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与体会

王迎春;刘军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 PICC置管, 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 为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建立安全且使用时间较长的静脉通道.方法 对50例白血病病儿行PICC置管,均采取改良的赛丁格尔技术,观察置管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选择使用改良的赛丁格尔技术对50例白血病患儿进行PICC置管,置管成功率96%,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6%.结论 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行PICC置管,置管后进行规范维护,及时观察和处理置管后的并发症,收到了满意效果,避免了化疗药物渗出血管外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0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目前,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比较多,本文收集了近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理论指导临床”角度来进行分析,总结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所取得的疗效并提出展望.

    作者:孙立鹏;朱栩宏;李亚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主要的并发症是心、脑、肾等靶脏器的损害,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并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医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诸多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见诸报道,以下分别从中医、西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玉座;马燕;辛效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能明显减轻单纯西药治疗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增强了用药的耐受性,临床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旨在运用查新的方法,检索类风湿关节炎的国内外中西医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探析和展望.

    作者:贾伟伟;刘春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 将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7例,术后1年复发1例,无肛门功能受限、狭窄者.对照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31例,瘢痕程度影响局部功能8例,肛门狭窄7例,术后1年复发8例.两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水肿、肛门狭窄、瘢痕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复发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 0.05).结论 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Ⅲ~Ⅳ环状混合痔,切除彻底,损伤小,愈合快,降低痔复发率,不损伤肛门功能.

    作者:李昆伦;李海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

    变应性鼻炎(AR)亦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AR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不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因此该病已广泛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目前,西医治疗AR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尚为满意.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单采霞;高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七福饮治疗髓海不足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七福饮治疗髓海不足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脑病科接受诊治的髓海不足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中医证候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七福饮治疗髓海不足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兵;朱晓东;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新疆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新疆地区113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调查,发现:新疆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共有13种,其中气阴两虚型、气虚湿阻型居多,虚证多于实证.结果 在此13种证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水平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 新疆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曾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护理实习生进行中医思维能力培训的教学体会

    中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立足于《中医护理学》自身的思维规律,培养学生建立中医思维能力,可以更好更快的使实习生融入中医护理的学习氛围,提升其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理论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对中医护理的感情,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是中医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中医思维能力培训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兹以报道,以飨同道.

    作者:刘娟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饮片白芍的辨状论质研究

    目的 探讨白芍饮片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14批不同性状的白芍药材的芍药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推测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传统经验鉴别与HPLC结果,薄层鉴别一致.结论 传统经验鉴别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优点,可用于白芍的质量验收.

    作者:李玲;李茜;张砾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对于中药学专业医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炮制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更好地掌握中药炮制工艺技术.为提高医学生的中药炮制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飨同道.

    作者:王莹;燕雪花;马红梅;兰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起瘫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起瘫汤对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脑梗塞恢复期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起瘫汤.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膝关节肌张力、肘关节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肌张力及肘关节肌张力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 0.05).结论 起瘫汤对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潘雪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概况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于癌痛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但长期使用止痛药物容易引起的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故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而使疼痛没有得至到有效的控制.中医药应用于癌痛,有其独特的优势,配合西医治疗可起到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作用.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阿依宝塔·努腊勒木;吕书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主要以膝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笔者使用自拟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疗效满意.

    作者:郁俊文;张添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免煎外洗止痒剂熏洗坐浴联合青黛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肛肠免煎外洗止痒剂熏洗坐浴联合青黛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肛周湿疹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胍肠免煎外洗止痒剂熏洗坐浴联合青黛膏外涂肛周,对照组采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外涂肛周患处,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在用药后3个月随访以观察复发率.结果 20天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3个月后,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7.3%,对照组复发率为23.1%.结论 肛肠免煎外洗止痒剂熏洗联合青黛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

    作者:马云云;徐斌;沙巴义丁·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康复治疗进展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关系到患者后期肢体功能的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为缓解肌张力的增高,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良异样运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康复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兹综述如下.

    作者:关兴荣;姜迎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现状

    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但AI可导致骨丢失,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不适症状.本文着重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膏方、汤剂及单味中药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更加清楚地认识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多为单中心、单盲、小样本研究,亟需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其疗效.

    作者:罗郁薇;张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虚肝郁型黄体功能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90例肾阳虚夹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LPD)不孕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育子汤联合地屈孕酮片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门诊90例肾阳虚肝郁型LPD不孕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育子汤+地屈孕酮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地屈孕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中医症侯积分、HPS积分、孕酮值、优势卵泡大小、内膜厚度、怀孕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基础体温高温项评分(HPS)、黄体中期孕酮值、优势卵泡大小、内膜厚度、怀孕情况方面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育子汤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阳虚肝郁型LPD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地屈孕酮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史艳馨;魏玮;马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否”卦论“辛开苦降甘补”辨治胃痞

    《伤寒论》之痞证以“心下痞,按之濡”[1]为其主证,“中焦虚弱、升降失调、寒热互结”为其病机,错综繁杂,后学者难辨难治,然如以说文字义及《易》理“否”卦为着眼点进行推敲,即可化繁为简.本文即照此法对痞证释义和辨治探讨和研究.痞证取《易经》“否”卦之象,“否”卦乃“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也”[2],“否”即为闭塞之义.曾斌芳教授从“否”卦入手,取“辛开苦降甘补”法辨治胃痞,临证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化裁变化,应手多验.

    作者:孙洁;郭峰;郭红梅;王晓忠;曾斌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紫草三黄栓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紫草三黄栓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以栓剂的外观形态、硬度、药物溶解度及融变时限为指标,考察传统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基质对本制剂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为采用热熔法,以PEG400/PEG4000(3∶7)混合为基质,药物基质比为1∶4.结论 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大工业成产.

    作者:赵媛;许忠;杨继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PLC测定复方祛癣颗粒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祛癣颗粒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ODS(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睛(A)-0.3%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B),梯度洗脱(0~22 min,22%A;22~ 24 min,22%~ 24%A;24~ 40 min,22%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40℃.结果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分别在25.044~75.12μg·mL-1 (r=0.999 4)、22.64~226.4μg·mL-1(r=0.999 6)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77%、99.11%,且RSD分别为0.78%和0.69%.精密度RSD均小于1.56%,重复性RSD均小于1.70%,供试品溶液放置12h内稳定.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祛癣颗粒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晓强;陈克玲;于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