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芍红滴丸制备工艺研究及芍药苷含量测定

喻志芳;孙璇

关键词:芍红滴丸, 制备工艺, 聚乙二醇, 正交试验, 芍药苷
摘要:目的:研究芍红滴丸的佳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HPLC法测定滴丸中芍药苷的含 量.结果:确定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药液温度80℃,滴速40滴/min,滴距8cm;芍药苷在12.96~129.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8%,RSD为1.25%(n=9).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退翳片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退翳片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辅料,在确定了片剂所加辅料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所加辅料的用量.结果:后确定的成型工艺:取适量浸膏粉和1/10处方量的川芎细粉加入10%微晶纤维素、6.6%的低取代羟丙甲基纤维素纳和干浸膏粉混合,以40%浸膏粉重量的93%的乙醇溶液制软材,14目筛制湿颗粒,60℃以下干燥,14目筛整粒,加入3.4%的低取代羟丙甲基纤维素纳、0.5%硬脂酸镁,压制成1 000片(片重:0.40g).

    作者:滕威;沈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施治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关节外病症状,故称类风湿病.关节腔滑膜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肉芽肿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后关节强直及功能障碍.

    作者:邢民军;康建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以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契机,加强《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作者:王东;吕全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体针结合平衡针和火针治疗肩周炎45例

    目的:观察体针结合平衡针和火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肩周炎患者以体针结合平衡针、火针针法进行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周有效率为82.22%,4周后有效率为93.33%.结论:体针结合平衡针和火针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怀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的分布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血尿酸水平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作者:王冬云;许馨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浅探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阴阳气血变化规律,分期施治,使整个月经周期冲任通调,气血调和,未痛先治,标本兼治,本文就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周期治疗作初步探讨.

    作者:顾仁艳;宋占营;周文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中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的几点思考

    在十余年的中西医结合眼科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有这么几个问题在笔者脑中萦绕,那就是如何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中医眼科,其特质性成分是什么?什么是西医眼科,其特质性成分是什么?为什么要结合?应该怎样结合?带着这些问题,一方面寻找各种文献以期寻求答案,另一方面,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去验证和推断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得到如下心得,现总结共享.

    作者:薛金山;刘新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前列腺脓肿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

    通过对7例前列腺脓肿的临床诊断及分析,提高对前列腺脓肿的认识.目前,前列腺脓肿较少见,临床易误诊,但是通过高科技的辅助检查,前列腺脓肿诊断并不难,一旦确诊,尽早排脓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邓淑伟;李斌;李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针刺法调和阴阳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主要为就寝后难以入睡、睡而多梦、睡中易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睡中不时惊醒,睡眠质量差致使醒后疲惫.失眠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治疗失眠症临床常用安眠药.

    作者:李永凯;王裕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宫腹腔镜联合中药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68例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中药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通过宫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并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双侧卵巢打孔术等相应治疗,术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贴敷理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及卵泡数目变化,观察术后排卵、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清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超声提示卵泡数目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妊娠率61%.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可明确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病因,并对相关病变作对症治疗,术后联合中药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巩固手术效果.说明宫腹腔镜联合中药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克臧;孙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自2009年11月~2011年6月,医院门诊采用联合药物治疗与中药坐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阴道炎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史艳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急乳蛾临床心得

    急乳蛾是以起病急骤,发热、咽痛、喉核红肿胀大,形如蚕蛾,或表面呈黄白色脓点等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常见疾病.常见于2岁以上儿童.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乳蛾病因多由外感风热,侵袭于肺,上逆搏结于喉核;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喉核所致.

    作者:李兰;王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温胆汤治疗失眠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观察.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温胆汤水煎分早晚温服;对照组72例,思诺思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阿依加曼·阿布拉;热汗古丽·米吉提;阿米娜·伊干拜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养血祛风止咳方加减治疗变应性咳嗽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止咳方加减治疗变应性咳嗽的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酮替芬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祛风止咳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优于对照组79.41%(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养血祛风止咳方加减治疗变应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杨立春;韩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冠心病支架术后,无明显血管狭窄仍有心绞痛发作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冠心病术后无明显冠脉狭窄者仍有心绞痛发作的60例患者,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B阻滞剂,他汀药,双联抗血小板及硝酸酯类药物),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中药汤剂和静滴疏血通针剂,治疗15天.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平板负荷运动心电图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气虚型总有效率是82.8%,气滞型总有效率是82.14%,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0.1753,P=0.8609).结论:冠心病支架术后,无明显血管狭窄仍有心绞痛发作,西医治疗不理想患者,结合中医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赵肖华;孙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报道

    1病例患者,男,41岁.初诊时间:2011年3月21日.因颈部疼痛伴发热10余日来诊.患者于2011年3月11日受凉后感咽痛不适,伴颈部疼痛,发热,体温高38.5℃.在某三甲医院就诊,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多发大片状低回声区,亚甲炎不除外,甲功示T3、T4升高,TSH降低,血常规:WBC7.01xlOg/L,ESR52mm/lh.

    作者:莎依娜;梁伟娟;米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至胃癌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至胃癌的病理演变过程中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方法:随机抽取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各30例患者,收集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及中医四诊等资料,作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与脾胃气虚关系密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肝胃气滞的相关性也较密切,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慢性胃炎与脾胃湿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脾胃虚寒和胃阴虚,肠上皮化生与胃阴虚,上皮内瘤变与脾胃虚寒,胃癌与胃络瘀血均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胃炎至胃癌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脾胃气虚是基础证型,由气滞到血瘀是中医证型演变的基本特点,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脾胃虚寒和胃阴虚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百京;张仕民;盛萍;黎永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四妙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用四妙散加味联合别嘌呤醇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6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单独应用别嘌呤醇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联合别嘌呤醇、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满意.

    作者: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布鲁斯杆菌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浅析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目前,该病的传染性较强,有蔓延的趋势,发病特点有聚集性、爆发性、反复发作性,因此,控制感染是必须的,也是首要的,在西医药治疗中,药物副作用大,有些产生耐药,且没有特效药,因此,中医药治疗布鲁氏杆菌病成为广大患者的需求,也是临床的需要.

    作者:郑爱红;许早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徐占英教授经验——针刺调阴阳论

    目的:通过对徐占英教授学术经验——针刺调阴阳的介绍,即以“神阙为中心十字取穴法”为基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此法起到了协调阴阳、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功能,并介绍验案.

    作者:米勇;骆芳;马骏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