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刘远新
目的:本临床观察使用辣椒素对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对100例阑尾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涂抹辣椒素,观察组为未使用任何镇痛方法和药物.结论:使用辣椒素组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辣椒素组且疼痛时间明显缩短.结果:辣椒素在临床治疗各种痛症均有较好疗效,并在治疗疼痛领阈有更广阔的发展.
作者:胡明;刘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人工流产是妇科常用手术之一,是利用负压吸引将胚胎组织吸出而终止妊娠.由于该方法属创伤性手术,加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病人术前普遍存在恐惧、紧张、焦虑、自卑、羞涩等心理.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对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华;陈俊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证势乃所以成证之病机变化趋势,借以衡量证所由生之趋向与力度,凡证皆可由证势标示之.证势分为真证势、意证势、治证势、余证势等类型,各有相应计量方法,比较临诊医案四类证势之强弱异同,可测度、分析、评价辨证论治效应.提出证势理论旨在阐释辨证论治实践中所生疑问,且有俾于补充、完善方剂计量学指标体系,为方证对应研究建立津梁.
作者:周铭心;柯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目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顽疾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本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合了有关的文献,就近年来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了较为详尽的总结,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
作者:买迪娜;李全智;王鸿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获得2008年以前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和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45篇,分布在81种杂志上.其中50篇有明确的纳入标准,33篇有明确的排除标准,77篇单组样本量大于30例,15篇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描述,2篇提及随访.治疗组中单纯中药内服24篇,单纯中药局部外用50篇,中西医结台治疗57篇,针灸治疗2篇.结论:中医药治疗癌痛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优势;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庆全;刘晶;杜业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易损斑块[1]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结合现代医学对易损斑块形态、去稳因素及干预等方面的认识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近5年来各医家对易损斑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郭世燕;王晓峰;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从中医角度阐述了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并从辨证论治以及中成药、单味药、灌肠方、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加以阐述,说明中医药治疗在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新斌;李凯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魏莲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魏莲贴外敷神阙穴和痛点(阿是穴),每日1次,24h换一次,治疗期6天,观察32例癌痛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变化、KP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有效率为90.64%,87.50%患者在8h内起效,对轻度癌痛效果佳,对中度癌性疼痛效果良好,对内脏、肌肉的疼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结论:魏莲贴对轻中度癌性疼痛效果佳,对内脏、肌肉的疼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邓江玲;朱艳华;张洪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65耳)、对照组50例(50耳).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治愈率为38.O%,对照组总有效率84.O%.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常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柳瑞熙;安杨;张春梅;李彦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6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PN取得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辉;王朝驹;李小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外周血CD4+CD8+、和CD4+/CD8+值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建立海洛因成癔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自然戒断组、美沙酮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成功和干预结束后进行催促试验,比较戒断症状积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查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数、CD4+/CD8+值.结果:干预后美沙酮组戒断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而针刺组和埋线组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针刺和穴位埋线可以提高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数和CD4+/CD8+值,降低CD8+细胞百分数.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也有差异(P<0.05).而美沙酮组与自然戒断组间比较则无差异(pp>0.05).结论:美沙酮可以很好地缓解海洛因戒断症状;穴位埋线能改善其紊乱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马光明;尹改珍;蒋凯正;阿斯哈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更好地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执业行为,不断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我院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护士条例>共6个章节35条内容,<条例>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作者:马冬荣;韩丽艳;马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2008年2月-12月收集了20例带状疱疹患者相关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35-75岁,大多有局部疼痛甚至剧痛,皮肤疱疹大多已出现,有的已破溃;以腰部为多,个别患者出现于四肢、面部、会阴部.无食欲不振、发热现象.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减轻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局部用青黛粉配以蒸馏水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同时以TDP灯照射保持干燥,静点阿昔洛韦针,配以针灸疗法和中药汤剂口服,一般采用清泻肝火、利湿热、疏肝理气药如紫草、板蓝根、牛蒡子、野菊花、苍术、黄柏等.
作者:王慧平;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评价既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实践中的教师评价与教师评价理论研究相去甚远,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评价的过程、内容、结果不满意,教师评价作为学校的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只见物不见人,忽视教师作为主体的存在及其价值.
作者:潘蓉;谢丽嫒;薛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无花果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果树,其果实柔软味甜,营养丰富,极具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无花果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花果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李明;安熙强;马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地前将所有资料作详细登记,责任护士利用电话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饮食、帮助指导服务.结果:观察组肛肠疾病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遵医行为,饮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适应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肛肠疾病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与日俱增.许多国外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医学.我院作为西医院校,从2003年起,接收了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我院学习临床医学(每个年级80人).中医学作为必修课之一,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动力.作为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学时数较少(共48学时),所以,我们不可能象中医院校那样对留学生的教学面面俱到.我们重点在于让留学生在较少的课时中掌握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在临床技能训练中看到中医疗效的神奇,促使留学生热爱中医、信服中医.我们几年来在教学上有几点体会.兹探讨如下.
作者:马建昕;毛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骨密度变化,探讨骨密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GE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汉族男性COPD恢复期患者30例、健康组31例行股骨近端,即左侧股骨颈(Neck)、股骨三角(G.T)骨密度(BMD)测定.结果:(1)COPD组较健康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2)COPD肺肾气虚型的骨密度较肺气虚型明显降低(P<0.007).结论:(1)COPD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肾虚是COPD继发骨质疏松的关键与核心;(3)推测早期补肾可能有预防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海迪娅·艾尔肯;李风森;杨惠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黄连、生地黄药对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之黄连丸.书中介绍该方用黄连一斤,生地黄一斤,为末,绞生地取汁,渍黄连,出,晒之燥,复纳之,令汁尽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服,食前后无拘,亦可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尽,更令作即愈.主治消渴.
作者:冶岱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管花肉苁蓉作为传统药食两用品在新疆已有悠久历史,尤其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现结合有关研究资料,对管花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作系统的介绍,为管花肉苁蓉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宋海龙;贾晓光;谢海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