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学生中医教学体会

马建昕;毛兵

关键词:留学生, 中医学, 西医院校, 应届高中毕业生, 教学工作, 中医院校, 中医疗效, 中医课程, 学习, 临床医学, 理论知识, 技能训练, 巴基斯坦, 学时数, 尼泊尔, 必修课, 中国, 印度, 生热, 接收
摘要:近年来,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与日俱增.许多国外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医学.我院作为西医院校,从2003年起,接收了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我院学习临床医学(每个年级80人).中医学作为必修课之一,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动力.作为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学时数较少(共48学时),所以,我们不可能象中医院校那样对留学生的教学面面俱到.我们重点在于让留学生在较少的课时中掌握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在临床技能训练中看到中医疗效的神奇,促使留学生热爱中医、信服中医.我们几年来在教学上有几点体会.兹探讨如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获得2008年以前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和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45篇,分布在81种杂志上.其中50篇有明确的纳入标准,33篇有明确的排除标准,77篇单组样本量大于30例,15篇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描述,2篇提及随访.治疗组中单纯中药内服24篇,单纯中药局部外用50篇,中西医结台治疗57篇,针灸治疗2篇.结论:中医药治疗癌痛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优势;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庆全;刘晶;杜业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

    目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成为致死率高的一类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7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作为缺血卒中的预警信号,其受关注程度不言而喻.

    作者:李跃;刘远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汗证治举隅

    历代医家对汗证论述颇多,但很少提及无汗证.无汗可见于全身,亦可见于局部皮肤,常伴有皮肤干燥、烦热、肢体酸楚、浮肿等症状.既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又可以独立为病,甚者也引发它病.笔者在临床中治验无汗两则,同道参考.

    作者:张彦成;蒋满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清热药对黄连、生地黄的临床运用经验探讨

    黄连、生地黄药对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之黄连丸.书中介绍该方用黄连一斤,生地黄一斤,为末,绞生地取汁,渍黄连,出,晒之燥,复纳之,令汁尽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服,食前后无拘,亦可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尽,更令作即愈.主治消渴.

    作者:冶岱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对易损斑块研究的现状

    易损斑块[1]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结合现代医学对易损斑块形态、去稳因素及干预等方面的认识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近5年来各医家对易损斑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郭世燕;王晓峰;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石榴皮水煎剂对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血清IL-1β、IL-6 和SIgA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6和SIgA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给予止泻痢药石榴皮水煎剂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变脏腑以及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方面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小鼠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升高,经石榴皮水煎剂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清IL-1β、IL-6和SIg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大肠湿热证的部分客观指标.利湿收涩止泻药石榴皮水煎剂可明显改善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的症状体征,并使免疫指标降低,说明该药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作者:冯贵仁;单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促使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医学生在临床课学习阶段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全面训练临床能力.改革中医医学教学的方法,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 良好医德修养,加强职业法律意识教育,使中医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王齐国;徐测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辣椒素减轻手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临床观察使用辣椒素对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对100例阑尾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涂抹辣椒素,观察组为未使用任何镇痛方法和药物.结论:使用辣椒素组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辣椒素组且疼痛时间明显缩短.结果:辣椒素在临床治疗各种痛症均有较好疗效,并在治疗疼痛领阈有更广阔的发展.

    作者:胡明;刘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概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目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顽疾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本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合了有关的文献,就近年来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了较为详尽的总结,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

    作者:买迪娜;李全智;王鸿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证势概论

    证势乃所以成证之病机变化趋势,借以衡量证所由生之趋向与力度,凡证皆可由证势标示之.证势分为真证势、意证势、治证势、余证势等类型,各有相应计量方法,比较临诊医案四类证势之强弱异同,可测度、分析、评价辨证论治效应.提出证势理论旨在阐释辨证论治实践中所生疑问,且有俾于补充、完善方剂计量学指标体系,为方证对应研究建立津梁.

    作者:周铭心;柯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药在痔手术并发症中的应用

    痔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目前手术是解决痔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带来的痛苦较大,由于肛门直肠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和相对复杂的生理功能,及肛周的神经分布特殊性,高敏感性,故痔术后常会出现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秘、肛门坠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并且这些并发症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这不仅成为困扰病人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成为痔术后亟待解决的关键.如何防治这些并发症就成为-个重要的临床课题.

    作者:于丹丹;孟庆才;黄风;王军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留学生中医教学体会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与日俱增.许多国外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医学.我院作为西医院校,从2003年起,接收了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我院学习临床医学(每个年级80人).中医学作为必修课之一,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动力.作为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学时数较少(共48学时),所以,我们不可能象中医院校那样对留学生的教学面面俱到.我们重点在于让留学生在较少的课时中掌握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在临床技能训练中看到中医疗效的神奇,促使留学生热爱中医、信服中医.我们几年来在教学上有几点体会.兹探讨如下.

    作者:马建昕;毛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关于无菌制剂无菌检查方法验证的探讨

    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关系到质控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规定:当建立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方法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制剂的无菌检查.若制剂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作者:李龙迪;李敏;李小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浸膏制剂研究进展

    中药剂型目前大致分三类:即浸膏剂、浸膏+生药粉末剂及生药粉末制剂.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此制剂既可确保汤剂中所有的有效成分,又符合中药固体制剂化的要求,故是一种常用剂型.

    作者:陈蕾;姜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强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1],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环节之一.为此,本人根据多年带教毕业实习生的经验,对毕业实习提出如下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王萍;聂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6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PN取得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辉;王朝驹;李小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肝肾论治绝经前后诸证80例

    绝经前后诸证是临床常见病,近4年来笔者从肝肾论治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大54岁,小45岁,平均49.2岁;病程为6个月-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辨证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绝经前后诸证中肝肾阴虚的表现:经行先期,量多色红或淋漓不绝,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作者:李丹;万莉;程慧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08年2月-12月收集了20例带状疱疹患者相关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35-75岁,大多有局部疼痛甚至剧痛,皮肤疱疹大多已出现,有的已破溃;以腰部为多,个别患者出现于四肢、面部、会阴部.无食欲不振、发热现象.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减轻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局部用青黛粉配以蒸馏水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同时以TDP灯照射保持干燥,静点阿昔洛韦针,配以针灸疗法和中药汤剂口服,一般采用清泻肝火、利湿热、疏肝理气药如紫草、板蓝根、牛蒡子、野菊花、苍术、黄柏等.

    作者:王慧平;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地前将所有资料作详细登记,责任护士利用电话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饮食、帮助指导服务.结果:观察组肛肠疾病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遵医行为,饮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适应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肛肠疾病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医学生毕业实习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发展的今天,重视医学实习生在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状态变化的特点.及时消除实习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丽媛;潘蓉;韩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