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吴强;李克峰;张盛群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g)在正常妊娠中的改变及在产前检查中作用和价值.方法 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2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91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5例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凝血指标,并将正常妊娠妇女的实验结果与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妇女的Fg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有明显改变,机体呈相对高凝状态.凝血指标的检测能为孕妇产前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更夫;骆明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界现代医院管理的形成,我国医院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管理者现状分析及与国外先进国家对比,提出了尽快提高我国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的措施、办法.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复制中存在逆转录环节,因此比一般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1].根据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可将HBV分为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在流行病学、所致肝脏疾病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程度方面各有异同.
作者:刘冰;陈华根;彭昭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胃溃疡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的胃黏膜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组为52例胃溃疡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对照组为24例单纯胃溃疡患者.以尿素酶试验及组织Giemsa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黏膜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结果 单纯胃溃疡患者无论Hp检测是否为阳性,胃黏膜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均以IgA产生细胞为主.而胃溃疡合并慢性乙肝患者,产生IgA细胞明显减少,合成IgM及IgG细胞明显增多,尤以Hp阳性患者为著.结论 胃溃疡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胃黏膜免疫状态发生了改变,对Hp的清除和溃疡的愈合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者:胡炳德;李祥春;梁丁保;徐林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报告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4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引起基层检验人员对输血前检验的重视.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1%、0.46%、2.16%、1.54%.结论 开展输血前检验十分重要,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可避免因临床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德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通过对ISO 17025标准的理解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建立、设施设备控制和管理、记录的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现场评审等方面对如何应对实验室认可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检验质量,提升实验室地位,顺利进行医学实验室认可.
作者:黄山;邓小林;许健;周晓泉;邹阳;令狐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门诊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BV)筛查阳性率及早诊治的意义.方法 利用BV快速检测卡对66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660例阴道分泌物中BV阳性296例,BV阳性率高达44.8%.结论 由于BV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对阴道分泌物进行BV筛查,对于育龄妇女BV早诊治及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洋;王名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来本院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5年1~12月,来本院门诊妇产科作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7项检测,即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63%,梅毒感染率为10.17%,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为了发现妊娠早期妇女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健康新生儿的出生率,对早期孕妇进行产前7项检测很有必要.
作者:史莲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6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64例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79.7%)及性途径(18.7%).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96.8%),咳嗽(81.2%),腹泻(32.8%),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阴性率78.1%,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71.9%),胸部X线表现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65.6%),经抗结核及抗HIV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常发病急,症状重,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病毒治疗,应提高艾滋病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并发艾滋病的警惕性.
作者:汤涛;杨日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规范化,治愈率也越来越高.尽管如此,由于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在治疗方面仍然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据调查,很多结核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1].因此,作为结核病医院的门诊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行为,进行相应心理护理,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治愈率.
作者:叶海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CD-32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用于在临床和实验室定量分析血液细胞、白细胞五分类计数的体外诊断设备,主要用于定量的测量血液中21项参数+3直方图.为了了解该机的性能,对CD-320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参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白细胞分类进行了测试,并与BC-3000血细胞计数仪和手工操作法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英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文报道临时起搏配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12年,心悸、头晕半小时入院.12年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5年前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间断服用地戈辛0.125 mg/d.
作者:张萍;吴强;李克峰;张盛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支原体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支原体采用培养与药敏分析法,对201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CT、Uu和Mh 3种病原体检测.结果 (1)CT检出率为8.96%(18/201);支原体感染者中单纯Uu检出率为34.33%(69/201),单纯Mh检出率为1.49%(3/201);Uu与Mh混合感染率为4.48%(9/201).(2)支原体对罗红霉素(ROX)、司帕沙星(SPA)、左旋沙星(LEV)、氧氟沙星(OFL)、阿齐霉素(AZI)耐药率均>60%,较敏感的是交沙霉素(JOS)、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和克拉霉素(CLA);Mh及Uu与Mh混合感染者耐药率高,至少对7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其中有1株对所有9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 (1)Uu、CT、Mh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Uu>CT>Uu与Mh>Mh.(2)支原体的耐药菌株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作者:高弘;魏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脂的水平,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8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IL-8、sICAM-1水平,并以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血清TC、TG、IL-8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患者血脂异常组(CHD2)IL-8、sICAM-1水平高于血脂正常组(CHD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8和sICAM-1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一定联系,3者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雄;饶玲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切实做好妇女病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县广大妇女的保健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本县2004年的妇女病普查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林清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诊断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余地,将几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本文就目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几种标志物,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肌酸激酶、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俊英;谢建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现代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知识,护理管理行为重制度落实,轻患者感受,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质量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进和分析,提出较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及对策.即修正质量评价标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实效,把现代企业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使患者真正从护理管理中受益.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由于细胞壁的缺陷,其菌落形态、生长行为、生化反应、致病性等均与原菌显著不同,且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L型菌作为一种慢性致病因子长期在人体内存活,具有致突变和增加宿主细胞对其它致突变物易感性的可能.目前有大量资料表明从肿瘤患者中常可以分离出细菌或细菌L型,它们与肿瘤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孟泽武;陈燕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了了解钟祥市女性近年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妇科门诊拟诊为淋病感染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247例女性患者,同时用不同的方法对Ct、解脲支原体(Uu)、Ng进行检测和比较,以为临床提供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安志斌;汤成玉;杨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肉芽组织是旺盛增生的幼稚结缔组织,质地柔软,富含血管.当机体因受创伤或各种有害因素作用而受损时,局部组织发生充血,渗出等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肉芽组织.本文报道腹股沟区巨大异物肉芽肿2例如下.
作者:周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