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张旭
患者女,56岁.患者20+d前左小腿前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直径约1 cm包块,渐感左小腿疼痛,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
作者:刘建君;李锐;郭燕丽;华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颅外段椎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2.5~14岁头痛、头晕及晕厥病史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走行、管壁形态,测量椎动脉内径、中间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R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82例患儿中38例患儿为先天性椎动脉异常,占47.5%.其中12例为椎动脉发育不对称,15例为椎动脉椎间孔处扭曲,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对称伴发椎动脉扭曲5例,6例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准确地显示小儿颅外段异常椎动脉的形态,评价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先天性小儿椎动脉异常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岩;蔡爱露;刘立旻;崔春凤;刘海飞;梁晓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因停经49 d,不规则阴道流血13 d,腹痛3 d,加重17 h入院.13 d前,病人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外院超声检查见宫内孕囊大小为2.9 cm×1.5 cm,形态欠规则,内见点状胚芽及微弱心管搏动,提示先兆流产.
作者:姚延峰;蒙静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儿女,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 d,无明显发热,大小便正常.当地抗感染治疗无缓解转入我院.
作者:郭玲;王义;王珍荣;邹林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肝结核较少见,由于其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容易漏误诊.为提高肝结核超声影像的认识,现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6例肝结核的超声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夏洪波;李传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3处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行大脑中动脉造影检查,8例行椎动脉造影.结果 颈动脉斑块造影后,36个斑块见增强,7个斑块无增强;大脑中动脉造影:清晰显影55条,流速增高13条;椎动脉造影:2例提示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结论 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颅内Willis环及椎动脉的微小剂量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孟焱;张丹;翟林;张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浸润型和早期局部浸润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点,以提高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超声检测分析36例非浸润型和早期局部浸润型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并与60例浸润型乳腺癌的声像图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病例在病灶形态、纵横比例、内部血供及病灶大径线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内部沙砾样钙化灶和后方回声衰减的病灶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浸润型和早期局部浸润型乳腺癌病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恶性病灶声像图特征,内部微小钙化灶为其特征性表现.
作者:南瑞霞;张建辉;洪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输尿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典型病例超声诊断不难.而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引起肾逆流导致肾包膜下积液临床较少见[1].
作者:孟凡艳;王兴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该系统针对乳腺鉬靶摄影影像进行了规范、详尽描述,并对乳腺疾病分级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标准.
作者:钟晓绯;彭玉兰;刘吉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测量对白内障、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眼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A超是测量ACD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军;张敏芳;孟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超声对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甲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亚甲亢患者和正常人各40例行甲状腺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测量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各参数,两组间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亚甲亢组甲状腺体积增大,17例患者甲状腺血供丰富或较丰富,腺体内结节血供呈3级表现,STA流速增大,左右STA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分别为(62.75±12.08)cm/s和(68.55±15.77)cm/s,搏动频率(81.63±5.05)次/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甲亢有着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明西林;肖湘君;吕智娴;张运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超声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及TACE序贯HIFU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HIFU后联合CIK细胞治疗组(综合组,26例),TACE序贯HIFU治疗组(联合组,40例),单纯HIFU组40例.于治疗前后超声检测各组肿瘤的大小、血供,有无肝内转移;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CD3+、CD8+、CD56+、AgNORS,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综合组治疗后,肿瘤血供、肿瘤体积变化、有无肝内转移、AFP下降水平、生存质量等临床疗效指标,以及CD3+、CD8+、CD56+、AgNORS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联合组和单纯HIFU组(P<0.05).结论 TACE序贯HIFU后联合CIK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HIFU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健;桂永忠;敬新蓉;孙薏;闵敏;钟国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根据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SVC)患者各进展期精索静脉、睾丸超声检测值的变化,探讨SVC病程与各项检测参数的关系,并判断SVC的转归.方法 SVC患者83例,完成观察者37例,于确诊后3个月、6个月和1年三个时间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平静呼吸和Valsalva状态下精索静脉内径(DR)、持续反流时间(TR),以及睾丸体积;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VC患者3个月、6个月和1年期观察,其精索静脉DR分别为(1.9±0.2)mm、(2.0±0.2)mm和(2.9±1.5)mm,与对照组(1.6±0.1)mm比较,P均<0.05;1年期组与3个月和6个月组比较,P<0.05.TR分别为(1.4±0.2)s、(1.8±0.2)s和(2.3±1.1)s,与对照组(0.2±0.0)s比较,P均<0.05;1年期组与3个月和6个月组比较,P<0.05;6个月与3个月组比较,P<0.05.SVC患者睾丸体积变化不明显,仅在1年期时体积减小,为(7.4±2.1)ml,与对照组(13.3±0.4)ml比较,P<0.05.结论 早期有无反流和持续反流时间是诊断SVC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延长精索静脉的DR和TR均逐步增高;影响睾丸体积缩小主要的因素是病程的长短,而非精索静脉曲张的程度.当DR、TR分别大于2.1 mm、2.0 s时,表明SVC病情加重,需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贵伦;杜文华;邓晓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增强时间、增强强度以及病灶的增强方式,并比较病灶在造影前后的清晰显示率.结果 肝外胆管癌病灶平均在(15.5±5.0)s开始显影增强,(22.0±4.5)s时增强达峰值,(55.0±8.5)s时造影剂开始消退,(85.5±20.0)s时廓清.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分别有30%(4/16)、60%(10/16)及6.2%(1/16)表现为等增强,分别有10%(1/16)、40.O%(6/16)及93.8%(15/16)表现为无增强,有70%(11/16)在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75%(12/16)的病例表现为整体增强,造影后病灶的清晰显示率从造影前的53.0%(9/16)提高到造影后的93.8%(15/16).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显示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杨洁;张学兰;梅丽霞;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技术与超声引导下介入技术诊治盆腔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探讨两种微创技术的优缺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盆腔脓肿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检查和治疗,另20例应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技术诊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诊疗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种微创诊治技术对盆腔脓肿的治愈率均为95%;超声引导下介入组在诊治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腹腔镜组患者长,但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腹腔镜手术组.结论 两种诊治盆腔脓肿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根据二者特点可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微创治疗.
作者:龚炜;汪萍;于彩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肾段动脉阻力与门静脉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12例肝硬化患者应用超声检测双肾肾段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同时放置肝静脉导管检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结果 左肾肾段动脉的平均RI、PI分别为0.66±0.07和1.23±0.25;右肾肾段动脉的平均RI、PI分别为0.65±0.06和1.20±0.26.HVPG为(18.7±4.6)mm Hg;肾段动脉阻力和HVPG值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1,P<0.05).结论 肾段动脉高阻力能有效预测门静脉高压的发生.
作者:柳怿;陈亚青;金晔;李继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对附件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附件区病变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阴道超声造影对比检查,比较二者的血流分布情况及诊断附件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26例(66.7%)附件区良性病变及22例(88.0%)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可显示良性病变38例(97.4%),恶性病变24例(96.0%).经阴道超声造影对附件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为(92.2%),明显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81.3%),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能更敏感地显示卵巢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其对附件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秋丽;王军燕;汪龙霞;高学文;林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男,46岁,腰痛1 d入院.体格检查:左肾区饱满,叩痛(+).急诊超声检查:左肾区上部可见大小约13.7cm×9.3 cm囊性回声,其内可见高回声纤细分隔,边界清晰,且延肾外侧边缘向下延伸至肾脏中下部.
作者:陈继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孕妇1,21岁,孕28周,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头双顶径为7.8 cm,脊柱连续,胎心率为148次/min,股骨长为5.0 cm,羊水大深度为6.4 cm.
作者:李丽;张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80例乙肝病毒性肝硬化(VLC)患者和5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VLC组、ALC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PSV)分别为(74.1±30.5)cm/s和(41.5±7.2)cm/s,时间平均流速(TAVMHA)为(26.9±5.5)cm/s和(37.1 4±14.2)cm/s,阻力指数(RI)为0.72±0.06和0.73±0.05,搏动指数(PI)分别为1.6±0.44和1.7±0.29,血流量(QHA)分别为629.5±206.1和263.4 ±89.9;门静脉主干大血流速度(Vmax)为(13.2±3.4)cm/s和(12.1±4.2)cm/s,血流量(Qpv)为945.5 ±346.9和670.0±190.5.VLC组、ALC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Vmax降低;RI、PI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C组和ALC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VLC组Qpv降低,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ALC组QHA总体呈下降趋势,RI、PI明显高于VLC组.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pv、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亦有很好的相关性.VLC组、ALC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0.69(P=0.000).结论 肝硬化肝脏整体流人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为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苗;叶秀芳;马乾凤;崔亚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