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医药路在何方

庞爱民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正式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提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开放丝绸之路、繁荣丝绸之路、文明丝绸之路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内涵,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这为包括传统医药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中华医药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结晶,也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独有的知识宝库和文化瑰宝.然而作为中国特有且有可能获得原创性成果的中华医药,国人对其价值及其存废却争论已久.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全文对中西医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并从中医治疗(内治与外治)、西医治疗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中西医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近况,以期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亚丽;杜樱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息肉中医证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为了明确胃息肉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本文就近年来对研究胃息肉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及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李尧;王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揭示性激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高血压科住院的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60例及血压正常的女性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血压昼夜节律划分为杓型组(20)、非杓型组(4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脂、空腹血糖、性激素水平,同时采用彩超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各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杓组相比,非杓型组的E2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余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各组的IMT明显增厚(P<0.05).与杓型组IMT相比较,非勺形组IMT明显增厚(P<0.05).(3)IMT的厚度与E2呈负相关(P<0.01).(4)分别以IMT作为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低雌激素水平是影响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作者:葛丽;许红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龙血竭片联合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龙血竭片联合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科及昌吉州中医医院就诊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治疗组加用龙血竭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评分.结果 在治疗的第2d、第4d和第6d时,治疗组疼痛及肛缘肿物大小,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龙血竭片联合生肌止痛熏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能显著减轻患者痔的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惠永锋;阿衣古丽;苗宪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综合征女性焦虑状态的研究概况

    目的 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绝经综合征女性焦虑状态.方法 广泛查阅近20余年文献,汇总了目前国内外对绝经综合征妇女焦虑状态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结果 治疗绝经综合征焦虑状态有心理疏导、口服非激素类药物、激素补充疗法、辩证论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方式,应针对患者症状选择个体治疗.结论 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绝经综合征焦虑患者明显感受到治疗前后的变化,避免病情反复和药物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增强了自信心.

    作者:帕力旦·克力木;郭英;穆妮热·克力木;赵燕燕;关青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温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温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有机结合,它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柱放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把热力传入穴位,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调整脏腑,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目的.随着该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的运用,大量的温针灸法治疗骨科、妇科、皮肤、脑卒中后遗症、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穆妮热·赛买提;吴惠清;马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P教学法在肛肠外科临床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SP教学法在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肛肠外科见习的78名临床医生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78名见习医生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SP教学法,根据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临床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对两组不同教学方法 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见习医生的总体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肛肠外科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1.28±4.36)分、临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92.87±4.2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肛肠外科理论知识平均得分(80.57±5.69)分、临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80.23±5.51)分,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教学法应用于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设计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理想的见习效果,比常规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东宏;潘芳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牙痛的调养

    目的 通过对牙痛的分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并给出相应的中医治疗和调护方法 .结果 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口腔自我护理依从性,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

    作者:王丽;雷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学生认知风格现状思考课程整合理念下中医诊断学教学设计策略

    目的 基于教学对象的认知风格,探讨课程整合理念下设计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新思路.方法 采用镶嵌图像测验判断认知类型,比较各班级内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构成情况,从个体学习者和班集体两个维度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心理;分析课程整合理念对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基于教学对象的认知风格设计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案.结果 不同班级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构成情况不尽相同(P<0.05);就两种认知风格学习者的构成比而言,其在2016届各班级间无差异(P> 0.0167),但在2015届却表现为中医班有别于针推班(P< 0.0167)和中西医班(P<0.0167).结论 认知风格的差异存在于学习者之间及班级之间;课程整合理念的适用性取决于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与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在专业课程体系内和教材自身范围内整合教学内容以分别匹配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教学对象的认知心理,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案的新策略.

    作者:史红;薛哲;周雪明;陈家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述要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可激发人体抗病祛邪、除旧布新的能力,通过恢复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间的平衡性,进而取得疗效,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本文从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角度,梳理胃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以期为应用方域性诊疗方案治疗胃溃疡的研究寻找依据.

    作者:江泽丽;史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概况

    本文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疗,回顾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历程,通过归纳整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的文献,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合适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王璇旖;王红;杨立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参考,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施以中医辨证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朱亚峰;孙红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康结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针康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出85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8例):单纯针刺组,B组(29例):常规康复训练组,C组(28例):针刺+常规康复训练组,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表面肌电检查在干预前和干预四周结束后各评定1次,分析三组的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SSA及sEMG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舌骨下肌群的sEMG的平均波幅(AEMG)和峰值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针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的sEMG的AEMG和峰值优于单纯针刺组或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针康结合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景荣华;姜迎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正常高值血压的防治研究进展

    正常高值血压者较理想血压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需引起更多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正常高值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证候分布、中医防治、西医流行病学、危害及危险因素、西医防治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此群体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海平;林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况

    高血压人群中糖调节受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当二者合并时,其危害性比单一患病更为巨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发病率、病理基础、治疗方案等.虽然目前普遍认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但对其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且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亦取得了许多成效.故就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作者:韩璇雪;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各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经验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它是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本文初步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近现代医家治疗经验,综合现代临床研究结果,认为中医药可明显改善延缓CRF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限度发挥中医药在治疗CRF的作用.

    作者:雷鸣宇;迪丽努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其中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阿霉素发现于半个多世纪之前,是一种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Ⅱ从而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生素.阿霉素常作为一线抗肿瘤药物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心脏毒性是限制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丰要方面,并且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基础研究证明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氧化应激等相关,其中以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受关注,但仍备受争议.本文丰要介绍阿霉素引起心脏病牛理学变化和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中药防治.

    作者:施洋;樊登峰;候宝林;张伟;周海霞;陈晓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七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目的 建立7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适用性试验.方法 对7种医院制剂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进行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 的适用性试验及控制菌检查方法 的适用性试验.结果 7种医院制剂均对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有不同强弱的抑菌作用,控制菌可按常规法检查.结论 对医院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适用性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张明君;古丽巴哈尔·托乎提;杨玲玲;李小燕;顾金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拟“健脾疏肝方”治疗“脾虚肝郁”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TSH、TPOAb、TGAb影响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

    目的 评价自拟“健脾疏肝方治疗”治疗“脾虚肝郁”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影响.方法 将180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健脾疏肝方”治疗,治疗周期为90 d,比较两组TSH、TPO-Ab、TG-Ab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TPO-Ab、TG-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合并有甲亢或甲减患者的TSH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健脾疏肝方”对于治疗“脾虚肝郁”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TSH、TPO-Ab、TG-Ab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合并有甲减或甲亢患者TSH、TPO-Ab、TG-Ab的水平更趋于稳定,便于临床调整左旋甲状腺素计量,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叶婷;沈玉国;王卫群;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十针”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照.方法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老十针”穴位埋线,对照组3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g/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后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状况,大便性状及腹痛变化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为96%,均优于对照组的86% (P< 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杨茜;谭文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