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李娟娟;黎铧;胡竹林

关键词: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超声影像学, 特征分析, 患者, 发育畸形, 超声检查, 先天性, 视乳头, 青年人, 后极部, 玻璃体, 白内障, 肿瘤, 优势, 屈光, 介质, 鉴别, 混浊, 病变
摘要:脉络膜血管瘤常见于青年人,是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病变主要位于视乳头及后极部附近.对于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合并有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的患者超声检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具有与其他眼底肿瘤相鉴别的特征.现将我院确诊的脉络膜血管瘤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46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均经阴道超声观测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根据病理检查肌层浸润深度分为Ⅰa期9例,Ⅰb期22例,Ⅰc期15例.结果 子宫三径之和为12.9~27.4 cm,宫内膜厚度为4.7~65.0 mm,在Ⅰa期、Ⅰb期、Ⅰc期的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探及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80.4%;Ⅰa、Ⅰb期、Ⅰc期血流显示率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越深,阻力指数越低,各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相关,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方法 .

    作者:文兰;罗模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重量的超声研究

    目的 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心肌重量(LVM)和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设正常对照、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组,每组30例受检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LVM、LVMI、舒张末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 LVM与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血压呈正相关(r=0.78,P<0.001;r=0. 82,P<0.001;r=0.56,P<0.001),LVM与空腹血糖相关性较差(r=0.31,P=0.09).各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LVM和LVMI大于其余组,高血压组LVM和LVMI大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5).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M和LVMI可以为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常规手段之一.

    作者:李发友;龚渭冰;吴凤林;孙郁;何洁;王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林军;张正兰;曾涛;罗静;邓颖;曹芬;楼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胆囊憩室并胆囊结石1例

    患者女,70岁,间歇性右上腹痛反复发作5年.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反跳痛(+),X线透视心肺膈未见异常.

    作者:刘承东;杨小平;杨彩明;邓菊芳;刘小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超声联合X线平片诊断价值

    本研究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平片诊断的4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C)的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学清;张永高;乔晨晖;秦石成;程安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脏组织活检术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组织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361例经皮肾组织活检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导致原因.结果 术后并发症24例,占发生率1.02%,其中重度2例,轻度22例.单纯肉眼血尿10例,肾周中小血肿8例,血尿同时有肾周中小血肿4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组织活检术安全、并发症少,是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不可缺少的低风险的微创性检查技术. 

    作者:王晓燕;卓忠雄;刘政;谭开彬;龚金铃;夏红梅;高云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腹腔镜术后胆管漏致腹腔巨大囊肿1例

    患者男,52岁,1个月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现腹胀1周伴肝功能受损.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24.4 μmol/L,直接胆红素:11.0 μmol/L,谷丙转氨酶:1380 U/L,谷草转氨酶:770 U/L,碱性磷酸酶:3080 U/L,谷酰转肽酶:110 U/L.超声检查:上腹部横切面于肝左叶后方、胰腺前方可见巨大类椭圆形无回声区,胰体前方无回声前后径约64 mm,边界清晰,囊壁完整,纵切面于囊壁后方边缘可见数个稍强团状回声,改变体位可移动,囊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

    作者:夏洪波;李传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在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玻璃体后脱离又称玻璃体后界膜脱离,是指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其是玻璃体常见的改变之一,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密切关系,它与各种视网膜疾病也紧密相关.

    作者:牟明燕;张道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95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行LIFU治疗并随访3周;对照组29例,采用相同仪器,不接电源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3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2例退出,余64例,治疗后及3周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退出4例,余25例,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之间VA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LIFU对不同类型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均有效,且安全无创.

    作者:王俊瑞;邓忠良;柯珍勇;黄朝梁;陈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内妊娠合并黄体破裂1例

    患者女,22岁,已婚,停经51 d,下腹疼痛7 h.停经后无恶心、呕吐,未作早孕检查,既往健康,月经规则.体格检查:下腹部稍隆,有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宫颈举痛(+),后穹窿稍饱满、触痛.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3 ml.实验室检查:尿HCG(+),血HCG 14394.7 m IU/ml.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稍大,前位,轮廓清晰,形态饱满,被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可见一大小约17 mm×16 mm的妊娠囊,内可见卵黄囊,未见胚芽及心管搏动,宫颈管内见一环状强回声(图1).右侧卵巢边缘可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1 mm×22 m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左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腹盆腔可见液性暗区,深约45 mm.

    作者:郭子玉;高素芳;刘美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

    目的 应用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微循环内皮功能.方法 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受检者40例,分为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组20例和冠心病高危人群组20例.分别于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实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并计算其内径变化率;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其流速变化率,比较两组干预状态下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冠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基础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加压实验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组冠脉内径扩张率(4.53±2.65)%、流速增加率(23.64±5.72)%,低于对照组的(11.37±3.29)%及(43.76±4.28)%(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高危人群在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时可能已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李馨;何疆春;贺声;张云山;沈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声像图的差异.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浅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与其他腺癌相比,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血供丰富,无回声区的淋巴结增多(P<0.01),并且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内可见微钙化;淋马瘤与转移癌、低分化与中分化癌、鳞癌与腺癌之间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除部分乳头状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声像图能够提示原发病灶外,声像图不能提示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及来源. 

    作者:邵秋杰;张宏;寇海燕;苏金花;席梅;韩治宇;王知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与普通超声微泡粘附途径和效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荧光显微镜直视下对比评价P-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与普通超声微泡在炎症内皮上的粘附途径和效能.方法 构建携荧光FITC、抗P-选择素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p)和携荧光FITC普通超声微泡(MB),随机经静脉弹丸式分别注入对照组(10只)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组(10只)的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同时,20高倍荧光显微镜观测5 min内两组不同微泡在提睾肌微血管中的粘附数量和粘附途径.结果 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为(12±2.6)个/视野,而MB粘附数量为(3±1.2)个/视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MBp和MB的(6.4±1.7)倍和(9.9±2.1)倍(P<0.01).TNF-α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9.6±2.6)%和(56.6±25.4%)的MBp通过直接与内皮细胞结合实现粘附,而MB内皮粘附率仅为(24.6±23.3)%和(20.0±27.4)%.结论 与MB比较,MBp能高效、特异地粘附于炎症组织血管内皮上,应用其可有效评价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或其他组织损伤.

    作者:纪丽景;杨莉;吴爵非;胡广全;谢佳佳;李军华;燕翼;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直肠超声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

    患者女,17岁,下腹疼痛2个月.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期4~5 d,周期30 d,无明显痛经.膀胱充盈后经腹部超声检查:盆腔内可见两个子宫(图1左),双侧卵巢显示正常,子宫下方、膀胱后方见8.6 cm×5.6 cm×5.0 cm团状低回声(图1右),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包膜上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与宫颈似相连,右侧肾脏正常,左侧肾脏未显示.灌肠后经直肠超声检查:盆腔内两个子宫,两个宫颈,右侧子宫宫腔线显示清晰,宫内膜厚6 mm,可见与之相连的阴道线,左侧子宫扩张,间距3 mm,宫颈扩张,宫腔与子宫下方包块相连(图2左),右侧阴道与左侧包块间隔厚3 mm(图2右).超声提示:双子宫畸形,左侧宫腔积液,左侧宫颈下方占位,左侧肾脏缺如,考虑阴道斜隔.

    作者:颜苹;高春燕;孙秋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常成人内乳淋巴结的声像图特点及意义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人内乳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及超声表现,旨在为超声诊断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提供对比依据.方法 300例正常成人根据年龄及性别分为4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两侧胸骨旁第1~6肋间隙内乳淋巴结,测量其大小并计算纵横比.结果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骨旁胸膜与胸内筋膜间的带状低回声疏松结缔组织内,初步确定了正常成人内乳淋巴结及所在疏松结缔组织带的超声参考值的范围,男女组之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肋间隙的内乳淋巴结,为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作者:赵志华;王海霞;张秀芳;郑薇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4例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结果 腺病型11例,腺体局部增厚,结构紊乱;导管扩张型7例,3例单纯导管扩张,4例扩张导管壁欠光整,内见隆起性小光团;实性肿块型24例,腺体内实性低回声,纵横比<1;混合肿块型2例,腺体内见境界尚清的囊实混合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内部见团絮状弱回声.结论 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海;孙肖宁;相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脉络膜血管瘤常见于青年人,是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病变主要位于视乳头及后极部附近.对于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合并有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的患者超声检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具有与其他眼底肿瘤相鉴别的特征.现将我院确诊的脉络膜血管瘤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李娟娟;黎铧;胡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

    患者女,26岁,孕1产0,停经29周,胎动好,无先天畸形家族史.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双顶径62 mm,头围234 mm,腹围231 mm,股骨长51 mm,肱骨长47 mm,胎心率141次/min,羊水指数240 mm,深103 mm.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3.5,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1.6.胎儿颅内及颜面部结构明显异常:胎儿头颅偏小,双顶径及头围明显小于孕周;左右额叶皮质相连,未见分离,呈一半圆形的脑组织,脑中线消失,两侧丘脑融合并向后移;侧脑室融合成一个原始的脑室,呈一新月形宽约20 mm的无回声区;小脑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蚓部可见,后颅窝池稍增宽,约10 mm.

    作者:张蓉;夏娇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对临床睾丸未扪及儿童的辅助诊疗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对临床睾丸未扪及的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睾丸未扪及的101例患儿共111个未扪及睾丸,经超声探查后,再次进行临床复查,后经手术明确睾丸位置.结果 超声探及95个未扪及睾丸(85.5%),41个位于腹部,54个位于腹股沟.误诊1个(超声提示1个腹股沟隐睾萎缩的患儿经手术发现为腹腔内睾丸畸胎瘤).根据超声提示,38个睾丸在临床复查中被扪及.超声未探及的15个未扪及睾丸中,9个位于腹部,6个缺如.超声对腹股沟区睾丸的探查敏感性100%,特异性98.2%;对腹腔睾丸探查敏感性80.4%,特异性100%.结论 超声对未扪及睾丸的定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顺利实施手术有重要辅助意义.

    作者:仲卿雯;杜隽;董素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5例脑梗死患者(复发性脑梗死58例,初发性脑梗死47例)及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 与初发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增高,软斑及溃疡斑数目增多,3级斑块例数增多(P<0.05).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显示:有斑块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无斑块患者的2.46倍,斑块分级高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斑块分级低患者的11.86倍.结论 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报复发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