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芒硝临床运用经验

张玲

关键词:芒硝, 临床, 无水硫酸钠, 眼科治疗, 泻热通便, 清热解毒, 结晶水, 风化, 别名, 玄明粉, 大肠经, 用途, 行气, 消肿, 外用, 外科, 软坚, 品性, 内科, 精制
摘要:芒硝,别名盆硝.足朴硝(皮硝)为经加工而得精制结晶.玄明粉别名风化硝,为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三者作用大致相同.该品性寒,味咸、微苦,人胃、大肠经,有峻下实热,润燥软坚,泻热通便之功.外用则清热解毒,破血行气,散结消肿.在内科、外科、眼科治疗中用途比较广泛,能治疗数十种疾病.现分述如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结合针剌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脑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针刺组)116例,对照组(维生素B1.手三里穴位注射组+针刺组)100例,空白组(针刺组)72例,对上肢肌力、肌张力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后15~30min对患肢即刻肌力的恢复效果良好;(2)纳络酮穴位注射配合毫针刺激可明显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3)纳络酮穴位注射配合毫针刺激可改变近期血流变相关指标.结论: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特点,为治疗脑梗塞、降低致残率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马忠;姜迎萍;鲍毅梅;尹改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清热药对黄连、生地黄的临床运用经验探讨

    黄连、生地黄药对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之黄连丸.书中介绍该方用黄连一斤,生地黄一斤,为末,绞生地取汁,渍黄连,出,晒之燥,复纳之,令汁尽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服,食前后无拘,亦可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尽,更令作即愈.主治消渴.

    作者:冶岱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芒硝临床运用经验

    芒硝,别名盆硝.足朴硝(皮硝)为经加工而得精制结晶.玄明粉别名风化硝,为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三者作用大致相同.该品性寒,味咸、微苦,人胃、大肠经,有峻下实热,润燥软坚,泻热通便之功.外用则清热解毒,破血行气,散结消肿.在内科、外科、眼科治疗中用途比较广泛,能治疗数十种疾病.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获得2008年以前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和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45篇,分布在81种杂志上.其中50篇有明确的纳入标准,33篇有明确的排除标准,77篇单组样本量大于30例,15篇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描述,2篇提及随访.治疗组中单纯中药内服24篇,单纯中药局部外用50篇,中西医结台治疗57篇,针灸治疗2篇.结论:中医药治疗癌痛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优势;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庆全;刘晶;杜业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6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PN取得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辉;王朝驹;李小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0例COPD患者中医分型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骨密度变化,探讨骨密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GE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汉族男性COPD恢复期患者30例、健康组31例行股骨近端,即左侧股骨颈(Neck)、股骨三角(G.T)骨密度(BMD)测定.结果:(1)COPD组较健康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2)COPD肺肾气虚型的骨密度较肺气虚型明显降低(P<0.007).结论:(1)COPD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肾虚是COPD继发骨质疏松的关键与核心;(3)推测早期补肾可能有预防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海迪娅·艾尔肯;李风森;杨惠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脂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祛痰作用与高脂血症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采用推荐酶法(CHOD-PAP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TC,TGHDL-C,LDL-C水平.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对照TC、TG、LDL-C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治疗组的TC、TG、LDL-C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高密度脂蛋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TC、TG、LDL-C,其治疗痰症与高脂血症效果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作者:马飞;李军;李冬;苏珊;单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学习《护士条例》心得体会

    为更好地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执业行为,不断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我院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护士条例>共6个章节35条内容,<条例>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作者:马冬荣;韩丽艳;马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08年2月-12月收集了20例带状疱疹患者相关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35-75岁,大多有局部疼痛甚至剧痛,皮肤疱疹大多已出现,有的已破溃;以腰部为多,个别患者出现于四肢、面部、会阴部.无食欲不振、发热现象.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减轻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局部用青黛粉配以蒸馏水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同时以TDP灯照射保持干燥,静点阿昔洛韦针,配以针灸疗法和中药汤剂口服,一般采用清泻肝火、利湿热、疏肝理气药如紫草、板蓝根、牛蒡子、野菊花、苍术、黄柏等.

    作者:王慧平;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灸学实践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探讨

    教学改革重要的目的,就是如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文结合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针灸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加强针灸学基础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作者:刘智艳;赵华;霍新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花果研究进展

    无花果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果树,其果实柔软味甜,营养丰富,极具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无花果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花果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李明;安熙强;马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运用示例

    案例教学法自上世纪初被创立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被引入我国以后,已被广泛采用,本文即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以及其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运用示例来探讨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

    作者:张星平;毕肯;黄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

    目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成为致死率高的一类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7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作为缺血卒中的预警信号,其受关注程度不言而喻.

    作者:李跃;刘远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管花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管花肉苁蓉作为传统药食两用品在新疆已有悠久历史,尤其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现结合有关研究资料,对管花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作系统的介绍,为管花肉苁蓉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宋海龙;贾晓光;谢海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地前将所有资料作详细登记,责任护士利用电话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饮食、帮助指导服务.结果:观察组肛肠疾病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遵医行为,饮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适应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肛肠疾病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肛肠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

    面对现代信息社会,肛肠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也渴望心理问题的满足,通过对本科2820例住院的肛肠疾病手术病人进行入院、术前、术后等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在了解与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减轻了心理负担,促使病人自愿采用有利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对疾病的不良因素,降低了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治疗肛管直肠疾病起倒了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洪玉芬;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强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1],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环节之一.为此,本人根据多年带教毕业实习生的经验,对毕业实习提出如下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王萍;聂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肝肾论治绝经前后诸证80例

    绝经前后诸证是临床常见病,近4年来笔者从肝肾论治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大54岁,小45岁,平均49.2岁;病程为6个月-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辨证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绝经前后诸证中肝肾阴虚的表现:经行先期,量多色红或淋漓不绝,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作者:李丹;万莉;程慧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魏莲贴外用治疗癌病疗效观察32例

    目的:观察魏莲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魏莲贴外敷神阙穴和痛点(阿是穴),每日1次,24h换一次,治疗期6天,观察32例癌痛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变化、KP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有效率为90.64%,87.50%患者在8h内起效,对轻度癌痛效果佳,对中度癌性疼痛效果良好,对内脏、肌肉的疼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结论:魏莲贴对轻中度癌性疼痛效果佳,对内脏、肌肉的疼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邓江玲;朱艳华;张洪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汗证治举隅

    历代医家对汗证论述颇多,但很少提及无汗证.无汗可见于全身,亦可见于局部皮肤,常伴有皮肤干燥、烦热、肢体酸楚、浮肿等症状.既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又可以独立为病,甚者也引发它病.笔者在临床中治验无汗两则,同道参考.

    作者:张彦成;蒋满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