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针灸治疗概况

陈晓朵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 针灸治疗, 综述
摘要:本文归纳近10年来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包括毫针、电针、耳针、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综合疗法等多种方法,实验研究主要从神经调节、内分泌、免疫、自由基学说、骨代谢、脂代谢等方面论述,发现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有明显优点和发展优势,同时也指出部分文献的设计缺点、治疗不足和改进措施.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了解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使护生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增强,对护理工作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方法 对当前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认真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护生对护理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有所改观,同时,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随之提高.结论 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提高了护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金荣;杜相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压疮防治的护理体会

    压疮是因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讲,防治褥疮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各种有可能发生褥疮的患者,积极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褥疮的发生.

    作者:刘玉珍;陈红华;薛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RT-3DE技术在新疆超声心动图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近年兴起的超声诊断新技术,能够立体显示心脏的三维结构.在心脏超声教学中通过将此新技术与临床观摩、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操作等方法相结合,能够达到形象化心脏疾病解剖结构、克服常规抽象超声切面演示的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华;胡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法按摩联合吴茱萸糊剂贴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法按摩联合吴茱萸糊剂贴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12月入住肿瘤伴顽固性呃逆患者69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以手法按摩联合吴茱萸糊剂贴敷穴位.对照组(34例):吴茱萸糊剂贴敷穴位.观察两组纠正顽固性呃逆的发作次数、间隔时间及纠正后再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对顽固性呃逆均有明显疗效,在纠正顽固性呃逆的发作次数、间隔时间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顽固性呃逆纠正后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对治疗顽固性呃逆有明显疗效,如果联合手法按摩则能进一步减少其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俪钒;王锐;刘秀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观察分两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0例),常规处理组(90例),观察其止痛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长效止痛剂及中药洗剂肛门熏洗,常规处理组用去痛片、杜冷丁、曲马多等止痛药物.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完全止痛效果达65.50%,常规处理组占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常规处理组止痛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肛肠病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作者:丁永红;陈战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药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理念的探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我国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的发展,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在医院药学教学中应该引入信息技术的理念,以逐步在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监管、处方质控等方面确立医院药学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提高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王萍;聂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疆四大名医

    新疆地区,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有47个民族居于当地,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13个为世居民族.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新疆的中医、维吾尔医、蒙古医、哈萨克医等民族医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者:罗世坤;孙红友;王路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针灸治疗概况

    本文归纳近10年来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包括毫针、电针、耳针、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综合疗法等多种方法,实验研究主要从神经调节、内分泌、免疫、自由基学说、骨代谢、脂代谢等方面论述,发现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有明显优点和发展优势,同时也指出部分文献的设计缺点、治疗不足和改进措施.

    作者:陈晓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止咳化痰丸中黄芩和防风的薄层鉴别

    目的 探讨止咳化痰丸(黄芩、防风)的质量标准.方法 建立处方黄芩、防风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方法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景;杨继彪;张小龙;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临床治疗颈性眩晕选穴规律研究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就针灸处方中主穴、配穴的选穴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得到主穴77个,配穴80个,主穴选用频率高的是风池,选用频率达81.63%,但只有夹脊、百会的选用频率达到50%以上;配穴的选用频率高的是足三里,其次为丰隆、太冲、三阴交.临床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存在规律性,即辨经、辨证、辨病相结合、以局部循经配合远端辨证取穴.

    作者:王莉莉;雷蕊;杨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左室射血分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定量测定NT-proBNP水平,分析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随着CHF证型的转变(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NYHA级别和NT-proBNP逐渐升高,LVEF则相应降低(P<0.01).结论 CHF患者心功能指标NT-proBNP、LVEF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医临床辨证时的客观量化参考.

    作者:王敏;徐新利;林建华;张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输卵管性不孕腹腔镜手术复通后加用中药塌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获得输卵管复通后加用中药塌渍能否提高术后妊娠率.方法 对22例输卵管复通后加用中药塌渍的病例,将其为治疗组,单纯运用腹腔镜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数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内,治疗组妊娠率45.5%,对照组妊娠率20%,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获得输卵管复通后,使用中药塌溃能提高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率.

    作者:葛崇华;李丹;黄丹丹;郭英;程慧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社区护士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2013年本院收治的20名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家庭访视,针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庭负担减轻.结论 社区护士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护理中为解决家庭护理的难点问题、预防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家庭生活质量.

    作者:吴晓梅;徐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论中医思想精髓在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制度中的作用

    近现代以来,尤其是西医学迅猛发展之后,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治疗疾病领域.各国卫生体制、服务体系、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围绕医疗需求而展开,卫生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也针对医疗领域而设计.然而当今社会正面临着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人们更多受到慢性病、传染病、职业病、身心疾病以及亚健康的威胁,减少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保持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危害、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尊严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卫生行业面临的综合挑战.

    作者:庞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呼吸机及监护设备集中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呼吸机和监护仪为急诊和抢救治疗的重要设备.通过采用监护仪、呼吸机集中管理的模式对医院设备资源集中整合,建立集中管理模式并发挥设备集中管理优势,能够体现出医患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及养护、降低医疗成本等一些列优越性,并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且适用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临床使用,又减轻了临床工作负担,同时还为医院节省开支,减少了能源消耗,使医院产生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张丽;杜丽娟;尚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 通过实际工作观察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结论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作者:马克慧;韩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 对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 ~2013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140例并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AST以及ALT水平都出现了下降,其中观察组AST以及AL冰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T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T、ALT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TG、TC、LDL-C以及HDL-C水平都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让患者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高血压病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前瞻性观察高血压病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推拿治疗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9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基础降压治疗,A组同时予推拿干预治疗,根据颈椎X线表现运用定点旋转手法复位和痛点推拿,一般每日治疗1次,同时宣教病人纠正不良工作及生活姿势,持续3个月;B组口服降压药,持续3个月,每个月监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1)推拿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收缩压经3个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有差异(P<0.005),提示推拿干预组对患者收缩压的控制优于非推拿组;2)推拿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舒张压经3个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推拿干预组对患者舒张压的控制与非推拿组无差异.结论 推拿干预治疗对控制高血压病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收缩压方面有一定疗效,而对舒张压的控制可能无明确作用.

    作者: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海如拉·艾力;卡哈尔·艾肯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方唇香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PPARγ和MMP-9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唇香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PPAR 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影响及机理的研究.方法 将70只6-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2w后,随机处死10只,取主动脉根部,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并确定AS形成后,其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中药对照组(血脂康)、西药对照组(辛伐他汀)及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每组10只给药,12w后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的PPAR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增大、血清MMP-9含量下降(P<0.01);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西医对照组的PPARγ阳性区域面积百分比增大,血清MMP-9含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唇香草颗粒可通过增大AS斑块中PPAR γ的区域面积百分比,降低MMP-9含量,对动脉硬化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作者:伍倩;辛效毅;张新蕾;陈悦;袁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期过度饮酒导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结果分析

    目的 对酒依赖患者这一长期过度饮酒人群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2013年5月~2013年9月住院的169例酒依赖患者的血清TT3、TT4、FT3、FT4、和TSH等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统计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紊乱患病率(%),采用u检验,比较169例酒依赖患者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群患病率之间的差异,以及与60岁以上女性这一高患病率人群的差异.结果 169名酒依赖患者中,甲状腺功能紊乱44例,占26%.其中,TSH ↑ 38例,占22.4%.亚临床甲减29例,占17.1%.酒依赖患者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与普通人群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60岁以上女性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依赖患者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接近60岁以上女性这一高患病率人群.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诊疗参考,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书群;李晓勤;胡列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