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鉴别输卵管妊娠囊和卵巢黄体囊肿

李秀明;顾美红

关键词:经阴道, 超声鉴别, 输卵管妊娠, 妊娠囊, 卵巢黄体囊肿, 异位妊娠, 声像图特点, 急腹症, 妇产科, 非赘生性囊肿, 破裂大出血, 准确诊断, 急诊手术, 对比分析, 易误诊, 临床, 处理
摘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5%为输卵管妊娠[1].输卵管妊娠囊和卵巢黄体囊肿在临床和声像图上有共同的特点,易误诊.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腹症,一旦破裂大出血需急诊手术;而卵巢黄体囊肿属于非赘生性囊肿,无须处理多能自行消除.本组对比分析输卵管妊娠囊与卵巢黄体囊肿的声像图特点,以期为二者的准确诊断提供帮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测肾段动脉阻力对门静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肾段动脉阻力与门静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12例肝硬化患者应用超声检测双肾肾段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同时放置肝静脉导管检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结果 左肾肾段动脉的平均RI、PI分别为0.66±0.07和1.23±0.25;右肾肾段动脉的平均RI、PI分别为0.65±0.06和1.20±0.26.HVPG为(18.7±4.6)mm Hg;肾段动脉阻力和HVPG值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1,P<0.05).结论 肾段动脉高阻力能有效预测门静脉高压的发生.

    作者:柳怿;陈亚青;金晔;李继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检查在女性前列腺病诊断中的应用

    女性前列腺病又称膀胱颈肥厚(或梗阻),是膀胱颈纤维增生所致[1],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极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超声对其有明显的诊断优势,笔者回顾分析我院9例女性前列腺病的超声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宫外孕合并稽留流产1例

    患者女,28岁,因停经49 d,不规则阴道流血13 d,腹痛3 d,加重17 h入院.13 d前,病人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外院超声检查见宫内孕囊大小为2.9 cm×1.5 cm,形态欠规则,内见点状胚芽及微弱心管搏动,提示先兆流产.

    作者:姚延峰;蒙静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深度的探讨

    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测量对白内障、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眼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A超是测量ACD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军;张敏芳;孟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儿童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颅外段椎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2.5~14岁头痛、头晕及晕厥病史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走行、管壁形态,测量椎动脉内径、中间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R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82例患儿中38例患儿为先天性椎动脉异常,占47.5%.其中12例为椎动脉发育不对称,15例为椎动脉椎间孔处扭曲,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对称伴发椎动脉扭曲5例,6例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准确地显示小儿颅外段异常椎动脉的形态,评价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先天性小儿椎动脉异常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岩;蔡爱露;刘立旻;崔春凤;刘海飞;梁晓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致肾包膜下积液

    输尿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典型病例超声诊断不难.而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引起肾逆流导致肾包膜下积液临床较少见[1].

    作者:孟凡艳;王兴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对各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形态学、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的评价.方法 12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高血压1级、2级和3级组,每组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形态学、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级高血压组扩张系数(Dc)、顺应系数(Cc)降低,动脉壁僵硬度(β)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级高血压组比较,2级和3级高血压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M)、平均血流速度(M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Dc、Cc、β可作为评测高血压病的生理学指标;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IMT、斑块检出率可作为评价的形态学指标;PSV、EDV、TAVM、MV作为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

    作者:孙轶;吴敏;王力;彭世义;李阳;张烨婷;吴云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角部妊娠1例

    患者女,42岁,停经53 d,停经40 d,自测尿HCG(+).自行服用流产药物后第2天出现阴道流血,但未见胚胎组织排出.因流血量增多下腹疼痛加重来院就诊.

    作者:崔万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幼女卵巢皮样囊肿蒂扭转超声表现1例

    患儿女,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 d,无明显发热,大小便正常.当地抗感染治疗无缓解转入我院.

    作者:郭玲;王义;王珍荣;邹林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海绵肾1例

    患者男,58岁.既往体健,因轻微的尿频、尿急行超声检查.超声发现: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肾皮质回声均质,肾窦不分离.围绕肾窦周围可见散在呈放射状分布的团状高回声,边界欠清、边缘不规则,大小为4~19 mm,内部回声不均质,其内可见散在不规则强回声,后方伴细弱声影,以左肾更为明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团状高回声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为双侧海绵肾.

    作者:张灿晶;唐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附件区病变经阴道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对附件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附件区病变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阴道超声造影对比检查,比较二者的血流分布情况及诊断附件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26例(66.7%)附件区良性病变及22例(88.0%)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可显示良性病变38例(97.4%),恶性病变24例(96.0%).经阴道超声造影对附件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为(92.2%),明显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81.3%),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能更敏感地显示卵巢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其对附件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秋丽;王军燕;汪龙霞;高学文;林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增强时间、增强强度以及病灶的增强方式,并比较病灶在造影前后的清晰显示率.结果 肝外胆管癌病灶平均在(15.5±5.0)s开始显影增强,(22.0±4.5)s时增强达峰值,(55.0±8.5)s时造影剂开始消退,(85.5±20.0)s时廓清.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分别有30%(4/16)、60%(10/16)及6.2%(1/16)表现为等增强,分别有10%(1/16)、40.O%(6/16)及93.8%(15/16)表现为无增强,有70%(11/16)在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75%(12/16)的病例表现为整体增强,造影后病灶的清晰显示率从造影前的53.0%(9/16)提高到造影后的93.8%(15/16).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显示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杨洁;张学兰;梅丽霞;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3处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行大脑中动脉造影检查,8例行椎动脉造影.结果 颈动脉斑块造影后,36个斑块见增强,7个斑块无增强;大脑中动脉造影:清晰显影55条,流速增高13条;椎动脉造影:2例提示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结论 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颅内Willis环及椎动脉的微小剂量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孟焱;张丹;翟林;张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80例乙肝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和5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VLC组、ALC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PSV)分别为(74.1±30.5)cm/s和(41.5±7.2)cm/s,时间平均流速(TAVMHA)为(26.9±5.5)cm/s和(37.1 4±14.2)cm/s,阻力指数(RI)为0.72±0.06和0.73±0.05,搏动指数(PI)分别为1.6±0.44和1.7±0.29,血流量(QHA)分别为629.5±206.1和263.4 ±89.9;门静脉主干大血流速度(Vmax)为(13.2±3.4)cm/s和(12.1±4.2)cm/s,血流量(Qpv)为945.5 ±346.9和670.0±190.5.VLC组、ALC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Vmax降低;RI、PI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C组和ALC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VLC组Qpv降低,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ALC组QHA总体呈下降趋势,RI、PI明显高于VLC组.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pv、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亦有很好的相关性.VLC组、ALC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0.69(P=0.000).结论 肝硬化肝脏整体流人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为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苗;叶秀芳;马乾凤;崔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检测卵巢甲状腺肿合并单纯囊肿1例

    患者女,41岁,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超声检查:子宫增大,不规则,实质回声欠均匀,子宫壁见多个低回声团,边界较清晰,左侧壁较大者为3.5 cm×2.5 cm×3.5 cm.

    作者:王绍文;陈捷;孙国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对非浸润型及早期浸润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非浸润型和早期局部浸润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点,以提高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超声检测分析36例非浸润型和早期局部浸润型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并与60例浸润型乳腺癌的声像图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病例在病灶形态、纵横比例、内部血供及病灶大径线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内部沙砾样钙化灶和后方回声衰减的病灶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浸润型和早期局部浸润型乳腺癌病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恶性病灶声像图特征,内部微小钙化灶为其特征性表现.

    作者:南瑞霞;张建辉;洪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鉴别输卵管妊娠囊和卵巢黄体囊肿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5%为输卵管妊娠[1].输卵管妊娠囊和卵巢黄体囊肿在临床和声像图上有共同的特点,易误诊.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腹症,一旦破裂大出血需急诊手术;而卵巢黄体囊肿属于非赘生性囊肿,无须处理多能自行消除.本组对比分析输卵管妊娠囊与卵巢黄体囊肿的声像图特点,以期为二者的准确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李秀明;顾美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睾丸鞘膜腔结石的超声表现

    睾丸鞘膜腔结石较罕见,文献报道较少,仅凭症状、体征临床难以诊断.现将我院十余年经手术证实的11例睾丸鞘膜腔结石的声像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秀芳;许静晶;付立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胎儿腹裂畸形2例

    孕妇1,21岁,孕28周,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头双顶径为7.8 cm,脊柱连续,胎心率为148次/min,股骨长为5.0 cm,羊水大深度为6.4 cm.

    作者:李丽;张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诊断超声图文报告质量调查与分析

    诊断超声图文报告质量的好坏一方面反映超声医生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素质和报告的可信度,质量好的报告在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对不同级别医院的326份超声图文报告的文字内容进行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增强认识,提高报告质量.

    作者:吴嗣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