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王钦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通过探讨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内涵,以及其核心技术,技术间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结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及特点,发现其优势,结合本人专业以及新疆冠心病的特点,从目前临床应用及技术及理论层面上分析,在新疆建立冠心病的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
作者:徐正伟;安冬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探讨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2014年6月~2015年5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针灸软伤科、骨科的髌下脂肪垫炎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针刀疗法,7d为1疗程,1个疗程1次.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1次/d,10d为1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3天、治疗后1月对膝关节疼痛缓解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实验组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缓解优于对照组.两组膝关节AKS评分比较,在治疗后3天、治疗后1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实验组对膝关节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6月复发率比较,实验组复发率为13.9%,对照组为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实验组术后6月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3天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治疗后3天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无1例出现感染、损伤神经血管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针刀疗法治疗髌下脂肪垫炎,能一定程度上节约治疗时间,有效的缩短疗程,尽早消除或缓解患者的膝关节不适症状,改善其工作及生活质量,并且其疗效确定、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生;陈霞;苟斌虎;牛时季;马文;曹磊;林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住的12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护理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及辅助盆腔深部理疗,护理组同时给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组患者痊愈率75.00%,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患者痊愈率35.00%,总有效率71.67%;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萍;李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中医护理服务,我院开展了以提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夯实中医护理技术、构建护患融洽与和谐的活动,不但彰显了中医护理的特色,更展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优质的中医特色服务理念.
作者:董彦平;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世界各国脊柱外科正以迅猛之势高速发展,我国亦不例外.但是,脊柱外科做为三级分科的专业,也是为棘手的章节之一.学时少,内容多,专业性强,知识较抽象,尤其是神经的分布和体表定位不易理解和记忆都影响着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与临床带教中,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多数要依赖影像学资料的支持.可将抽象内容变得较为直观,复杂内容变得较为简单[1].同时我们联合应用PBL教学法[2],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改变了学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主讲,实习医师被动接受”的现状,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者:董振宇;莫军;黄异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中医、西医在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并对比中西医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并判断疗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择2013年9月1日~ 2014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消化科和中医科门诊、住院部经胃镜和病理检查后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且Hp阳性的患者,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者252例,其中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144例,使用随机区组的方式划分实验组.分别使用中医、西医、中西医进行规范化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慢性缩性胃炎镜检结果、Hp检测结果、中医症候群结果,治疗结束后,进行慢性缩性胃炎镜检结果评价、Hp检测结果评价、中医症候群结果评价、满意度评价、安全性评价等.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和西医组三组间的中医症侯群症状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经卡方检验尚不能认为各组之间的治疗后胃镜变化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和西医组三组间的病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和西医组三组间的Hp根除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中西医结合及中医治疗方法在提高总有效率和改善中医症候群效果方面要优于西医.2)本次研究尚不能认为中西医结合、西医、中医在对胃镜症状学上的改变有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及单项研究脱落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3)西医组在根除Hp和改善胃镜下病理效果要优于中医,中医西结合治疗强化了此疗效.
作者:杜进璇;曾斌芳;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早期的疗效.方法 对7例经阴道彩超确诊早期CSP患者,采用甲氨蝶呤(MTX)肌肉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富外孕2号)口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7例经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C)均明显下降,子宫瘢痕处包块明显缩小,6例保守成功,失败1例,治愈率85.7%.结论 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剖富产术后瘢痕妊娠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昕;何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小隐静脉向近心端分离、长出皮瓣3-5cm并切断,旋转点一般放在外踝上2cm处,皮瓣移位后将小隐静脉断端与受区的大隐静脉或其主要属支行端端吻合,腓肠神经的近端与受区的皮神经行端侧吻合.结果 吻合小隐静脉的皮瓣仅有1例发生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及感觉良好.结论 在受区有可供吻合静脉的前提下,吻合小隐静脉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特别是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吴迎波;李靖扬;王珑;黎立;王洪波;王广东;司裕;马冬;乔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延珍《六因条辨》.主治痰热内扰,失眠,眩晕,心烦,口苦等症.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脱发、重症呕吐、消渴等疾病,每获良效.现择典型病例三则介绍于下.
作者:王常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力量,医院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医院人力资源编设要合情合理,配备比例适当,整体结构优化,从而保证医院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如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摆在人事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薛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川百止痒洗剂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川百止痒洗剂和苦参汤外用,对照组予肤痔清软膏和苦参汤外用,分别于1周和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者治疗肛门湿疹第7天的有效率分别为川百止痒洗剂组87.09%,肤痔清组80.00%,P<0.05,第14天的有效率分别为川百止痒洗剂组93.54%,肤痔清组86.67%,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灼痛退出.结论 川百止痒洗剂治疗肛门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海玲;缑美玉;惠永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对中成药辨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将3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据中成药辨证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治愈时间、治疗费用、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症状咳嗽、发热持续时间、临床治愈时间、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成药辨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涤心;曾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较显著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内分泌领域的第二大类疾病,这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充足、多样的临床病例和教学素材.但由于临床医师对甲状腺疾病认识不足以及本病的许多临床症状与心、肾、消化、肝脏等多个系统相关,从而导致在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存在误区,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以及临床带教实践中注意对这些错误予以重视,以加强对甲状腺疾病诊治能力,尽量减少误诊、误治情况出现.下面就甲状腺疾病诊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沈玉国;龚英;马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胆汁反流性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4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辩证,并根据胃镜下表现,按1~3度分类,观察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胃镜微观辨证中,主要集中以肝胃不和和胃肠郁热为主,其中肝胃不和以Ⅰ度损伤为主,胃肠郁热以Ⅲ度比例高;中医宏观辨证和胃镜下微观辨证有高度融合性.结论 中医辨证和胃镜下黏膜表现有高度的关联性.
作者:吴寅;王璐;高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了解吉木萨尔县主要民族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王琦教授的标准化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5060例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平和质1 055例,偏颇体质为4 005例(占79.2%).偏颇体质中湿热质(1 564例)、痰湿质(1 118例)、阴虚质(1 002例)、阳虚质(732例)、气虚质(621例)、血瘀质(301例)、气郁质(205例)、特禀质(114例).结论 9种体质类型在吉木萨尔县主要民族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可为今后在本地区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作者:季旭东;张运红;何红霞;孙学健;胡红军;周仕真;陈继业;马旭红;李春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苏建春教授是我州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三十余年,临床潜心钻研,灵活运用经方加减治疗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笔者有幸师从于苏老师,获益匪浅,现将苏老师经验总结一二,报道如下.
作者:王喜梅;李洁;胡瑞;庞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许公平主任在治疗本病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中医家普遍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阳虚、湿、痰;盗汗属血虚、阴虚.
作者:何慧;邓德强;周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板间人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总结32例行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手术准备、术中配合及护理.结果 32例患者均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约1h,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护理人员的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成功重要保证.
作者:黄淑燕;杨琼珍;戴华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针对导致老年患者输液后发生皮下淤血操作中的主要因素:拔针方法、按压手法、按压面积、按压时间、拔针后体位、操作者因素等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文献中的数据,指出相关临床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对这一问题今后临床研究思路.
作者:苏敏;孙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以带下量多,色、质、气味发生改变为主,属现代医学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疾病范畴.带下病一词早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癥瘕.”真正病名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曰:“冲任之脉既起于胞内,阴阳过度,则伤胞络,故风邪乘虚而入于胞,损冲、任之经,伤太阳、少阴之血,致令胞络之间,秽液与血相兼,连带而下.冷则多白,热则多赤,故名带下.”生理性带下为阴液范畴,病理状态下为湿浊之邪下泄.病因多由五脏、六淫、七情内伤所致.病机为带脉失约、失养,任脉不固,湿邪内蕴下注而致病.
作者:王春华;高琦;闫宏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