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

李馨;何疆春;贺声;张云山;沈燕华

关键词:微循环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 冷加压实验,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脉血流显像
摘要:目的 应用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微循环内皮功能.方法 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受检者40例,分为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组20例和冠心病高危人群组20例.分别于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实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并计算其内径变化率;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其流速变化率,比较两组干预状态下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冠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基础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加压实验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组冠脉内径扩张率(4.53±2.65)%、流速增加率(23.64±5.72)%,低于对照组的(11.37±3.29)%及(43.76±4.28)%(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高危人群在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时可能已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有一定可行性.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95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行LIFU治疗并随访3周;对照组29例,采用相同仪器,不接电源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3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2例退出,余64例,治疗后及3周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退出4例,余25例,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之间VA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LIFU对不同类型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均有效,且安全无创.

    作者:王俊瑞;邓忠良;柯珍勇;黄朝梁;陈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对临床睾丸未扪及儿童的辅助诊疗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对临床睾丸未扪及的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睾丸未扪及的101例患儿共111个未扪及睾丸,经超声探查后,再次进行临床复查,后经手术明确睾丸位置.结果 超声探及95个未扪及睾丸(85.5%),41个位于腹部,54个位于腹股沟.误诊1个(超声提示1个腹股沟隐睾萎缩的患儿经手术发现为腹腔内睾丸畸胎瘤).根据超声提示,38个睾丸在临床复查中被扪及.超声未探及的15个未扪及睾丸中,9个位于腹部,6个缺如.超声对腹股沟区睾丸的探查敏感性100%,特异性98.2%;对腹腔睾丸探查敏感性80.4%,特异性100%.结论 超声对未扪及睾丸的定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顺利实施手术有重要辅助意义.

    作者:仲卿雯;杜隽;董素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猪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型撞击器撞击9只实验猪,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模型,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撞击前及撞伤后各时间点左室短轴切面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旋转角度(RO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撞伤前左室心肌各节段RS、CS、ROT无统计学差异(P>0.05);撞伤后0.5 h、2 h、4 h、8 h、12 h左室心肌各节段RS、CS、ROT均较撞伤前下降(P<0.05);撞伤后8 h、12 h LVEF较撞伤前降低(P<0.05).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为定量评价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快速、操作简便、无角度依赖的的新方法 .

    作者:袁彬彬;王晓武;张卫达;王莎莎;李叶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误诊颈部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男,34岁,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2年余,近日感包块渐大伴头晕.体格检查:颈部可触及一向外突出的包块,边缘光滑,界限尚清,质地较硬,皮肤色泽无异常.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前方与颈总动脉前壁分界欠清处可见一大小约4.8 cm×3.1 cm的稍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形态欠规则.颈总动脉上方的包块使颈总动脉明显受压,管腔内径明显变窄,约2.1 mm,血管壁内膜尚光滑,内中膜清晰可见,受压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于颈动脉上方包块周边及内部可见红蓝色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1.超声诊断:颈总动脉上方实性占位(考虑为淋巴瘤).术中见肿瘤与正常组织界限尚清,血管丰富,不易分离.术后病理诊断:颈动脉上方横纹肌肉瘤.

    作者:苏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脏组织活检术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组织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361例经皮肾组织活检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导致原因.结果 术后并发症24例,占发生率1.02%,其中重度2例,轻度22例.单纯肉眼血尿10例,肾周中小血肿8例,血尿同时有肾周中小血肿4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组织活检术安全、并发症少,是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不可缺少的低风险的微创性检查技术. 

    作者:王晓燕;卓忠雄;刘政;谭开彬;龚金铃;夏红梅;高云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46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均经阴道超声观测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根据病理检查肌层浸润深度分为Ⅰa期9例,Ⅰb期22例,Ⅰc期15例.结果 子宫三径之和为12.9~27.4 cm,宫内膜厚度为4.7~65.0 mm,在Ⅰa期、Ⅰb期、Ⅰc期的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探及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80.4%;Ⅰa、Ⅰb期、Ⅰc期血流显示率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越深,阻力指数越低,各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相关,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方法 .

    作者:文兰;罗模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和病理特点

    本研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9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经超声诊断后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75例,其中伴子宫肌瘤变性61例,占12.84%,临床症状为月经改变、白带增多、腹痛,探及腹部包块、压迫征和继发性贫血.

    作者:丁青薇;王绍文;孙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双侧先天性桡骨缺如1例

    孕妇,32岁,孕2产1,孕28周.1个月前超声诊断羊水过多.目前二维声像图示:双顶径7.5 cm,双上肢前臂较短,均只能显示一根骨回声,手与前臂成角畸形,手成钩状弯向前臂桡侧;未见拇指指骨回声,仅见一0.9 cm×0.8 cm大小的球状等回声在手桡侧漂浮(图1).羊水大深度9.0 cm,余未见明显异常.三维声像图示:表面透视法见双侧前臂短,手与前臂成角弯向桡侧,拇指呈球状(图2);大透视法见双侧前臂仅有尺骨回声显示,略向桡侧弯曲,未见桡骨、拇指骨,手掌骨与前臂骨在空间位置上部分重叠排列呈角相交.

    作者:王开权;袁洪波;涂浩;何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

    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约占婴幼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1%~4%,患儿90%在生后1年内死亡,75%在生后1个月内死亡,晚期多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1].由于IAA绝大多数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临床容易漏误诊.本研究分析I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IAA的诊断水平.

    作者:唐秀杰;郑春华;于文文;陆萍;李洪银;田苗;吴清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在肾实质血流灌注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评价血流灌注的新方法 ,其在心脏血流灌注方面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 成绩,同时在肾脏尤其是肾实质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近年也逐渐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超声造影在肾实质血流灌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智;黄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与普通超声微泡粘附途径和效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荧光显微镜直视下对比评价P-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与普通超声微泡在炎症内皮上的粘附途径和效能.方法 构建携荧光FITC、抗P-选择素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p)和携荧光FITC普通超声微泡(MB),随机经静脉弹丸式分别注入对照组(10只)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组(10只)的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同时,20高倍荧光显微镜观测5 min内两组不同微泡在提睾肌微血管中的粘附数量和粘附途径.结果 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为(12±2.6)个/视野,而MB粘附数量为(3±1.2)个/视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MBp和MB的(6.4±1.7)倍和(9.9±2.1)倍(P<0.01).TNF-α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9.6±2.6)%和(56.6±25.4%)的MBp通过直接与内皮细胞结合实现粘附,而MB内皮粘附率仅为(24.6±23.3)%和(20.0±27.4)%.结论 与MB比较,MBp能高效、特异地粘附于炎症组织血管内皮上,应用其可有效评价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或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纪丽景;杨莉;吴爵非;胡广全;谢佳佳;李军华;燕翼;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内妊娠合并黄体破裂1例

    患者女,22岁,已婚,停经51 d,下腹疼痛7 h.停经后无恶心、呕吐,未作早孕检查,既往健康,月经规则.体格检查:下腹部稍隆,有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宫颈举痛(+),后穹窿稍饱满、触痛.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3 ml.实验室检查:尿HCG(+),血HCG 14394.7 m IU/ml.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稍大,前位,轮廓清晰,形态饱满,被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一大小约17 mm×16 mm的妊娠囊,内可见卵黄囊,未见胚芽及心管搏动,宫颈管内见一环状强回声(图1).右侧卵巢边缘可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1 mm×22 m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左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腹盆腔可见液性暗区,深约45 mm.

    作者:郭子玉;高素芳;刘美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

    本研究分析26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丰富的诊断信息.

    作者:李开林;郑剑;聂红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腹腔镜术后胆管漏致腹腔巨大囊肿1例

    患者男,52岁,1个月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现腹胀1周伴肝功能受损.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24.4 μmol/L,直接胆红素:11.0 μmol/L,谷丙转氨酶:1380 U/L,谷草转氨酶:770 U/L,碱性磷酸酶:3080 U/L,谷酰转肽酶:110 U/L.超声检查:上腹部横切面于肝左叶后方、胰腺前方可见巨大类椭圆形无回声区,胰体前方无回声前后径约64 mm,边界清晰,囊壁完整,纵切面于囊壁后方边缘可见数个稍强团状回声,改变体位可移动,囊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

    作者:夏洪波;李传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MVD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前列腺结节血流灌注,并测定前列腺结节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成像技术及定量分析软件对43例经腹部前列腺超声发现49个前列腺异常结节的患者进行经腹部前列腺超声造影,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结节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外腺恶性结节、外腺良性结节和内腺良性结节的MVD分别是48.13±11.36、15.38±1.51和25.17±4.42,前列腺外腺恶性结节的MVD高于外腺良性结节和内腺良性结节(P<0.01).结节造影峰值强度为(24.72±5.39)dB,MVD为34.35±15.78;前列腺结节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845,P=0.000).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能客观反映前列腺病灶组织的微血管分布,与MVD相关性好,在观察前列腺病灶组织灌注的变化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惠莉;杜联芳;金宇彪;史秋生;杨亚汝;李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在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玻璃体后脱离又称玻璃体后界膜脱离,是指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其是玻璃体常见的改变之一,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密切关系,它与各种视网膜疾病也紧密相关.

    作者:牟明燕;张道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婴幼儿股静脉穿刺致右下肢髂股静脉血栓1例

    患儿男,6个月,呕吐、腹泻15 d.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121次/min,呼吸27次/min,患儿神清,皮肤弹性差,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腹软,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小板831×109/L,K+2.84 mmol/L,Na+123.1 mmol/L,Mg2+0.19mmol/L.临床诊断:腹泻并脱水;电解质紊乱.入院后当天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数次,术后加压包扎3~8 min,第5天发现患儿右下肢较左下肢明显增粗.超声检查:右下肢皮下软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右髂外静脉、右股静脉近心段管壁内膜面不光滑,管腔内见低回声实性物完全充填(图1),探头加压,血管内径无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血管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左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右髂外静脉、右股静脉管腔内低回声物充填(考虑血栓形成);右下肢皮下软组织水肿.

    作者:祝伟宏;欧玉平;罗文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常成人内乳淋巴结的声像图特点及意义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人内乳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及超声表现,旨在为超声诊断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提供对比依据.方法 300例正常成人根据年龄及性别分为4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两侧胸骨旁第1~6肋间隙内乳淋巴结,测量其大小并计算纵横比.结果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骨旁胸膜与胸内筋膜间的带状低回声疏松结缔组织内,初步确定了正常成人内乳淋巴结及所在疏松结缔组织带的超声参考值的范围,男女组之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肋间隙的内乳淋巴结,为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作者:赵志华;王海霞;张秀芳;郑薇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肝脏是转移癌重要的靶器官之一.随着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肝内转移病灶的早期检出、诊断以及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张会萍;杜联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林军;张正兰;曾涛;罗静;邓颖;曹芬;楼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