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芬
本文针对围绝经期焦虑症的发病,辨证分型与选方用药问题,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角度进行了总结和概况,综述了大量的研究信息,并对围绝经期焦虑症今后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提出了研究展望.
作者:王玉琴;刘爱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逐瘀脱膜汤治疗无痛人流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无痛人流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逐瘀脱膜汤,对照组30例常规行清宫术.结果 逐瘀脱膜汤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西医对照组1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逐瘀脱膜汤治疗无痛人流不全效果好,可避免清宫术,减少手术后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徐晶;李国珍;马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天山雪莲在人工种植研究、天山雪莲培养物研发、药物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新疆特色药材天山雪莲的产业化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贾丽华;郭雄飞;贾晓光;魏鸿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金丹妇康丸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0只,通过苯酚胶浆剂注入大鼠子宫法建立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1周后分组,除10只为假手术组外,其余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金丹妇康丸低剂量组,金丹妇康丸中剂量组,金丹妇康丸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0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TGF-β1和Smad3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TGF-β1、Smad3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3个剂量的金丹妇康丸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TGF-β1和Smad3的表达仅金丹妇康丸给药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中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剂量的金丹妇康丸治疗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3个剂量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金丹妇康丸及妇科千金片均可以有效地降低TGF-β 1和Smad3的异常表达,并且金丹妇康丸3个剂量治疗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治疗剂量的大小与TGF-β 1和Smad3的表达成反比.
作者:刘晶;卢军;黄文娟;张彦;何双双;黎耀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巴布那儿提取物的毒性,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给药剂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小鼠口服灌胃作为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急性中毒表现,按Bliss法程序统计处理计算.结果 小鼠口服巴布那儿提取物半数致死量LD50=4.80g/kg和95%置信区间为3.81~6.05g/kg.结论 巴布那儿提取物有一定毒性作用,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作者:李茜;卢军;图尔贡·图拉普;李小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超声高频探头与凸振探头相结合评价“枳术宽中胶囊”联合“常立宁”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前后大小变化.方法 追踪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20例3岁~7岁患儿,测量及记录服药前后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纵径、横径(L/T≥2),淋巴结内部回声与周围有无浸润,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方向,测量频谱曲线,计算阻力指数,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的改变.结果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常立宁组治疗效果明显.12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L)横径(T)均明显缩小、数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淋巴结血流呈短棒状或枝状,治疗后大部分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超声评价枳术宽中胶囊联合常立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林弋轩;汤菲菲;李婷;王晓莉;崔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小半夏汤原主治心下支饮之呕吐.同样由痰饮内阻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致的头晕,小半夏汤也可以涤痰升清阳,化饮复升降,治疗头晕.
作者:刘耕涛;岳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白细胞介素21是一类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含有4个α螺旋结构I型细胞因子,主要由CD4+T和NKT细胞分泌产生.其受体分布极其广泛,通过与IL-21R结合后,IL-21参与子机体的多重免疫调节.如:促进Tfh、Thl7等淋巴细胞增殖,增强CD8+T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诱导B分化为浆细胞;促进B细胞和NK细胞调亡,以及负性调节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徐强;王晓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文针对“脾胃”与“皮毛”表里相关理论内涵,“脾胃”对“皮毛卫外功能”的影响作用,基于“脾胃”功能失调的皮肤病病机特点等问题从中医系统经典文献,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角度进行了总结和概述,综述了大量的研究信息,并对这一理论的价值和今后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提出了研究展望.
作者:李立华;周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血管衰老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生理病理改变,除增龄外,慢性炎症同样参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炎性反应可引起内皮功能紊乱,管壁的增厚和重构,血管硬度的增加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终加速血管老化进程.可通过一些炎症过程中的标志物,分析增龄性心血管衰老的变化规律,以期达到干预心血管衰老的目的.
作者:杨梅;马源源;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对混合痔围手术期针刺镇痛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发现近三年针刺运用于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的研究开始增加,其中以埋线、电针较为常见.针刺在镇痛同样有效的基础上更有易于操作,镇痛时效长,临床创伤小,并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症等优势,但仍有问题需要解决.
作者:李蔚;赵华;陈泽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吞咽是人类必须的基础生理活动,颅脑创伤易导致吞咽障碍.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其他事业的迅猛发展,由此所致的吞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致残率及病死率.本文就颅脑创伤后吞咽障碍的治疗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作者:景荣华;姜迎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泌尿系结石成为门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呈现逐年增高态势.其中输尿管结石占其中较大多数,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相比之下所占比例较少.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机并结合用自拟排石汤中药排石治疗,两年多来共诊疗160余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秦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在肛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科实习的50例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科实习的50例实习生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评分.结果 进行考核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绩优秀率、良好率明显升高,合格率明显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成绩差的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显著提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标准化病人教学在肛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学生考核成绩、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能力.
作者:王东宏;潘芳杰;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上以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的临床或生化表现、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目前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5%~10%,在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妇女中发病率为50%~70%[1].中医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各家根据其自身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不一,用药驳杂,因此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辨证治疗的规范,更是亟待解决.现将近年来中医学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其他疗法综述如下.
作者:华永芳;闫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口服中成药小金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声带小结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小金丸口服配合旁廉泉穴位注射,10天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 治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 小金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声带小结可有效治疗声带小结,避免手术痛苦、手术后声带表面瘢痕形成及术后复发.
作者:苏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文从病因病机入手,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R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治疗AR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中医药内治、针灸、帖敷等外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疗效显著.
作者:钟燕霞;胡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阐述预制药组及其所分药对、药仨、药发的概念;解析其运用形式与配伍结构;设计组合强度、使用率、药物入组比与离组比等方剂计量学专项分析指标,拟定其计算公式;建立预制药组5种提取方法;提出预制药组分析与比较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本文提出的预制药组分析方法,可提高传统药对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运用本法开展预制药组研究将有俾于辨证论治理论的深化与完善.
作者:周铭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王海云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方法 跟师学习,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 王海云认为肾及督脉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外因,治疗此病当分型辨证论治,分别给予补肾强督,或祛寒除湿,或清热利湿,或活血通络除痹.结论 临床上多数患者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慕芝;邢铁艳;段红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探讨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Ⅱ、Ⅲ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针灸软伤科的Ⅱ、Ⅲ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针刀疗法,7d为1疗程,1个疗程1次;对照组采用注射法,7d为1疗程,1个疗程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照组组.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复发率比较,实验组复发率为5.5%,对照组为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实验组术后3月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无1例出现感染、损伤神经血管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针刀疗法治疗Ⅱ、Ⅲ度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定、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苟斌虎;牛时季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