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新疆中药紫草治疗鼻出血的探讨

李彦华

关键词:新疆紫草, 鼻出血, 中医理论
摘要:目的:为探讨鼻出血理想的局部用药方法.方法:治疗组采用新疆紫草油纱条填塞鼻腔出血区换药,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结果:两种方法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新疆紫草油纱条局部填塞换药是治疗鼻出血一种有效的方法.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产葡萄属植物研究概况

    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Vitis Vinifera L.的果实[1].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衰老、抗突变、免疫保护以及对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2,3].多年来,许多学者在葡萄属植物的资源[4~6]、化学成份、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上述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以便对葡萄属植物展开进一步研究[7~11].

    作者:沙拉麦提·艾力;马媛;玛依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医学发明》中甘草之应用

    《医学发明》系李杲学生罗天益整理东垣遗稿刊行,全书分为两部分.医论旨在阐发脏腑、经络、病机等学说,方论则栽方73首,方方堪称后世用药之典范.全书共计37方中应用甘草,5处加减中涉及甘草,所涉病证43处,或补或调,应用灵活.细究诸方中甘草之运用,对东垣老人推求经旨,胃气为本的学术思想体会更深,浅析如下.

    作者:张舜尧;陈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及合并症650例体会

    我们自1990年至今共收治650例尖锐湿疣及合并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并重视合并症与复发患者的治疗,具有疗程短,症状改善快,复发率低等特点.体会如下.

    作者:王允若;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20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域出现集簇性水疱,排列呈带状,痛如针刺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成年患者为多.笔者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之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达文慧;何永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理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与改进的探讨

    护理质量保证与改进系统、护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一个由服务对象、同行、专业人中等对预期结果进行质量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为护理服务提供标准和导向;衡量护理工作的绩效与达标情况;通过评价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分析原因,促进护理管理的研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以便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改进,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达到优秀的水平.

    作者:郭燕;汪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癀片的临床应用

    新癀片是由肿节风、三七、牛黄等研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近年来在临床上有多方面的应用,概述如下.

    作者:刘军;马亮英;许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肾结石100例辨证施治

    笔者自1990年开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肾结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所治100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忠汉;吴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自1989年至今,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17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76例,男84例,年龄24~76岁;女92例,年龄14~92岁.平均54岁.176例中,发生在胸背部88例,腰腹部76例,四肢部19例,颈部2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3.5岁;B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54岁;C组73例,其中男32例,女41例,年龄23~92岁,平均年龄53岁.三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刘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实施GSP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管理

    GSP的英文直译为良好的药品供应规范.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组成主要的销售链.目前,大部分药品主要通过医院销售给患者,从药品购进后,药品在医院的储存周期不低于药品经营企业.因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人员的素质、仓储条件、管理制度等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

    作者:王胤辉;马武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加醋炒热敷治疗风寒湿型痹证36例

    痹证,亦称痹病,是以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本院风湿科自1999~2004年利用中药熏洗、醋炒热敷治疗风寒湿型痹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滋将统计资料36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凤;雒茂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临床总结

    笔者从1998~2003年,采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并将同期在门诊行骶管封闭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报告如下.

    作者:于艳;杨百明;王永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用新疆中药紫草治疗鼻出血的探讨

    目的:为探讨鼻出血理想的局部用药方法.方法:治疗组采用新疆紫草油纱条填塞鼻腔出血区换药,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结果:两种方法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新疆紫草油纱条局部填塞换药是治疗鼻出血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彦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疗效观察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使脑实质发生梗塞及软化,引起偏瘫、智障、颅神经受累时,则引起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瞳孔不等大,面部神经麻痹,单纯运用抗结核药物,脱水以及改善脑织织代谢等治疗,疗效不理想.从2002~2005年,笔者用针刺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张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魏侧耳中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目的:分析测定阿魏菇中脂肪酸类化学成份.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用气相色谱法检出阿魏菇中脂肪酸类化学成份.结论:阿魏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1%,其中尤以亚油酸、油酸含量为高.

    作者:姜林;李晓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饮食在张仲景临证中的应用

    饮食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完美地体现在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中,从和诸药、助药力、将息法至辨病情、测预后都有所涉及,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和护理均提供了循证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张瑞;彭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益肾密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密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口服益肾密骨方,对照组口服阿法D3,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并在治疗初末期分别测定腰椎骨密度、股骨ward's三角区和临床症状疗效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41.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MD比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组BMD在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密骨方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BMD的作用,其疗效优于阿法D3.

    作者:朱红英;李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探索如何将新疆民族医药纳入新型合作医疗医保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文件;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和《关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2004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等;全疆各地区民族医院使用民族医药情况的上报资料、16个合作医疗试点县相关资料.

    作者:米·斯日尔格楞;王芃;沙吾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肝多发转移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对肝多发转移癌的疗效及对一般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2例肝多发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康艾注射液组(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一般状况Kps评分、症状变化、血液学毒性、肿瘤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一般状况评分提高率66.6%,对照组提高率为2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或减轻,症状总改善率69.0%,高于对照组(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减轻血液学毒性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骨髓抑制2度以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肿瘤大小、治疗有效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肝多发转移癌可提高一般状况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引起和血液学毒性.

    作者:陈武进;齐彦;廖斌;皇甫真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女贞子中齐墩果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测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结果:齐墩果酸的较优提取工艺为加9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0min.结论:优选出的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赵生俊;张红;夏昌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五皮饮加减治疗妊娠水肿60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2005年,采用中药五皮饮加减治疗妊娠期水肿,收到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60例,B超证实均为妊娠妇女,年龄24~45岁之间;汉族40例,维吾尔族20例;第一胎者35例,第二胎者25例;妊娠早期浮肿者3例,妊娠中期浮肿者15例,妊娠晚期浮肿者42例.60例中,浮肿程度均为中度、重度,休息后肿不消,以肢体、面目浮肿为主.

    作者:霍彬;田宝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