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结合补中益气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评价

李博;邱玉萍;阮迪

关键词:肛肠术, 尿潴留, 针灸, 补中益气丸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予以针灸结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补中益气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排尿相关指标(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治疗后120min内的排尿总量)、小腹症状和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 0.05;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0min内的排尿总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小腹症状、排尿状况的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小腹症状、排尿状况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中药补中益气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可湿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温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温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有机结合,它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柱放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把热力传入穴位,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调整脏腑,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目的.随着该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的运用,大量的温针灸法治疗骨科、妇科、皮肤、脑卒中后遗症、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穆妮热·赛买提;吴惠清;马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目标管理式临床带教在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并探讨目标管理式临床带教在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6月~ 2016年5月,将该阶段内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实习的100名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护生,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法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采取目标管理式带教法进行实习带教,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并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牛(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牛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结论 在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带教时采取目标管理式带教方法,可有效加深少数民族护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还可提高其对实习带教的评价.

    作者:王琳;冯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癌症患者失眠的研究现状分析

    癌症患者失眠概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其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而睡眠对所有个体而言都是与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内服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法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医药解决肿瘤患者失眠的方法.

    作者:朱玲;吕书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火针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本文通过复习近30篇中医文献,从中医治疗入手,重点对针灸治疗中的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徐优璐;于琴;刘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康结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针康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出85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8例):单纯针刺组,B组(29例):常规康复训练组,C组(28例):针刺+常规康复训练组,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表面肌电检查在干预前和干预四周结束后各评定1次,分析三组的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SSA及sEMG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舌骨下肌群的sEMG的平均波幅(AEMG)和峰值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针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的sEMG的AEMG和峰值优于单纯针刺组或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针康结合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景荣华;姜迎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西医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一种急性起病的过程,慢阻肺患者每年发生约0.5 ~ 3.5次的急性加重,是慢阻肺临床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是慢阻肺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丰要决定因素[1].合并呼吸衰竭属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2].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吴玉;张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的解读及实施经验

    2017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牛计生委印发了《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我院自接到通知迅速组织相关培训,解读指南、督导各科实际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慧平;徐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推拿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对心理效应的影响

    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治形和调神于一体的独特治疗方式,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方式中形和神统筹兼顾的本质.推拿,不仅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机体,而且治疗过程中的语言沟通以及治疗环境对患者心理效应以及康复过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

    作者:田育魁;申浩;王新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以及BI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肌力以及BI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肢体肌力情况及治疗前后BI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针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肌力及BI指数,有助于预后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朝辉;王雅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敷脐疗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目的 了解同前已研究领域中药敷脐疗法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研究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方法 查阅大量有关中药敷脐疗法治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文献,对中药敷脐疗法的相关研究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前人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研究提供帮助.结果 与结论 中药敷脐疗法对胃肠功能恢复有效.

    作者:翁丽丽;段绍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探讨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10年医学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活动与细胞因子、微RNA(microRNAs,miRNA)和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马欣蕾;照日格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所致的恶性髓系疾病.本篇论文汇总了近年来通过中医以及西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文献概论,同时也汇总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相关文献,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旦木仁苏荣·巴力吉德;秦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体质辨识对糖尿病前期的健康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3月体检中糖尿病前期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和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照体质辨识的结果,给予个性化的中医调养、中药干预、健康管理以及药膳食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91±0.28),(7.92±1.18),(6.13±0.32);观察组干预后以上3项指标分别为(5.54±0.35),(7.24±0.86),(5.87±0.34);两组间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相比较,中医体质辨识后的个性化干预方式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

    作者:吴江雁;王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医药路在何方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正式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提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开放丝绸之路、繁荣丝绸之路、文明丝绸之路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内涵,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这为包括传统医药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中华医药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结晶,也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独有的知识宝库和文化瑰宝.然而作为中国特有且有可能获得原创性成果的中华医药,国人对其价值及其存废却争论已久.

    作者:庞爱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各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经验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它是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本文初步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近现代医家治疗经验,综合现代临床研究结果,认为中医药可明显改善延缓CRF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限度发挥中医药在治疗CRF的作用.

    作者:雷鸣宇;迪丽努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与护理干预

    面瘫是病毒感染所致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颊动作失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具有突发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1],我国城市人口发病率达38/10万[2].该病发作不受年龄限制,发病后病人面部往往难以完成皱额、露齿、闭目、鼓嘴等基本生理动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中医认为面瘫是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并把面瘫分风寒袭络型面瘫和风热袭络型面瘫,其中风寒袭络型面瘫发病率高,占发病人数的90%[3],中医治疗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治疗效果佳,故穴位贴敷治疗面瘫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我院对82例面瘫患者采取穴位贴敷治疗,配合以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娟;吴晓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况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和肠上皮化牛(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主要的胃癌前病变.AG和IM的流行病学特点因国家而异,通常认为IM是由AG发展而米,但AG和IM的病因并不总是相同的.目前尚无有效的AG和IM的管理和治疗策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证明是AG和IM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防止胃癌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荟萃分析发现,对于根除HP逆转AG和IM的可能性仍存争议.近些年来,中医药在防治AG和IM方面优势凸显,甚至可以逆转部分AG和IM,提高中医药防治AG研究质量水平,为临床防治AG提供可靠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医药治疗AG和IM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研究的开展,近年来大量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安晓英;祁贝贝;海琳娜;李志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防风产地加工工艺研究

    目的 依据文献和产地考察,明确防风产地加工工艺的具体参数.方法 采集同一地块,同一生长年限的栽培防风药材鲜品,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两个因素,以水分、升麻素苷、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为指标,优选佳产地加工工艺.结果 防风产地佳加工工艺为将药材鲜品晾晒3~4d,至5~6成干(含水量25%)左右时,放入烘房以40℃烘12h.结论 新的防风产地加工方式,既保证了防风药材含量不受影响,又大大缩短了防风药材的加工时间.

    作者:王浩;田壮;郭凌阁;王锐;史玉宝;曾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 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的含量影响.方法 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 的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含量测定,探索佳的采收时间和干燥方法 .结果 红花黄色至黄红色采摘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大红色再采摘,含量降低很多;45℃烘干两种成分含量较高.结论 红花采摘应在早到中期;干燥方法应选用45℃烘干.

    作者:张彦;张砾岩;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检索近10年来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相关文献,从针灸的穴位选择及配合其他疗法等进行综述.针灸对于中风后便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使大便排出顺畅.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没有药物的依赖性.

    作者:彭桂芳;米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