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东;杨小平;杨彩明;邓菊芳;刘小斌
本研究分析26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丰富的诊断信息.
作者:李开林;郑剑;聂红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型撞击器撞击9只实验猪,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模型,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撞击前及撞伤后各时间点左室短轴切面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旋转角度(RO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撞伤前左室心肌各节段RS、CS、ROT无统计学差异(P>0.05);撞伤后0.5 h、2 h、4 h、8 h、12 h左室心肌各节段RS、CS、ROT均较撞伤前下降(P<0.05);撞伤后8 h、12 h LVEF较撞伤前降低(P<0.05).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为定量评价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快速、操作简便、无角度依赖的的新方法 .
作者:袁彬彬;王晓武;张卫达;王莎莎;李叶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17岁,下腹疼痛2个月.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期4~5 d,周期30 d,无明显痛经.膀胱充盈后经腹部超声检查:盆腔内可见两个子宫(图1左),双侧卵巢显示正常,子宫下方、膀胱后方见8.6 cm×5.6 cm×5.0 cm团状低回声(图1右),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包膜上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与宫颈似相连,右侧肾脏正常,左侧肾脏未显示.灌肠后经直肠超声检查:盆腔内两个子宫,两个宫颈,右侧子宫宫腔线显示清晰,宫内膜厚6 mm,可见与之相连的阴道线,左侧子宫扩张,间距3 mm,宫颈扩张,宫腔与子宫下方包块相连(图2左),右侧阴道与左侧包块间隔厚3 mm(图2右).超声提示:双子宫畸形,左侧宫腔积液,左侧宫颈下方占位,左侧肾脏缺如,考虑阴道斜隔.
作者:颜苹;高春燕;孙秋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评价血流灌注的新方法 ,其在心脏血流灌注方面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 成绩,同时在肾脏尤其是肾实质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近年也逐渐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超声造影在肾实质血流灌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智;黄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荧光显微镜直视下对比评价P-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与普通超声微泡在炎症内皮上的粘附途径和效能.方法 构建携荧光FITC、抗P-选择素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p)和携荧光FITC普通超声微泡(MB),随机经静脉弹丸式分别注入对照组(10只)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组(10只)的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同时,20高倍荧光显微镜观测5 min内两组不同微泡在提睾肌微血管中的粘附数量和粘附途径.结果 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为(12±2.6)个/视野,而MB粘附数量为(3±1.2)个/视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MBp和MB的(6.4±1.7)倍和(9.9±2.1)倍(P<0.01).TNF-α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9.6±2.6)%和(56.6±25.4%)的MBp通过直接与内皮细胞结合实现粘附,而MB内皮粘附率仅为(24.6±23.3)%和(20.0±27.4)%.结论 与MB比较,MBp能高效、特异地粘附于炎症组织血管内皮上,应用其可有效评价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或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纪丽景;杨莉;吴爵非;胡广全;谢佳佳;李军华;燕翼;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研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9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经超声诊断后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75例,其中伴子宫肌瘤变性61例,占12.84%,临床症状为月经改变、白带增多、腹痛,探及腹部包块、压迫征和继发性贫血.
作者:丁青薇;王绍文;孙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52岁,1个月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现腹胀1周伴肝功能受损.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24.4 μmol/L,直接胆红素:11.0 μmol/L,谷丙转氨酶:1380 U/L,谷草转氨酶:770 U/L,碱性磷酸酶:3080 U/L,谷酰转肽酶:110 U/L.超声检查:上腹部横切面于肝左叶后方、胰腺前方可见巨大类椭圆形无回声区,胰体前方无回声前后径约64 mm,边界清晰,囊壁完整,纵切面于囊壁后方边缘可见数个稍强团状回声,改变体位可移动,囊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
作者:夏洪波;李传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46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均经阴道超声观测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根据病理检查肌层浸润深度分为Ⅰa期9例,Ⅰb期22例,Ⅰc期15例.结果 子宫三径之和为12.9~27.4 cm,宫内膜厚度为4.7~65.0 mm,在Ⅰa期、Ⅰb期、Ⅰc期的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探及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80.4%;Ⅰa、Ⅰb期、Ⅰc期血流显示率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越深,阻力指数越低,各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相关,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方法 .
作者:文兰;罗模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组织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361例经皮肾组织活检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导致原因.结果 术后并发症24例,占发生率1.02%,其中重度2例,轻度22例.单纯肉眼血尿10例,肾周中小血肿8例,血尿同时有肾周中小血肿4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组织活检术安全、并发症少,是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不可缺少的低风险的微创性检查技术.
作者:王晓燕;卓忠雄;刘政;谭开彬;龚金铃;夏红梅;高云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前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636例22~40周胎儿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16例,漏诊3例,误诊1例;检出心脏微小异常病例185例.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在产前胎儿心脏畸形和微小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涛;邓薇;周淑萍;匡涛;张戈;牛仲秋;古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微循环内皮功能.方法 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受检者40例,分为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组20例和冠心病高危人群组20例.分别于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实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并计算其内径变化率;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其流速变化率,比较两组干预状态下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冠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基础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加压实验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组冠脉内径扩张率(4.53±2.65)%、流速增加率(23.64±5.72)%,低于对照组的(11.37±3.29)%及(43.76±4.28)%(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高危人群在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时可能已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李馨;何疆春;贺声;张云山;沈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免疫组化方法 测量原发灶ER、PR、CerbB-2表达.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原发灶的大径、血流分级、腋窝可探及淋巴结个数,以及CerbB-2表达与腋窝LNM转移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示原发灶大径的截断值是2.05 cm.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表现,结合CerbB-2表达,能较准确的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作者:马慧娟;冷振鹏;陈莉;郑浩;王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声像图的差异.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浅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与其他腺癌相比,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血供丰富,无回声区的淋巴结增多(P<0.01),并且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内可见微钙化;淋马瘤与转移癌、低分化与中分化癌、鳞癌与腺癌之间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除部分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声像图能够提示原发病灶外,声像图不能提示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及来源.
作者:邵秋杰;张宏;寇海燕;苏金花;席梅;韩治宇;王知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前列腺结节血流灌注,并测定前列腺结节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成像技术及定量分析软件对43例经腹部前列腺超声发现49个前列腺异常结节的患者进行经腹部前列腺超声造影,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结节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外腺恶性结节、外腺良性结节和内腺良性结节的MVD分别是48.13±11.36、15.38±1.51和25.17±4.42,前列腺外腺恶性结节的MVD高于外腺良性结节和内腺良性结节(P<0.01).结节造影峰值强度为(24.72±5.39)dB,MVD为34.35±15.78;前列腺结节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845,P=0.000).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能客观反映前列腺病灶组织的微血管分布,与MVD相关性好,在观察前列腺病灶组织灌注的变化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惠莉;杜联芳;金宇彪;史秋生;杨亚汝;李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孕1产0,停经29周,胎动好,无先天畸形家族史.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双顶径62 mm,头围234 mm,腹围231 mm,股骨长51 mm,肱骨长47 mm,胎心率141次/min,羊水指数240 mm,深103 mm.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3.5,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1.6.胎儿颅内及颜面部结构明显异常:胎儿头颅偏小,双顶径及头围明显小于孕周;左右额叶皮质相连,未见分离,呈一半圆形的脑组织,脑中线消失,两侧丘脑融合并向后移;侧脑室融合成一个原始的脑室,呈一新月形宽约20 mm的无回声区;小脑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蚓部可见,后颅窝池稍增宽,约10 mm.
作者:张蓉;夏娇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儿男,6个月,呕吐、腹泻15 d.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121次/min,呼吸27次/min,患儿神清,皮肤弹性差,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腹软,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小板831×109/L,K+2.84 mmol/L,Na+123.1 mmol/L,Mg2+0.19mmol/L.临床诊断:腹泻并脱水;电解质紊乱.入院后当天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数次,术后加压包扎3~8 min,第5天发现患儿右下肢较左下肢明显增粗.超声检查:右下肢皮下软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右髂外静脉、右股静脉近心段管壁内膜面不光滑,管腔内见低回声实性物完全充填(图1),探头加压,血管内径无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血管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左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右髂外静脉、右股静脉管腔内低回声物充填(考虑血栓形成);右下肢皮下软组织水肿.
作者:祝伟宏;欧玉平;罗文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林军;张正兰;曾涛;罗静;邓颖;曹芬;楼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脉络膜血管瘤常见于青年人,是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病变主要位于视乳头及后极部附近.对于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合并有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的患者超声检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具有与其他眼底肿瘤相鉴别的特征.现将我院确诊的脉络膜血管瘤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李娟娟;黎铧;胡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约占婴幼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1%~4%,患儿90%在生后1年内死亡,75%在生后1个月内死亡,晚期多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1].由于IAA绝大多数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临床容易漏误诊.本研究分析I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IAA的诊断水平.
作者:唐秀杰;郑春华;于文文;陆萍;李洪银;田苗;吴清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4例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结果 腺病型11例,腺体局部增厚,结构紊乱;导管扩张型7例,3例单纯导管扩张,4例扩张导管壁欠光整,内见隆起性小光团;实性肿块型24例,腺体内实性低回声,纵横比<1;混合肿块型2例,腺体内见境界尚清的囊实混合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内部见团絮状弱回声.结论 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海;孙肖宁;相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