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批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抢救及护理管理

陈素文;赵苹;董晓菁

关键词:中毒, 抢救, 护理
摘要: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拮抗γ-氨酪酸导致惊厥、抽搐、昏迷的一类毒鼠药.本院于2001年5月1日同时收治了6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由于中毒人数多、病情危重,给基层医院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医务人员及抢救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组织抢救,合理地调配急救物质,使本次抢救取得成功,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739例肝炎患者病原学检测分析

    病毒性肝炎呈世界性分布,贵州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之一,各型肝炎均有存在.省内仅见4型病原学分型构成比的报道[1~3],未见到5型病毒性肝炎构成比的报道.为进一步了解近年来贵阳地区病毒性肝炎感染类型多重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39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林;王义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的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掀起了外科领域的一场革命,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是本世纪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目前腹腔镜下手术已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带来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问题.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如下.

    作者:张晓;彭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检验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观察疾病的演变和预后及预防疾病等的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这就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是实验室检查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现就医护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祝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临时起搏配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本文报道临时起搏配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12年,心悸、头晕半小时入院.12年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5年前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间断服用地戈辛0.125 mg/d.

    作者:张萍;吴强;李克峰;张盛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钟祥市247例女性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检测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钟祥市女性近年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妇科门诊拟诊为淋病感染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247例女性患者,同时用不同的方法对Ct、解脲支原体(Uu)、Ng进行检测和比较,以为临床提供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安志斌;汤成玉;杨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极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来源于卵巢间质,属卵巢性腺间质肿瘤.本文报道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如下.

    作者:卢少玲;高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社会文化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老年医学也逐步受到重视,护理界也应研究如何针对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使他们在有生之年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

    作者:黄冠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的护理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MPCNL)的疗效,适应症及护理.方法 分析运用超声引导对30例肾结石患者共31只肾进行MPCNL治疗的资料.结果 30例患者肾穿刺成功率96.8%(30/31),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3.5%(29/31).全部病例术后解除结石梗阻.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648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的检验报告

    目的 报告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4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引起基层检验人员对输血前检验的重视.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1%、0.46%、2.16%、1.54%.结论 开展输血前检验十分重要,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可避免因临床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德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液气体分析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的是使检验科工作符合质量要求、检验结果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此,除了要控制标本在分析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外,标本从采集起到分析前是否符合检测要求是至关重要的[1].而在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中,由于外来因素对其结果影响的可能性很多,因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的结果正确性更为重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且,血气分析一般情况下是较危重患者的急诊检测项目,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临床的诊断、治疗,甚至于患者抢救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笔者在血气分析检测前所做的一些分析前质控工作,以及分析前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汤明荣;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hs-CRP、cTnI、Mb、CK-MB 测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ST段抬高(STEMI)ACS和23例非ST段抬高(NSTEMI)ACS患者于症状出现后的0~2 h、4~6 h分别进行hs-CRP、cTnI、Mb和CK-MB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0~2 h:hs-CRP和Mb检测阳性率高于cTnI和CK-MB,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cTnI、Mb、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 h: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CK-MB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且两组间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检测hs-CRP、Mb,敏感性优于cTnI、CK-MB;hs-CRP、cTnI、Mb能检测出微小心肌损伤;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有50%左右存在微小心肌梗死;hs-CRP、cTnI、Mb、CK-MB测定对诊断SIEM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高志亮;徐炜;潘斌;秦书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9例抗-HIV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对29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试验阳性进行结果分析.方法 分别用北京万泰和上海科华两家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抗-HIV(1+2)检测试剂对21 796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AT-2全自动加样系统和FAME酶免分析系统的全自动检测.结果 21 796份标本中共检出29例初筛阳性标本,其中北京万泰试剂检出29例,上海科华试剂检出3例,将此29例初筛阳性标本送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反馈结果显示:2例为阳性,4例不确定,其余23例为阴性.结论 初筛实验室与确认实验室的结果有差异,初筛实验室的假阳性过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冯霞;范文成;涂林;张宁宁;范苏;李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泌尿生殖道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妇科、性病科泌尿生殖道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支原体采用分离培养法对201例标本衣原体、支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单纯感染,沙眼衣原体(CT)8.96%,解脲脲原体(Uu)34.33%,人型支原体(Mh)1.49%.混合感染:CT与Uu 1.99%,CT与Mh 1.00%,CT与Uu以及Mh混合感染2.49%.结论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衣原体、支原体筛查,对泌尿生殖道疾病早诊治,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价值较大.

    作者:曹洋;高弘;王名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妊娠早期感染性疾病病毒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目的 了解来本院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5年1~12月,来本院门诊妇产科作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7项检测,即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63%,梅毒感染率为10.17%,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为了发现妊娠早期妇女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健康新生儿的出生率,对早期孕妇进行产前7项检测很有必要.

    作者:史莲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影响因素及对策

    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人们对防病治病及自我保健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但无论是在医院里看病吃药,还是在社会药房里咨询买药,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作者:贾迟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801例垂体泌乳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单纯性溢乳、闭经溢乳综合症和月经紊乱等患者血清中垂体泌乳素(PRL)水平及高泌乳素血症比例,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控制垂体病变的发生.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垂体泌乳素水平.结果 单纯性溢乳症患者血中高泌乳素血症占16.20%,闭经溢乳综合症患者血中高泌乳素血症占50.65%,月经紊乱、闭经等患者血中高泌乳素血症占10.48%.结论 对PRL水平增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PRL水平,根据PRL水平找到佳溴隐亭治疗量,观察治疗效果,防止垂体病变.

    作者:林红;陈林俊;彭心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和血脂异常的关系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脂的水平,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8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IL-8、sICAM-1水平,并以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血清TC、TG、IL-8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患者血脂异常组(CHD2)IL-8、sICAM-1水平高于血脂正常组(CHD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8和sICAM-1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一定联系,3者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雄;饶玲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盆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盆腔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试验依据,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 严格无菌取材并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用MIC(低抑菌浓度值)方法进行药物测定.结果 584例盆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经培养后有病原菌生长的282例,其中细菌阳性的272例,占46.58%,真菌阳性的10例,占1.71 %,以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作者:王琰;杜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连江县2004年妇女病普查分析

    为切实做好妇女病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县广大妇女的保健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本县2004年的妇女病普查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林清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的浪费现象分析

    本科于2003年12月引进了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两年来,仪器运转正常.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试剂的使用有较大的浪费现象.本文以常见的检测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例进行说明.

    作者:伯孝华;靳亚飞;付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