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进展

朱林

关键词: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甲状腺肿块
摘要: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约5%~10%为恶性结节.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超声是甲状腺肿块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但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逐渐兴起的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及可提供病变组织硬度信息的优点.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高危急性尿潴留患者疗效分析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是泌尿外科治疗下尿路梗阻、神经性膀胱及缓解尿道损伤导致尿潴留的一种常用方法[1].本组回顾分析我院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的23例高危急性尿潴留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黎强;李强;袁仁斌;席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对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及其炎症包块引起的胆总管梗阻,是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之一,少数情况下可引起黄疸,故其术前诊断非常重要.本组回顾分析我科收集的1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大铭;苏畅;陈艳春;黄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检出情况,以及砂粒样钙化与甲状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382例患者共发现甲状腺结节427个,其中甲状腺癌81例,81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346个.甲状腺癌结节钙化及砂粒样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65.4% vs.16.7%,50.6% vs.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65.4%,特异性为83.2%;砂粒样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50.6%,特异性为92.2%.结论 砂粒样钙化对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也可能是甲状腺癌预后不良的指针之一.

    作者:陶承颜;冉素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复肾畸形伴肾积水误诊巨大肾囊肿1例

    患者女,59岁,自觉左侧肾区酸痛、闷胀不适4个月余.近10余天反复发热,尿频.超声检查:左侧肾区仅显示一大小约189 mm×126 mm无回声区,侧卧位探查示脾脏位置显著上移,囊性无回声区下部显示部分明显下移的肾脏回声,与肾脏集合系统紧密相连,分界不清晰.该无回声内透声差,内部可见密集点状强回声漂浮,壁厚(图1),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下部肾脏彩色血流显示良好.超声提示:左肾上极囊肿伴继发感染,建议进一步检查.

    作者:杨金锋;牛家坡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炎症刺激、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增生隆起而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变[1],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手段,由于其操作简便、分辨率高,可获得丰富、准确的图像,现已成为常用的妇产科超声检查途径.宫腔镜检查则提高了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水平,本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旨在探讨TVS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颖;赵亚萍;梅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健康成人跟腱的初步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健康成人跟腱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52例健康成人志愿者的跟腱(104条)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然后分级.每一跟腱分为近、中、远3段进行检查.每一段均行纵、横扫查,弹性成像至少取3个可以充分描述跟腱边界及跟腱周围规则结构的图像.然后对弹性成像和二维超声检查结果 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跟腱厚度4.2~5.2 mm,平均4.8 mm.二维超声检出1级跟腱307段,3级跟腱5段,未检出2级跟腱.弹性成像检出1级跟腱264段,2级跟腱43段,3级跟腱5段.二维超声仅显示1级和3级跟腱,弹性成像的1级与二维超声的1级,弹性成像的2、3级与二维超声的3级比较,无明显相关性(r=0.27,P﹤0.01);弹性成像的1、2级与二维超声的1级,超声弹性成像的3级与二维超声的3级显著相关(r=0.87,P﹤0.01).结论 健康成人跟腱的超声弹性成像显示为硬结构组织,与二维超声有较好的相关性.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准确测量跟腱硬度的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玥;刘俐;刘欣婷;陈婷;江俊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定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7例肺周边型病变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穿刺后送病理检查,并对良性病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 楔形病灶和/或病灶内支气管征(肺低回声病变内见散在等号样强回声)对诊断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有显著价值(P﹤0.001).内含支气管征的楔形病灶诊断为良性病灶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5.95%,准确性为81.99%;内部血流信号对判定病灶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 超声对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瑞静;杨一林;阮骊韬;晁丽娟;段云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共性技术分析

    医学成像设备通过获取人体的物理信息进行处理和成像,给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的一般处理过程,对其中的共性技术及其进展做一介绍.

    作者:杨金耀;李德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囊肿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盆腔囊肿穿刺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3例盆腔囊肿患者行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后部分行无水乙醇硬化囊壁治疗,所有囊液均送病理检查.结果 73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11个月后复发,另1例患者14个月后复发,均经二次穿刺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腹或经阴道穿刺抽液及无水乙醇硬化囊壁治疗盆腔囊肿是一种微创、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小容;杨倩;余小华;曾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对无脾综合征腔静脉回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无脾综合征腔静脉回流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277例无脾综合征患儿腔静脉回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77例无脾综合征患儿中,双侧上腔静脉151例(54.5%),右侧上腔静脉79例(28.5%),左侧上腔静脉47例(17.0%).上腔静脉回流超声诊断符合者268例(96.8%),下腔静脉回流超声诊断符合者243例(87.7%).277例患儿中,34例肝静脉直接回流至心房(12.3%),超声心动图均未予诊断.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无脾综合征腔静脉的回流,但对于肝静脉回流的诊断尚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沈蓉;张玉奇;蔡及明;张志芳;吴兰平;武育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9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检查,常规超声观察淋巴结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皮髓质界限及淋巴门的血流情况;RTE观察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113枚病变淋巴结均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本组非转移性淋巴结常规超声评分多在5~6分(Ⅰ~Ⅱ级),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评分多在7~10分(Ⅲ~Ⅴ级).RTE鉴别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90.6%、86.7%、89.2%、92.0%、75.9%及0.91,常规超声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80.1%、90.1%、59.5%、81.0%、51.7%及0.72.RTE的诊断一致性较常规超声好.结论 RTE具有简便、准确的诊断一致性的特点,有助于甲状腺癌术后复查时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鉴别诊断.

    作者:冯桦;宋宏萍;周晓东;刘丽文;陈定章;高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在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CMT患儿的声像图特点,包括病变区域边界、胸锁乳突肌(SCM)厚度、回声强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比较﹤1岁患儿和≥1岁患儿超声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CMT患儿46例,诊断准确率92.0%.2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部分病变内部或周边点线状血流信号;1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厚度多变薄,肌层回声可弥漫性增强或肌层内出现条带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两组患儿受累SCM的超声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期CMT患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磊;邱逦;于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药物、介入及外科治疗均不能根治.外源性给予某些促血管生成因子或治疗基因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缺血.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或治疗基因的载体,联合超声辐照能更安全、高效、靶向地导入缺血心肌组织,为CHD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微泡造影剂在CH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兴钊;任建丽;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右室双出口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右室双出口(DORV)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产后超声复查、手术或胎儿引产后尸解证实的胎儿DORV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1例胎儿DORV中,超声检出10例,1例误诊为法洛四联症.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DORV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新;陈书文;王晶;熊华花;李征毅;杨秋红;李泉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进展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约5%~10%为恶性结节.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超声是甲状腺肿块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但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逐渐兴起的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及可提供病变组织硬度信息的优点.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监控在胸腔内置管治疗肺底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内置管及超声随访监测肺底积液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20例中-少量结核性肺底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的引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胸腔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胸腔粘连、引流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其中双侧积液37例,单侧积液83例;肺底积液位于右侧胸腔74例,位于左侧胸腔46例.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85%;治疗组胸水引流量(1200±86)ml,对照组(800±59)ml;治疗组发生胸膜粘连12例,对照组发生胸膜粘连21例;治疗组发生气胸3例,对照组发生气胸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腔内置管引流术对中-少量结核性肺底积液治疗具有穿刺简单、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超声随访监控具有实时、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杰;刘前佳;赵黎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手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筛查胎儿手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检出的手部畸形胎儿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共发现胎儿手部畸形25例,其中手腕部姿势异常5例,手(指)缺失8例,先天性多(并)指12例.产前超声检出15例,漏诊10例,检出率60%.孕18~24周和孕25~32周胎儿手部畸形检出率较高.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可提高胎儿手部畸形的检出率,对胎儿产前畸形的筛查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瑛;孙小平;孟红哲;刘会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误诊胎儿侧脑室扩张的原因分析

    胎儿脑积水属神经管畸形, 约占先天性畸形的10%[1].凡是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积聚于脑室内,导致脑室明显扩张者都可称为脑积水,即脑室扩张.侧脑室宽度是判断脑室扩张的敏感指标,超声测量侧脑室宽度可诊断脑积水并判断其严重程度.本组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外院诊断为侧脑室扩张来我院行进一步检查的70例胎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新;张文君;贺赟;王贤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对服用疏肝和胃冲剂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NU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和胃冲剂治疗组(中药组)和吗丁啉治疗组(西药组)各30例,应用三维超声技术测量胃排空时间和胃窦容积,分别给予疏肝和胃冲剂和吗丁啉治疗4周后复查胃排空功能,观察药物对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胃窦容积缩小.中药组胃半排空和胃全排空时间分别为(37.6±11.4)min和(78.9±14.6)min,西药组胃半排空和胃全排空时间分别为(39.2±14.0)min和(82.1±13.7)min;中药组治疗前15 min胃窦容积为(44.5±5.7)ml,治疗后15 min为(41.5±4.8)ml,治疗前105 min为(17.2±2.2)ml,治疗后105 min为(10.2±1.3)ml,西药组治疗前15 min胃窦容积为(45.1±5.8)ml,治疗后15 min为(39.4±4.5)ml,治疗前105 min为(15.3±2.3)ml,治疗后105 min为(9.3±1.0)ml,两组胃窦容积均呈逐渐减小趋势.结论 疏肝和胃冲剂对NUD患者胃排空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治疗NUD的新药.三维超声可有效检测NU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可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龙莎;张竞超;胡萍香;张壮凤;吴燕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术中超声对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深部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颅脑深部占位病变患者在手术切除前后及术中应用实时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32例颅脑深部恶性占位病变患者在边界不清晰、病变周围存在水肿带及病变内有血流信号等方面的检出率分别为53.2%、50.0%及37.5%,16例良性占位病变患者仅4例发现异常血流信号而被诊断,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良性病变患者均于术中超声引导下一次性成功切除,切除率为100%;32例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17例边界清晰的恶性占位病变均定位准确且完全切除;15例边界不清的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经术中超声判断存在残留5例,完全切除6例,无法判断4例.术中超声判断颅脑深部恶性占位病变完全切除率为87.5%(28/32).术后经MRI诊断及再次手术病理证实残留3例,术后半年内肿瘤再次复发者2例.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肿瘤总体完全切除率为91.6%(44/48).结论 术中超声对颅脑深部占位病变可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并可对病灶准确定位,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颅脑深部肿瘤的切除准确率.

    作者:王颖鑫;韩伟;高军喜;姚兰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