医院尝试药房托管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对药房托管进行分析讨论以供参考.
作者:袁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预防方法、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下肢创伤骨折病例随机分成A组、B组及C组,分别给予下肢静脉泵、当归四逆汤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治疗,观察三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浆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①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腿、小腿周径之差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腿周径之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药组在改善大腿肿胀优于静脉泵组(P<0.05),在改善小腿肿胀优于速碧林组(P<0.05).②A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B组和C组在治疗前后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三组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能通过改善血液高凝、高粘状态,减轻下肢肿胀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磊;吕发明;李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而引起的.防御因子有粘液和碳酸氢盐、粘膜屏障、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等;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非淄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治疗溃疡的目的有三:解除症状,促进愈合、防止复发.治疗溃疡病药物很多,其机制中不外是加强防御因子或是消弱攻击因子或两者兼而有之.该文就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曾斌芳;李靖;郭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视网膜脱离系指视网膜与其外方的色素上皮相互分离,分为孔源性、渗出性、牵拉性三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多见,手术多采用巩膜下放液、冷、电或光凝、玻璃体腔注气、硅胶海绵垫压及硅胶条环扎等方法.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或因刺激迷走神经引发的全身不适症状.正确认识并观察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各种反应,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和封闭裂口,视网膜复位有重要意义.我院眼科2000~2006年共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6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霞;蒋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医学基础》是学习中医药及其他中医临床各门学科的基础必修课.中等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及古代汉语知识较薄弱,所以在《中医学基础》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教学时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以致用;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综合考核.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人.
作者:陈玉萍;王存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清代医家叶天士一生勤于临证,在其临证医案中对外感病邪致病颇详,其中关于燥邪所致病症的案例亦不少见.为了从一般燥证的医案中寻找推衍在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下所致西北燥证的病机,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原文及其研究文章,根据燥邪及相关病因导致燥证的状况,从正化燥邪致病,兼化从化燥邪致病,热劫阴液、血液枯燥、阴亏津伤生燥致病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孙域;王燕;周铭心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