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升;李风森
糖尿病是终生性的慢性疾病,本文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依据,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运用到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达到不发或延缓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调节情绪,合理使用中西药物,学会自我管理,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何章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绝经前后妇女骨质疏松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绝经前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方法 抽取到我院就诊的200名绝经前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知道骨质疏松与激素有关仅占2.20%,知道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见方法仪占1.10%,知道女性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预防骨质疏松仅占0.70%;40~岁年龄组的认知情况好,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呈下降趋势;患者是否愿意采取预防措施、社区是否宣传、是否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是否晒太阳和年龄成为影响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加强骨质疏松知识宣传教育,让更多绝经后妇女能够积极地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主动地正确地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杨新军;吕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在泌尿系的主要表现,其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改善膀胱功能,预防随之面来不良后果成为了治疗此病的主要目的.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中、西医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研究进程中取得的成果.
作者:徐元芳;肖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非药物疗法历史源远流长,《黄帝内经》记载,非药物疗法得以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内容丰富,治疗简便易行,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易于、应予推广.
作者:艾万里;李梅;单同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导致脾虚、寒湿、湿热、气滞、阴亏、血瘀等病理因素紧密相关,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个人认为以八纲辨证为主,而且在上述辨证分型基础上,多久病及肾.治疗上多从虚,从实,或虚实夹杂论治,以八纲辨证为主,处方灵活多变,方随法出,法从证变.临床观察以气虚血瘀基本证型常见,故以益气活血为治则,兼夹证则随证加减,治疗的同时注重饮食调护.
作者:赵智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四黄膏外敷法联合静点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0~1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50例,依门诊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静点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四黄膏外敷法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中医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8.0%.经t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西医临床症状评分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88%、28%,治疗后两组西医临床疗效相比较=13.762,总有效率P=0.031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药基础上联合外敷四黄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效果显著.
作者:刘宏旭;李海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教育被称为终生教育,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专业.据统计表明,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在校期间所学仅占1/3左右,还有2/3的知识需要走出学校以后不断自学获得,医学生的学习更是这样,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
作者:孙国梁;宋志刚;吕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推拿学是中医学中具特色的学科之一,该课程需要授课者将推拿理论教学与手法的技能培养相融合,所以该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非常强.手法的规范及合理应用是准确进行临床诊断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应用型、创新型推拿临床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要重视推拿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作者:马鑫文;摆雪;沈明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治未病”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高理想境界.本文以中医药“治未病”理论思想中的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四大原则,分别在骨伤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叙述.通过运用治未病的前瞻性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病痛时间及降低临床的医疗成本.
作者:司裕;周泓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定悸汤对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辨证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间收治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56例,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比较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 对56例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后,经服用定悸汤及配合辅助性的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化、增加娱乐活动,劳逸结合后,患者症状皆明显减轻,逐渐好转,直至痊愈.结论 定悸汤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综合征均能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全林;马骏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笔者采用循环针法加耳三针治疗耳鸣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耳鸣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小25岁,大67岁,平均45岁;单侧发病20例,双侧10例.
作者:雷蕊;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环境、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心理情绪护理.结果 除20例(3%)患者死于并发症,7例(1%)患者失联外,其余643例(96%)患者达到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结论 中医护理通过对糖尿病惠者非常有益的.
作者:雷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67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主,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患者的总体满意度98.5%.结论 合理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手段能够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水平.人性化护理重在个体化,护理内容除常规护理外,应突出心理护理,全方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莉;张瑞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度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回顾统计调查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等数据.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达标者占35.7%;53.0%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40.4%的患者合并高血压;35.1%的患者BMI指数超标.结论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64.3%)的病情控制不良,同时对血脂、血压、体重的控制欠佳.应针对性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状况.
作者:朱娟;李凯利;秋金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药用复合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试验,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本方法满足《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的要求.按照本文供试品制备法制备的1:10供试液,采用平皿法,污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株验证菌株,回收率均在0.5~2.结论 本方法确立了药用复合膜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为药用复合膜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史银基;漆也;马海红;白福芸;刘新娜;闫维康;刘砥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PDCA循环[1],减少防范与静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12月与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的不良,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分析事件现状,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落实静脉输液安全防范措施,加强静脉输液治疗安全质量检查、反馈、整改与落实.结果 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保障静脉输液治疗安全.
作者:李艳红;刘慧;敬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取穴:百会、内关、合谷、神门、三阴交.针刺同时配合音乐治疗,对照组仅单纯针刺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HAMD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6、8周周末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法.
作者: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本文在强化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内容的理念下,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就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了初步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观念需转变,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技能实训,继而才能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实用型中医学人才.
作者: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广泛地应用在多种疾患的治疗中.本文通过黄芪桂枝五物汤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领域的灵活运用,来体现中医异病同治、辨证施治的思想.
作者:陈玉;孙德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25例)采用中医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不良反应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9±3.0分),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2.9±6.1分),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慧平;何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