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

林寿榕;陈建森;陈静;周文娟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荧光PCR
摘要:目的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检测CT和UU佳方法.方法应用荧光PCR技术、CT抗原法和UU培养法同时检测75份标本.结果 75份标本中,荧光PCR检测CT阳性率10.6%,与CT抗原法比较符合率98.7%;荧光PCR检测UU阳性率22.7%,与UU培养法比较,符合率100%.结论荧光PCR是检测CT和UU一个较好的方法.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囊肿合并腹膜后纤维瘤1例

    1 患者,女,52岁,主因经量增多6年,B超发现左附件包块4个月,渐增大收住.患者6年前无诱因出现经量增多,每次用纸4-5包,行经时腹痛.为下腹部胀痛,并伴全身浮肿,未曾就诊.4个月前因经量较前增多,B超示子宫宫颈肥大,内膜增厚,左附件可见一4cm×3.5cm囊性包块,界清,内透声差,给予金刚藤糖浆及甲硝唑口服,1个月后复查B超,子宫增大7.8cm×6.0cm×4.8cm.左附件可见5.5cm×4.3cm囊性包块,内透声差,见强回声光团.治疗2个月再次复查B超,子宫异常增大,左附件包块增大为10.7cm×6.7cm厚壁囊性包块,形态不规则,透声差,并可见散在光带强光索.自觉腹胀,无排尿及排便异常,无发热,食欲及睡眠尚可,体质消瘦不明显,患者要求住院手术治疗.

    作者:李彩霞;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螺旋CT对儿童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儿童阑尾炎的准确性及应用CT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儿童临床疑诊为阑尾炎的病例,将螺旋CT诊断结果与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5例经CT检查诊断为阑尾炎的患儿中,有6例假阳性;42例CT诊断为非阑尾炎的患儿中,3例为假阴性.CT诊断敏感性达91%,特异性达86%.42例非阑尾炎患者中,11例经CT检查之后明确了诊断.结论应用螺旋CT诊断儿童阑尾炎,敏感性、特异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宿利;杨承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下颌前倾阻生齿手术扶正结扎固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下颌前倾阻生齿手术扶正结扎固定的疗效.方法对74例下颌前倾阻生的节二磨牙进持扶正、固定、调颌的矫形手术.结果 74例中,42例牙髓活力反应正常,17例表现为活力减退,15例无反应,68例牙合关系正常.结论下颌前倾阻生齿矫形手术效果良好,但术前应注意合理设计,术中须掌握手术技巧,术后注意固定调颌.

    作者:保继荣;杨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6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单纯硬膜外)、B(单纯全麻)、C(硬膜外复合全麻)3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选择T8、T9椎间隙穿刺置管,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全麻采用静吸复合;术中连续有创监测桡动脉压、心率;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3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切皮后120分钟时均达高峰;血胰岛素水平术中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B组术中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C组全麻诱导后MAP下降较A、B组明显,但麻醉维持期较A、B组稳定;拔管时B组MAP、HR升高幅度较C组显著.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小,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作者:梁华;陶国才;郭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子宫破裂3例

    1 病例资料例1,24岁,孕42周.孕妇于第1天下午4时突感右侧腹疼痛1次,以后无明显不适,于第2天上午来院B超检查.见胎儿双顶径9.5cm,胎心、胎动好,胎盘成熟度Ⅱ+,子宫右侧见7.5cm×7.2cm囊样液性暗区,壁薄光滑,内见细弱光点漂浮,其一端与宫内羊水相通.超声诊断:单胎头位,子宫右侧壁破裂(部分羊膜囊膨出于宫外).立即行剖宫产,术中宫底右侧触及一囊性包块,质软,取出胎儿后,子宫右侧壁见1cm裂口,以1号肠线缝合.

    作者:陈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cyclinD1、p16与妇科肿瘤

    由于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肿瘤的发生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调有关,同时也认识到细胞增殖周期的失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肿瘤分子生物学家认为,某些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本身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细胞增殖周期G1期调控因子cyclinD1、p16及其相互作用与妇科肿瘤作一综述.

    作者:张桓;张建中;于黎明;韩恩善;霍正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胫骨骨折是骨外科临床中较常见的创伤,治疗方法很多,各有利弊.随着外固定支架不断改进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越性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8年2月-2001年12月共治疗7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益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17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微波组织凝固疗法(MTC)治疗慢性宫颈炎17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忠芳;于德英;张海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3例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治疗进展.方法对13例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损伤有关.在治疗上已经确立了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免疫抑制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结论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和免疫损伤有关.采用综合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继杰;吕霞;黄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头皮尖锐湿疣误诊为皮脂腺痣1例

    1 患者,男,45岁,农民.因枕后正中疣状赘生物4年入院就诊.患者4年前不明原因于枕后正中部发现有一赘生物生长,不疼,不痒,4年来肿块生长缓慢,一直未能诊治.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不洁性交史及配偶感染史,家庭成员中亦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体格检查:头皮枕后正中部见有一单发局限性隆起的蚕豆样大小疣状赘生物,皮损部位完全脱发,淡黄色,边沿界线清楚,基底宽,触之柔软,无明显的油腻感,无触痛.诊断为头皮皮脂腺痣,行CO2激光治疗,切除的组织作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徐高四;陶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氩激光治疗眼钝挫伤睫状体脱离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钝挫伤睫状体脱位的疗效.方法在脱离的睫状体相应的巩膜处以氩激光击射,平均击射10-30点,术毕予散瞳治疗,观察眼压,3天后无变化则再次光凝.结果 10例病例经1-2次光凝后眼压在7天以后均上升至8mmHg以上,随访6-36月,矫正视力均在0.6以上,无复发者.结论氩激光治疗钝挫伤睫状体脱离,治疗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对于睫状体脱离范畴大、脱离间隙较深者或前房极浅,宜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马立军;李勇;杜继清;马鸿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胆总管结石45例治疗体会

    目的正确处理胆总管结石,降低残余结石发生.方法对45例胆总管结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手术治疗,残余结石8例,3例术中未见结石,7例保守治疗,B超复查2例结石已排出.结论胆总管结石,术中、术后胆道镜运用,或术中造影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术前1天应进行B超复查,有时可发现结石已排出而避免手术.

    作者:吴保朝;王昌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显像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超声显像对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38例被临床或病理证实为胎盘早剥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胎盘早剥35例,诊断符合率达92.11%(35/38);漏诊3例,占7.89%(3/38).超声结合临床估测胎盘早剥面积,符合率平均80%.结论超声显像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茜;郭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光固化树脂在成人上前牙修复关闭间隙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4例前牙区牙列间隙患者,间隙不大于3mm,采用光固化树脂治疗技术,直接关闭间隙.结果 54例上前牙间隙经光固化树脂修复后随访3年,除2例因咬硬物修复体部分脱落,其余52例牙外形、色泽、功能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经光固化树脂治疗后,在美观及功能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志强;聂红兵;周海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诺和灵30R、拜糖平、二甲双胍不同配伍对餐后血糖的作用

    目的诺和灵30R配合拜糖平或二甲双胍对降低餐后血糖疗效的评价.方法对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诺和灵30R并同时服用拜糖平或二甲双胍及31例单纯使用诺和灵30R治疗12周疗效观察,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肝、肾功能.结果拜糖平组FBG下降4.81mmol/L,PBG下降8.09 mmol/L,HbA1C下降2.01%;二甲双胍组FBG下降2.72 mmoL/L,PBG下降4.17 mmol/L, HbA1C下降1.37%;两组与对照组比较PBG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以拜糖平组效果更为明显;BMI、肝、肾功能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诺和灵30R配合拜糖平联合治疗糖尿病对降低餐后血糖具有作用明显,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的特点.

    作者:曾斌;邹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NSCLC中p16、pRB、cyclinD1和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的评估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蛋白p16、pRB、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查全部57例NSCLC患者病理切片,重新进行TNM分期和随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pRB、cyclin D1及PCNA的表达,结果由Cox回归模型与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处理.结果 (1)57例NSCLC标本均示PCNA阳性, PCNA高表达与p16(-)、pRB(+)、PT状况、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增殖指数(PI)Ⅰ-Ⅱ级的生存时间≥24个月为81.82%,Ⅲ-Ⅳ级为18.18%,P<0.01.(2)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16阳性率是49.12%,p16的表达与腺癌分化有关,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0.01.p16(+)与p16(-)患者生存期≥24个月的比率分别是72.73%和27.27%,P<0.05.pRB阳性表达率是64.91%.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是64.91%.(3)p16(-)、pRB(+)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生存期较短;cyclinD1(+)、p16(-)、pRB(+)生存期较短,增殖活性较强.结论 PCNA及p16分别是NSCLC进展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PCNA、p16、pRB、cyclin D1联合检测对NSCLC的预后评估更有价值和客观.

    作者:许德凤;高和;笪冀平;刘锦铭;张开泰;张波;张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RP-HPLC-ECD检测血浆尿液中儿茶酚胺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灵敏、易于临床推广的测定血尿中儿茶酚胺(CAs,包括NE、E、DA)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临床血浆及24小时尿液标本中CAs测定.方法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标本中CAs,酸解吸附后,以3,4-二羟基苄胺(DHBA)为内标,利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NE、E、DA在0.156-100ng/ml浓度范围内与响应值(色谱峰面积对内标峰面积之比)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8、0.9999、0.9998),其方法回收率分别为63.2%-93.4%、65.6%-103.7%、70.4%-111.3%,CV值为1.23%-19.52%,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CAs有显著升高.结论该实验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特异性高,不失为一种敏感、可靠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方法.

    作者:王忠永;陶志华;杨建荣;戴菁;周武;陈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金标试纸法与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HBsAg的分析比较

    目的对金标快速法检测HBsAg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HBsA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6.08%(P>0.05).结论金标法的快速、简便,可以为临床诊疗中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提供有效的手段.

    作者:席向红;王静;贾韶彤;高忠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室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分析

    目的对脑室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分析.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单侧脑室额角钻孔穿刺引流18例,双侧3例,枕角1例,12-16号乳胶尿管置入脑室并固定于皮下,术后低位引流,短24小时,长7天.结果痊愈2例,好转10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6例.结论超早期积极引流及清除脑内巨大血肿,防治并发症,多数患者可获救.

    作者:陈宽;夏建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手术室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的体会

    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据报道,医护人员被针头锐器误伤事故中乙肝病毒(HBV)感染占第一位,近年来各种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感染也逐渐增多,并已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报道[1].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手术室工作面对整个外科系统,接触范围广、疾病种类多,手术时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到患者的体液,接触感染的机会多.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措施,以减少和防止感染发生.

    作者:齐立温;刘惠荣;刘永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