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胡琴
针对我院疾病与手术编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更好地提高疾病与手术编码工作效率的应对措施,以达到既能提高编码录入工作效率,又能保证编码录入的准确性.
作者:阿依努尔;潘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经检索近十年来特殊针灸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文献,从微针系统、特殊手法、穴位等方面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评述.特殊疗法一般具有病人痛苦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丛琳;马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缓慢.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本文从慢性萎缩性的病因病机、与瘀血的关系以及现代医家对其的治疗特点等几个方面,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两角度综述了CAG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查证文献中发现本病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CAG的发病原因、机制不明确,诊断、分型标准尚未统一,以及现代医家指出使用中药对治疗瘀血证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路珊珊;曾斌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改革发展和医院各项工作的“精气神”,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助推器.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够进一步团结和激励全院职工,团结一心为了组织确定的价值目标,以统一的服务理念,创建出患者信任度高的优秀品牌医院.1 什么是文化《周易·贲卦》日:“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是人“化(创造)”出来的,又是用以“化(塑造)”人的.
作者:李崇瑞;张太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2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则应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新疆中医同道研究西北燥证基础上,论述西北多燥证及西北燥证的相关研究.探讨燥邪与湿邪的相互转化,初步探讨新疆地区皮肤病发病机理与西北燥证、湿邪关系.
作者:刘朝霞;韩晓冰;张成会;姚尚萍;丰靓;郭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风是以卒然仆倒,不醒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清,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噼不遂为主症的病证.由于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致残率高,易复发等因素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命质量.在治疗和护理中运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中医理论指导其辨证施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马晓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细胞毒性试验对1号和5号两个批次新疆阿魏的毒性进行比较.方法 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个批次新疆阿魏的阿魏酸含量.用SRB法比较两批次新疆阿魏对大鼠NRK肾细胞的毒性.结果 HPLC结果显示1号、5号新疆阿魏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775±1.44)mg/g、(0.279±1.63) mg/g;1号、5号新疆阿魏的IC50分别为60 600 μg/L和39 900μg/L.结论 两种批次新疆阿魏阿魏酸含量有明显差异,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结果5号比1号的新疆阿魏毒性大,表明新疆阿魏的毒性可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关.
作者:任燕;张海英;周龙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杨继洲取得了令世人敬仰的成就,这得益于他的唯物辩证主义的治学思想.本文系统介绍其尊崇经典、见解独特,博采众长、辩证扬弃,注重实践、反对迷信的治学特点,旨在弘扬古人优良传统,并勉励我辈学者学习之.
作者:郑国尧;郑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腹部外伤患者,如大出血、肝、脾破裂、重症腹部复合伤的患者,经过紧急抢救或急诊手术及时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期进入恢复期,适用于中医辨证施护,调整患者的饮食,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在饮食护理方面认为“毒药攻邪,五果为养,五畜为益,五充为菜,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气法时论》).腹部外伤患者恢复期常出现气血虚.
作者:陶智玲;郭燕;陶新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基层医院脑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和30天时,对两组神经功能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61.1%与对照组39.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按照自行设计脑卒中单元护理,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
作者:罗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哮喘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本院进行哮喘病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药内服的78例病例.结果 78例哮喘病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临床控制30例,占38.5%,显效27例,占34.6%,好转15例,占19.2%,无效6例,占7.7%,总有效率92.3%.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内服中药治疗哮喘病疗效显著.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骨科大手术后血栓前状态及深静脉血栓的中医学认识及初步探讨.方法 以综述形式整理分析血栓的中医学认识.结果与结论 血栓前状态及深静脉血栓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术后应当及时有效的应用,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阿地里·阿里木;库德热提;孙康康;郭治江;李文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蒙医查可胡、萨木那胡扎斯拉疗法配合蒙药热敷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观察.方法 本文8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查可胡扎斯拉、萨木那胡扎斯拉疗法配合蒙药热敷疗法,对照组43例采用口服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 治疗后红斑水泡及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尤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3%(P<0.05).
作者:新吉勒格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及基础用药干预,治疗组在执行常规护理、药物干预基础上配合穴位帖敷.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治疗3个疗程.以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治疗前后变化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Qo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I-PSS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霞;胡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血液病学是一门具有很强专科特点的临床学科,存在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病种繁多、专业术语复杂难记等特点.往往成为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大限度的提高临床带教的学习效率是值得血液科带教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和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在临床见习或实习中带教老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明显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临床教学尚需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现将我院教学情况结合教学小组临床教学多年探索的经验及思考总结如下.
作者:马西虎;李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地传递健康信息,进行行为干预,使患者获得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维护健康的护理活动.健康教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的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康复、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1].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是全院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病人流动性大,病种繁杂,但做好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门诊患者的健康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作为中医医院的输液室,及时向患者指导正确的健康观念、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顺应节气变化进行养生保健,体现中医“上医治未病”的优势,对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蔡红靖;唐超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院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方法 采集3年本院护理科研的申报和立项数据,对申报和立项的课题级别和数量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科研质量及申报数量情况,进而分析现状.结果 近3年来本院共申报科研76项,数量总体上升趋势,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负责人为护理人员的所占比例少,大多数只是参与项目,科立项以中医专科护理实践为主,缺乏研究型的护理科研.结论 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立项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学习训练,应加强有关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以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科研申报数量和质量.
作者:郭燕;陈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益气方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自拟健脾益气方,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对照组给予双歧三联杆菌胶囊1次2粒,1日3次口服,治疗1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自拟健脾益气方治疗糖尿病腹泻效果优于西药,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玉辉;赵飞;莎依娜;许雷鸣;牛懿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欧阳某,女,45岁,2011年2月6日初诊.自诉:烦躁焦虑,时有潮热汗出,五心烦热,腰酸困,易疲劳,纳食欠佳,梦多,四肢拘胀,双下肢轻度浮肿,近日头晕加重,失眠,入睡困难,容易醒,腰部酸胀,二便正常.舌质暗、边有齿痕、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曾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金师认为属中医脏燥,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肾阴亏虚、阴阳失调.治则:滋肾阴兼调五脏.处方: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丹皮、珍珠母(先煎)、炒枣仁、柏子仁各15g,煅龙牡各30g(先煎),柴胡8g,知母9g,地骨皮、泽泻、五味子、浮小麦、夜交藤各12g.7剂,水煎服.患者以上方为主方调治近一个半月之后,自觉已不烘热汗出,睡眠好转,头晕心慌也只是在剧烈运动后偶尔出现.
作者:马丽;刘新;李凯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