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P教学法在肛肠外科临床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

王东宏;潘芳杰

关键词:SP教学法, 肛肠外科, 临床见习, 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SP教学法在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肛肠外科见习的78名临床医生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78名见习医生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SP教学法,根据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临床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对两组不同教学方法 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见习医生的总体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肛肠外科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1.28±4.36)分、临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92.87±4.2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肛肠外科理论知识平均得分(80.57±5.69)分、临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80.23±5.51)分,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教学法应用于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设计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理想的见习效果,比常规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围绝经期崩漏中医治疗概况

    目的 了解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的研究近况.方法 查阅古籍和对近10余年临床文献检索.结果 发现从中医角度来说,对于围绝经期崩漏,在治疗的过程中近年来有研究认为,选择采用中医治疗包括:名方、自拟方、辨证治疗、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其他治疗等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对于围绝经期崩漏在中医治疗的过程当中也有多种方法 .结论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崩漏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颖;岳明明;闫晓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P教学法在肛肠外科临床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SP教学法在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肛肠外科见习的78名临床医生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78名见习医生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SP教学法,根据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临床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对两组不同教学方法 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见习医生的总体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肛肠外科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1.28±4.36)分、临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92.87±4.2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肛肠外科理论知识平均得分(80.57±5.69)分、临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80.23±5.51)分,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教学法应用于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设计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理想的见习效果,比常规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东宏;潘芳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拟“健脾疏肝方”治疗“脾虚肝郁”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TSH、TPOAb、TGAb影响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

    目的 评价自拟“健脾疏肝方治疗”治疗“脾虚肝郁”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影响.方法 将180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健脾疏肝方”治疗,治疗周期为90 d,比较两组TSH、TPO-Ab、TG-Ab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TPO-Ab、TG-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合并有甲亢或甲减患者的TSH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健脾疏肝方”对于治疗“脾虚肝郁”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TSH、TPO-Ab、TG-Ab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合并有甲减或甲亢患者TSH、TPO-Ab、TG-Ab的水平更趋于稳定,便于临床调整左旋甲状腺素计量,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叶婷;沈玉国;王卫群;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形成性评价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效果评价.《针灸治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是连接临床与基础的重要桥梁.通过在《针灸治疗学》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探讨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对教与学两方面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不断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娟;田小飞;刘智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的解读及实施经验

    2017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牛计生委印发了《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我院自接到通知迅速组织相关培训,解读指南、督导各科实际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慧平;徐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 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的含量影响.方法 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 的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含量测定,探索佳的采收时间和干燥方法 .结果 红花黄色至黄红色采摘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大红色再采摘,含量降低很多;45℃烘干两种成分含量较高.结论 红花采摘应在早到中期;干燥方法应选用45℃烘干.

    作者:张彦;张砾岩;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概况

    本文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疗,回顾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历程,通过归纳整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的文献,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合适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王璇旖;王红;杨立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许公平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经验采撷

    许公平主任医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国家级糖尿病重点专科——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学科带头人,是乌鲁木齐市有名的中医,从医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临证经验,作为师承继承人,深感许老门诊治疗不寐效尤显著,故将跟师临证中不寐病案总结一二,不能尽得许老诊治之精华,但求与同门分享名医诊病辨证用药之魅力.

    作者:何慧;许馨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养阴清肺汤治疗慢性咽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及难治病,具有症状顽固,易反复发作,发病率高等特征,属中医“喉痹”病证范畴.养阴清肺汤,是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良好的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的作用,被后世广泛运用于喉痹的治疗.近10年来,临床医家应用养阴清肺汤治疗慢性喉痹的大量研究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从喉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养阴清肺汤方源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黄小玲;安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龙血竭片联合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龙血竭片联合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科及昌吉州中医医院就诊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治疗组加用龙血竭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评分.结果 在治疗的第2d、第4d和第6d时,治疗组疼痛及肛缘肿物大小,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龙血竭片联合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能显著减轻患者痔的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惠永锋;阿衣古丽;苗宪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况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和肠上皮化牛(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主要的胃癌前病变.AG和IM的流行病学特点因国家而异,通常认为IM是由AG发展而米,但AG和IM的病因并不总是相同的.目前尚无有效的AG和IM的管理和治疗策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证明是AG和IM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防止胃癌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荟萃分析发现,对于根除HP逆转AG和IM的可能性仍存争议.近些年来,中医药在防治AG和IM方面优势凸显,甚至可以逆转部分AG和IM,提高中医药防治AG研究质量水平,为临床防治AG提供可靠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医药治疗AG和IM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研究的开展,近年来大量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安晓英;祁贝贝;海琳娜;李志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体质特点临床研究现况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糖尿病前期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的文献研究总结,发现将中医体质学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突出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个体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合理适度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为糖尿病前期中医辨证施治和预防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盛华;李凯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薄型子宫内膜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过薄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已成为生殖医学界的热点.该文章对近5年内中医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童萌萌;宋国宏;王晓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其中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阿霉素发现于半个多世纪之前,是一种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Ⅱ从而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生素.阿霉素常作为一线抗肿瘤药物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心脏毒性是限制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丰要方面,并且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基础研究证明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氧化应激等相关,其中以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受关注,但仍备受争议.本文丰要介绍阿霉素引起心脏病牛理学变化和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中药防治.

    作者:施洋;樊登峰;候宝林;张伟;周海霞;陈晓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探讨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10年医学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活动与细胞因子、微RNA(microRNAs,miRNA)和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马欣蕾;照日格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马德孚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经验介绍

    马德孚教授善治内科杂病、妇科,尤其对于妇科疑难病症诊治见解独到,观点新颖.笔者有幸师从马师,简要阐述马教授治疗月经病学术观点,对马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活血调气之品治疗妇人“热入血室”之证之观点及经验做一论述,并附以典型病案2例,以求同道斧正.

    作者:张鸿磊;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品管圈管理在急诊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品管圈(QCC)管理在急诊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本院急诊科选取了2017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患者以及3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将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性护理,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品管圈管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依据本院急诊科自制的护理质量考核量表和指标评价表,对33名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四项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品管圈管理优质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管理前后相关指标的合格率.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3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33名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另外,通过比较33名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相比于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也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 在急诊科优质服务中,推行品管圈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更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合格率.

    作者:李延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综合征女性焦虑状态的研究概况

    目的 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绝经综合征女性焦虑状态.方法 广泛查阅近20余年文献,汇总了目前国内外对绝经综合征妇女焦虑状态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结果 治疗绝经综合征焦虑状态有心理疏导、口服非激素类药物、激素补充疗法、辩证论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方式,应针对患者症状选择个体治疗.结论 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绝经综合征焦虑患者明显感受到治疗前后的变化,避免病情反复和药物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增强了自信心.

    作者:帕力旦·克力木;郭英;穆妮热·克力木;赵燕燕;关青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与护理干预

    面瘫是病毒感染所致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颊动作失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具有突发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1],我国城市人口发病率达38/10万[2].该病发作不受年龄限制,发病后病人面部往往难以完成皱额、露齿、闭目、鼓嘴等基本生理动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中医认为面瘫是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并把面瘫分风寒袭络型面瘫和风热袭络型面瘫,其中风寒袭络型面瘫发病率高,占发病人数的90%[3],中医治疗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治疗效果佳,故穴位贴敷治疗面瘫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我院对82例面瘫患者采取穴位贴敷治疗,配合以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娟;吴晓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温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温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有机结合,它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柱放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把热力传入穴位,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调整脏腑,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目的.随着该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的运用,大量的温针灸法治疗骨科、妇科、皮肤、脑卒中后遗症、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穆妮热·赛买提;吴惠清;马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