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相关肝病防治

刘冰;陈华根;彭昭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感染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复制中存在逆转录环节,因此比一般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1].根据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可将HBV分为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在流行病学、所致肝脏疾病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程度方面各有异同.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hs-CRP、cTnI、Mb、CK-MB 测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ST段抬高(STEMI)ACS和23例非ST段抬高(NSTEMI)ACS患者于症状出现后的0~2 h、4~6 h分别进行hs-CRP、cTnI、Mb和CK-MB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0~2 h:hs-CRP和Mb检测阳性率高于cTnI和CK-MB,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cTnI、Mb、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 h: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CK-MB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且两组间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检测hs-CRP、Mb,敏感性优于cTnI、CK-MB;hs-CRP、cTnI、Mb能检测出微小心肌损伤;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有50%左右存在微小心肌梗死;hs-CRP、cTnI、Mb、CK-MB测定对诊断SIEM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高志亮;徐炜;潘斌;秦书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对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

    目的 了解胆碱酯酶(ChE)的测定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升高的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是否有一定的价值.方法 采用ChE连续监测法.结果 ALT、γ-GT均升高的肝胆疾病患者,ChE的测定与不升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88,P<0.01).结论 ChE测定对肝胆疾病在ALT、γ-GT均升高时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许汝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erbB-2癌肽的定量分析

    目的 研究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C-erbB-2(P185)表达.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4例肝癌,24例肝硬化患者及114例正常人员进行血清C-erbB-2癌肽(p185)的测定.结果 (1)肝癌组血清p185平均值12.05±5.48 ng/ml及肝硬化组10.53±6.78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35±1.29 ng/m1,t检验P<0.001.(2)疾病组血清中p185含量大于对照x±s者肝癌20例(83.33%)、肝硬化14例(58.33%)、对照15例(13.15%).大于对照x±2s者肝癌18例(75.00%),肝硬化13例(54.16%),对照3例(2.63%).肝癌及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185存在过度表达,临床表明p185与其病情的发展可能有密切联系.血清p185的定量分析可能是肝癌早期发现和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估的1项有用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红;缪以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细菌L型与肿瘤

    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由于细胞壁的缺陷,其菌落形态、生长行为、生化反应、致病性等均与原菌显著不同,且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L型菌作为一种慢性致病因子长期在人体内存活,具有致突变和增加宿主细胞对其它致突变物易感性的可能.目前有大量资料表明从肿瘤患者中常可以分离出细菌或细菌L型,它们与肿瘤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孟泽武;陈燕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在无偿献血中用胶体金法联合ELISA法检测HBsAg

    我国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接近10%,为了减少HBsAg阳性血液的无效采集,本血站对初次献血者用胶体金法进行HBsAg筛选,阴性者采血,阳性者再征得其本人同意下再抽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检,若复检阴性者可采血,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萍;龙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648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的检验报告

    目的 报告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4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引起基层检验人员对输血前检验的重视.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1%、0.46%、2.16%、1.54%.结论 开展输血前检验十分重要,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可避免因临床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德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CD-3200型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初步评价

    CD-32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用于在临床和实验室定量分析血液细胞、白细胞五分类计数的体外诊断设备,主要用于定量的测量血液中21项参数+3直方图.为了了解该机的性能,对CD-320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参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白细胞分类进行了测试,并与BC-3000血细胞计数仪和手工操作法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英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的护理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MPCNL)的疗效,适应症及护理.方法 分析运用超声引导对30例肾结石患者共31只肾进行MPCNL治疗的资料.结果 30例患者肾穿刺成功率96.8%(30/31),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3.5%(29/31).全部病例术后解除结石梗阻.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时起搏配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本文报道临时起搏配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12年,心悸、头晕半小时入院.12年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5年前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间断服用地戈辛0.125 mg/d.

    作者:张萍;吴强;李克峰;张盛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学实验室如何应对实验室认可

    通过对ISO 17025标准的理解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建立、设施设备控制和管理、记录的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现场评审等方面对如何应对实验室认可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检验质量,提升实验室地位,顺利进行医学实验室认可.

    作者:黄山;邓小林;许健;周晓泉;邹阳;令狐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HBV-DNA、Pre-S1Ag及HBV标志物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69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及Pre-S1Ag,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种不同类型乙肝HBsAg的阳性率均高于91.9%,HBsAg、Pre-S1Ag的阳性率随HBV-DNA拷贝数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1Ag和HBV-DNA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诗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妊娠早期感染性疾病病毒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目的 了解来本院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5年1~12月,来本院门诊妇产科作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7项检测,即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63%,梅毒感染率为10.17%,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为了发现妊娠早期妇女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健康新生儿的出生率,对早期孕妇进行产前7项检测很有必要.

    作者:史莲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极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来源于卵巢间质,属卵巢性腺间质肿瘤.本文报道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如下.

    作者:卢少玲;高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相关肝病防治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复制中存在逆转录环节,因此比一般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1].根据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可将HBV分为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在流行病学、所致肝脏疾病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程度方面各有异同.

    作者:刘冰;陈华根;彭昭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镜下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下检查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离心尿标本显微镜下分别对2 658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总的符合率为96.6%,白细胞为98.8%,管型为90.7%.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2.4%、94.4和40.0%.UF-50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3.8%、4.3%和59.8%.结论 虽然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且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仍然不能取代尿沉渣镜检,特别是对阳性尿液标本应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书建;徐君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凝血指标在产前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g)在正常妊娠中的改变及在产前检查中作用和价值.方法 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2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91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5例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凝血指标,并将正常妊娠妇女的实验结果与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妇女的Fg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有明显改变,机体呈相对高凝状态.凝血指标的检测能为孕妇产前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更夫;骆明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又称肝内胆汁淤滞或术后黄疸.1950年Caroli首先报道了14例,1973年Lamont等正式提出这一新概念.近几年来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有关专题报道很少,但临床并非少见.所以观察手术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现就2003~2004年108例住院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铁茅;孙建慧;杨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泌尿生殖道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妇科、性病科泌尿生殖道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支原体采用分离培养法对201例标本衣原体、支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单纯感染,沙眼衣原体(CT)8.96%,解脲脲原体(Uu)34.33%,人型支原体(Mh)1.49%.混合感染:CT与Uu 1.99%,CT与Mh 1.00%,CT与Uu以及Mh混合感染2.49%.结论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衣原体、支原体筛查,对泌尿生殖道疾病早诊治,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价值较大.

    作者:曹洋;高弘;王名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批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抢救及护理管理

    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拮抗γ-氨酪酸导致惊厥、抽搐、昏迷的一类毒鼠药.本院于2001年5月1日同时收治了6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由于中毒人数多、病情危重,给基层医院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医务人员及抢救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组织抢救,合理地调配急救物质,使本次抢救取得成功,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文;赵苹;董晓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盆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盆腔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试验依据,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 严格无菌取材并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用MIC(低抑菌浓度值)方法进行药物测定.结果 584例盆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经培养后有病原菌生长的282例,其中细菌阳性的272例,占46.58%,真菌阳性的10例,占1.71 %,以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作者:王琰;杜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