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积乳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姚爱民;阿依努尔·艾提坎

关键词:产后, 中医药, 哺乳期妇女, 乳汁淤积, 乳房结块, 初产妇, 症状, 疼痛, 特征, 排乳, 临床, 发病
摘要:积乳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也可见产后2-4个月.临床以乳房结块伴疼痛等症状为特征,乳汁淤积,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药对黄连、生地黄的临床运用经验探讨

    黄连、生地黄药对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之黄连丸.书中介绍该方用黄连一斤,生地黄一斤,为末,绞生地取汁,渍黄连,出,晒之燥,复纳之,令汁尽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服,食前后无拘,亦可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尽,更令作即愈.主治消渴.

    作者:冶岱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运用示例

    案例教学法自上世纪初被创立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被引入我国以后,已被广泛采用,本文即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以及其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运用示例来探讨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

    作者:张星平;毕肯;黄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结合针剌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脑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针刺组)116例,对照组(维生素B1.手三里穴位注射组+针刺组)100例,空白组(针刺组)72例,对上肢肌力、肌张力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后15~30min对患肢即刻肌力的恢复效果良好;(2)纳络酮穴位注射配合毫针刺激可明显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3)纳络酮穴位注射配合毫针刺激可改变近期血流变相关指标.结论: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特点,为治疗脑梗塞、降低致残率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马忠;姜迎萍;鲍毅梅;尹改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

    目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成为致死率高的一类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7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作为缺血卒中的预警信号,其受关注程度不言而喻.

    作者:李跃;刘远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首次人流手术前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症状观察

    人工流产是妇科常用手术之一,是利用负压吸引将胚胎组织吸出而终止妊娠.由于该方法属创伤性手术,加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病人术前普遍存在恐惧、紧张、焦虑、自卑、羞涩等心理.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对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华;陈俊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CD4+圾CD8+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外周血CD4+CD8+、和CD4+/CD8+值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建立海洛因成癔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自然戒断组、美沙酮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成功和干预结束后进行催促试验,比较戒断症状积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查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数、CD4+/CD8+值.结果:干预后美沙酮组戒断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而针刺组和埋线组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针刺和穴位埋线可以提高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数和CD4+/CD8+值,降低CD8+细胞百分数.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也有差异(P<0.05).而美沙酮组与自然戒断组间比较则无差异(pp>0.05).结论:美沙酮可以很好地缓解海洛因戒断症状;穴位埋线能改善其紊乱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马光明;尹改珍;蒋凯正;阿斯哈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对易损斑块研究的现状

    易损斑块[1]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结合现代医学对易损斑块形态、去稳因素及干预等方面的认识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近5年来各医家对易损斑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郭世燕;王晓峰;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耳穴贴压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65耳)、对照组50例(50耳).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治愈率为38.O%,对照组总有效率84.O%.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常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柳瑞熙;安杨;张春梅;李彦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肝肾论治绝经前后诸证80例

    绝经前后诸证是临床常见病,近4年来笔者从肝肾论治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大54岁,小45岁,平均49.2岁;病程为6个月-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辨证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绝经前后诸证中肝肾阴虚的表现:经行先期,量多色红或淋漓不绝,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作者:李丹;万莉;程慧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促使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医学生在临床课学习阶段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全面训练临床能力.改革中医医学教学的方法,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 良好医德修养,加强职业法律意识教育,使中医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王齐国;徐测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获得2008年以前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和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45篇,分布在81种杂志上.其中50篇有明确的纳入标准,33篇有明确的排除标准,77篇单组样本量大于30例,15篇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描述,2篇提及随访.治疗组中单纯中药内服24篇,单纯中药局部外用50篇,中西医结台治疗57篇,针灸治疗2篇.结论:中医药治疗癌痛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优势;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庆全;刘晶;杜业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医学生毕业实习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发展的今天,重视医学实习生在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状态变化的特点.及时消除实习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丽媛;潘蓉;韩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课堂教学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管理模式的探讨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评价既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实践中的教师评价与教师评价理论研究相去甚远,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评价的过程、内容、结果不满意,教师评价作为学校的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只见物不见人,忽视教师作为主体的存在及其价值.

    作者:潘蓉;谢丽嫒;薛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芒硝临床运用经验

    芒硝,别名盆硝.足朴硝(皮硝)为经加工而得精制结晶.玄明粉别名风化硝,为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三者作用大致相同.该品性寒,味咸、微苦,人胃、大肠经,有峻下实热,润燥软坚,泻热通便之功.外用则清热解毒,破血行气,散结消肿.在内科、外科、眼科治疗中用途比较广泛,能治疗数十种疾病.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产后积乳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积乳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也可见产后2-4个月.临床以乳房结块伴疼痛等症状为特征,乳汁淤积,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姚爱民;阿依努尔·艾提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花果研究进展

    无花果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果树,其果实柔软味甜,营养丰富,极具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无花果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花果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李明;安熙强;马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08年2月-12月收集了20例带状疱疹患者相关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35-75岁,大多有局部疼痛甚至剧痛,皮肤疱疹大多已出现,有的已破溃;以腰部为多,个别患者出现于四肢、面部、会阴部.无食欲不振、发热现象.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减轻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局部用青黛粉配以蒸馏水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同时以TDP灯照射保持干燥,静点阿昔洛韦针,配以针灸疗法和中药汤剂口服,一般采用清泻肝火、利湿热、疏肝理气药如紫草、板蓝根、牛蒡子、野菊花、苍术、黄柏等.

    作者:王慧平;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学习《护士条例》心得体会

    为更好地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执业行为,不断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我院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护士条例>共6个章节35条内容,<条例>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作者:马冬荣;韩丽艳;马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的教学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学校在教学中面临的新的课题.

    作者:黄凤;王军省;潘芳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浸膏制剂研究进展

    中药剂型目前大致分三类:即浸膏剂、浸膏+生药粉末剂及生药粉末制剂.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此制剂既可确保汤剂中所有的有效成分,又符合中药固体制剂化的要求,故是一种常用剂型.

    作者:陈蕾;姜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