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朱贤胜;王莎莎;罗国新;张律;王泓;王立新;吴乐平

关键词:肝移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诊断结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胸腹腔积液、肝动脉血栓、肝癌复发、肝周及腹腔占位、胆管炎及移植肝排异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内脏外翻1例

    患者,女,26岁,孕28周首次超声常规检查:宫内妊娠,胎头位于右上方,双顶径6.9 cm,脊柱位于右侧,羊水深6.9 cm,胎盘位于子宫后侧壁,回声均匀,见强回声光斑,绒毛板连续,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股骨长5.2 cm.胎心148次/min.胎儿肝胆及肠道脏器位于羊水内,周边未见腹膜强光带包绕.

    作者:石小芳;杨兴仁;张平安;李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1例

    孕妇,25岁,孕3产0,妊娠17周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应用GE-730超声诊断仪,2~7 MHz腹部探头.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3.3 cm,脊柱显示连续,胎心搏动良好,频率160次/min,股骨长度约1.8 cm.胎儿头颈部可见一5.2 cm×6.5 cm的囊性包块,壁薄,内液性无回声区透声良,可见分隔(见图1).胎儿全身呈皮下水肿样改变,厚处约1.1 cm,胸腔可见积液,深度约0.6 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厚约2.1 cm,回声均匀,羊水深度3.5 cm.超声诊断:①中期妊娠,单胎;②胎儿头颈部囊性包块,考虑囊状淋巴管瘤;③胎儿皮下水肿,胸腔积液.引产后证实为囊状淋巴管瘤.

    作者:高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腓骨长肌肌腹内腱鞘囊肿1例

    患者,女,43岁.发现左小腿包块3周,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入院.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体格检查:左小腿上段外侧可见一大小约7.0 cm×5.0 cm×4.0 cm的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晰,活动度好,局部及足背外侧压痛明显,足踝背伸肌力正常,小腿及足背外侧皮肤痛觉过敏.彩超检查:小腿上段外侧肌间隔内可见一大小约8.4 cm×4.6 cm×3.7 cm囊性包块,边界清,囊壁厚,毛糙,囊内可见多条分隔,其深部紧贴腓骨,腓骨膜完整连续(图1).CDFI:上述无回声区后方可见胫前动脉,无回声区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超声诊断:腓骨长肌内囊性包块,腱鞘囊肿可能性大.术中探查:见腓骨长肌呈梭形肿胀,纵形分开肌肉,腓骨长肌肌腹内可见一大小约8.0 cm×5.0 cm×4.0 cm囊性肿块,界限清,包膜完整,上端与肌腱紧密连接,腓总神经被压于肿块内侧,完整切除肿块,切开肿块,内可见多条分隔,内含灰白色胶冻状物,完整标本送检.病理结果示:左小腿外侧腱鞘囊肿.

    作者:雷志辉;王少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所选患者胆囊进行多切面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记录并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16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17例占10.18%,非肿瘤性病变150例占89.82%.结论 实时超声显像有助于从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及早发现肿瘤性病变.对于5~10nm胆囊腺瘤恶性变和胆囊癌声像图缺乏特异性.

    作者:丁青薇;孙国英;孙宁;王绍文;毛慧芳;王萍;朱征涛;李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诊断价值,并分析部分畸形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三尖瓣隔瓣下移4例,后瓣下移1例,隔瓣及后瓣下移6例(其中2例后瓣下移,1例部分隔瓣下移术前未发现),三个瓣均下移1例,隔瓣下移及后瓣缺如1例(后瓣缺如术前未发现);合并畸形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室间隔膜部瘤等.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提供较详细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资料,但诊断中要注意排除瓣叶是否合并有畸形.

    作者:屈朝阳;阮琴韵;林乌拉;陈济添;林晓燕;叶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肝动脉及左右分支的峰值速度(HAPV)、阻力指数(RI)、加速度及加速时间,门静脉平均流速,肝实质及胆管回声.结果 6例经手术或造影证实为血管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狭窄2例,肝动脉痉挛1例,门静脉狭窄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肝动脉狭窄处的高速高阻血流并伴有湍流,而狭窄远端峰值速度<40cm/s,RI<0.5,加速时间>0.08s,加速度<300 cm/s2,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门部无动脉血流信号;6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胆管结石并扩张.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金锋;吴瑛;彭启慧;熊奕;宋红;董发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输尿管囊肿又称输尿管末端扩张,输尿管口囊状扩张,向膀胱腔膨出,其外覆膀胱黏膜,内层为输尿管黏膜.本病属先天性疾病,临床少见.现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8例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娇;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功能显像上的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肝脏功能显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非侵入性技术可对肝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尤其是明显提高了超声对肝硬化的诊断信心.而且该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微小转移性肝癌诊断及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估,为临床微小肝癌诊断及微创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已显示出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作者:张步林;胡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早期肝内小占位病变的二维超声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内小占位病灶的灰阶形态特点以寻求实用且可行的早期诊断小肝癌的条件.方法 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内小的占位性病变(大径线<3 cm)患者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肝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其中原发性小肝癌34例,海绵状血管瘤14例,肝内局灶性脂肪缺失6例,瘤样结节增生3例,炎性假瘤3例.并对其形态特征给予了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88%(30/34)的小肝癌以弱回声为主,其余12%(4/34)为稍强及强回声.癌性结节多为规则的正圆形或类圆形,大部分可见完整包膜或晕环,多可测得周边或中心性血流.在非癌性结节中强回声多见,少数为低回声,多为不规则型,少数为类圆形,无完整包膜或声晕,很少测及血流信号.结论 依据病灶的二维形态特征可提高小肝癌的早期阳性发现率.

    作者:杨红骏;杜文华;李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急腹症.既往仅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了既直观又客观的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11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陈金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背向散射积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背向散射积分(C-IBS)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50人,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C-IBS)值,比较两者在各组中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C-IBS和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C-IBS值属于纤维组织范围,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C-IBS和IMT呈显著的正相关,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C-IBS和IMT无明显相关.结论 运用IBS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性质.

    作者:谭跃萍;方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颅多普勒协助诊断蛛网膜下腔再出血1例

    经颅多普勒(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检测脑血管痉挛(CVS)方面的研究颇多,但对再出血的诊断提示作用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对1例SAH患者进行TCD动态检测的过程中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首次提出再出血可能并经腰穿及头颅CT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伟;王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颈前区异位甲状腺腺瘤1例

    患者,男,50岁.因颈部包块渐进性肿大4年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前正中隆起,可扪及一大小约4.0cm×3.0 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刘学;蒙静芳;杜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正常位宫内节育器伴节育器外移1例

    患者,女,32岁,月经不调就诊.在询问病史中获知患者5年前曾安节育器(IUD),3年前曾怀孕,人工流产时未发现宫内有IUD,以为已脱落而术后又安一环.超声所见: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3.5 mm,宫腔内见正常位的三角形节育器.双卵巢正常大小,回声无殊.盆腔内(子宫直肠窝)见一圆形节育器回声,后方伴彗星尾征(图1).超声诊断:①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官腔内正常位三角形节育器;②节育器外异位(圆形环).剖腹探查手术所见: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双侧卵巢及输卵管正常.于子宫直肠窝取出一圆形节育器.

    作者:张孙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产前超声诊断巨大先天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先天性大脑肿瘤少见,新生儿中发生概率为(1.1~3.6)×10~,1岁以下的婴儿先天性大脑肿瘤致死率为0.004%~0.18%.先天性肿瘤在婴儿期大脑确诊肿瘤中占0.5%~1.5%.考虑到其他系统的存在,分类方法推荐如下:明确的先天性肿瘤(出生时发现或出生后2周内发现),先天可能性大(出生1年内出现症状的);先天性肿瘤可能(出生1年后发现的);先天的脑肿瘤会导致胎儿自发的颅内出血或引起产妇难产,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肿瘤.

    作者:杜瑛;蒙静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疝1例

    患者,男,30岁.9月前被重物撞伤后左小腿即感疼痛,后肿胀明显,行走时间稍长即感局部胀痛不适,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左小腿中下段外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5 cm椭圆形包块.采用HP4500彩超仪,探头频率12 MHz,于左小腿中下段外侧见一范围约11cm×5 cm稍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呈肌肉纤维组织,外侧边界呈强回声带包饶,可见一长约5 cm连续回声中断,探头加压此团块明显缩小,嘱患者做屈伸动作,同时观察此包块,可见团块随之膨大与缩小.CDFI:此团块周边及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小腿中下段外侧实性团块(肌疝).手术所见:左小腿中下段外侧深筋膜见一梭行破口,其下胫骨前肌从破口中膨出,趾长伸肌中下段可及-6 cm×4 cm梭行团块.病理检查:(左小腿中下段)骨骼肌缺血性变,符合肌疝改变.

    作者:洪晖;王少特;雷志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高度近视及其眼部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据统计,我国近视发病率在40%以上,并逐年上升,其中高度近视严重影响视力,并引发一系列不良眼部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临床上高度近视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眼底检查不清楚时,其眼部并发症需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来诊断.

    作者:邓乐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回声与宫腔的关系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结果 161例表现为低回声,31例表现为强回声或不均质回声(误诊为息肉13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漏诊16例.CDFI显示瘤体血流呈环状、星点状或蒂状.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判断肌瘤与官腔、宫颈管的位置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媛;刘远慧;孙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能量多普勒(PDI)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进行CDFI、PDI及B-Flow技术检查,对比分析.其中41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B-Flow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更高帧频、高分辨率和全景显像功能,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B-Flow与CDFI、PDI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对于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与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DSA相关性明显高于后两者.结论 B-Flow显像技术较CDFI及PDI显像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弥补CDFI、PDI显像上的不足.

    作者:贺庆红;门永忠;魏春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左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研究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正常人及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24例正常人、16例扩张型心肌病及27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各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时间以及收缩期大射血分数时间.结果 心肌梗死组与正常组的左室壁从第一个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到后一个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的时相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分别占(12.42±4.47)%和(7.34±2.26)%,心肌梗死组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的左室壁从第一个节段达大射血分数到后一个节段达大射血分数的时相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分别为(17.20±6.48)%和(6.11±1.49)%,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左室壁各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及达收缩期大射血分数并非在一个时间点,而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有先后之分;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该时间段延长,室壁运动的同步性下降.

    作者:王雪;张梅;张运;曲海燕;李小楠;陈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