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癌症疼痛治疗体会

陈芳;陈志荣;雷红;吴建文

关键词:癌, 疼痛, 阶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于209例不同疼痛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CR35例,PR103例,MR57例,NR14例,CR+PR为66.02%.结论 不正规疼痛治疗,缓解率低,而三阶梯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疗效肯定.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为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高频探头进行观察.结果 视网膜脱离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下具有特征性声像图,即玻璃体内见膜性光带,一端连于锯齿缘或球壁,一端连于视乳头.带状回声上可探及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其血流信号为动脉-静脉伴行的血流频谱.结论 CDF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视网膜脱离的分支血流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宋铖;陈炜;刘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方法 40例孕足月择期或急诊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镇痛,分为两组,试验组(硬膜外持续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组)各20例.试验组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注入0.225%布比卡因、0.005%芬太尼、0.05%氟哌利多复合液2ml/h,对照组按需每次肌注哌替啶50mg的方法.观察两组术后4、24、48小时疼痛、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试验组镇痛、镇静效果及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好,且能促进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慧贤;陈夏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4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HDCP)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例.在治疗上对GT组不需要特殊处理,HDCP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并考虑剖宫产分娩.67例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30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率为7.46%.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作者:魏新亭;韩华;沐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32例HN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7例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中,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1例有皮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不等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坏死灶及边缘CD68、CD3、CD45RO呈片块状(+).CD20在滤泡生发中心,少数散在淋巴细胞阳性.结论 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女性多见,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作者:贺海燕;张淼;李燕;孙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 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鹿红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有特异性的声像特征.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直观、准确、简便的手段.

    作者:管雯娜;多涛;王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乙肝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149名,其中阴道自然分娩者85名,剖宫产者64名.生后立即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疫苗(0、1、6方案),生后12个月查乙肝三系,分析结果.结果 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阳性率分别为6.25%、3.23%,HBsAb阳转率分别为88.24%、90.63%,经统计学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联合免疫阻断下不同分娩方式对乙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母婴传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顾洁;王亦露;赵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缺血性肠炎的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 , IC) 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是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本病病因复杂,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是本病常见的病因,以老年人多见,其他病因及各种诱发因素可促使或加重本病的发生.本文拟将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因素及各种辅助检查的特点加以概述.

    作者:杨晓梅;许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夏1995-2004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1995-2004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原发耐药率由1995年的54.5%下降至2004年的47.1%,异烟肼(INH)由1986-1994年的8.9%降至1995-2004年的4.2%,利福平(RFP)由5.9%下降至5.0%,吡嗪酰胺(PAS)、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均明显上升.结论 1995-2004年宁夏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李静;顾才宏;张丽玲;高英;蒋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6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

    目的 分析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特征.方法 将20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用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后分为两组,其中具有攻击行为患者60例(研究组),不具有攻击行为患者140例(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病前性格内向、未婚、入院时间在1个月以内易发生攻击行为,而与经济状况及是否首次住院无明显关系.从疾病类型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较其它类型精神病多见.而攻击行为的动机多为精神症状所支配,攻击的对象多为医护人员.结论 对男性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有利于对病人、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张有成;鹿存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重塑的关系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了47例MS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和PNN50及超声心动图指标LVd、LVs、LVPW、Ivs、LVEF、E/A、AO,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MS患者SDNNI、RMSSD、PNN50降低,而在HMS组中SDNN、SDANN、SDNNI、RMSSD、PNN5O均降低,且RMSSD、PNN5O在NMS和HM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MS患者无论是否存在高血压,其LVd、LVs、LVPW均较正常升高而E/A降低,合并高血压时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且LVs增厚和AO增宽;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MSSD、PNN50与E/A、LVd相关,SDNNI与LVd、IVS相关.结论 MS患者HRV下降,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靖;杨立森;石学宁;方永鹏;林媛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E2/T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E2/T的高低,探讨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PCOS不孕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月经周期规律、B超或尿黄体生成素监测有正常排卵的育龄妇女3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测定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E2/T低于对照组(P<0.05),促黄体生成素(LH)、LH/FSH、睾酮(T)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的E2/T低于非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E2/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1)PCOS患者E2/T高于对照组.(2)肥胖型PCOS患者的E2/T比值低于非肥胖型.

    作者:包俊华;于黎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髋臼骨折5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56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行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防16个月,髋臼骨折复位优良率89.2%,临床结果优良率87.5%.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精确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本洲;马军;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电图正常的疑似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 观察心电图正常的疑似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 选择疑似心绞痛、静息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31例中,25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单支病变15例,多支病变10例,单支闭塞2例,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论 心电图检查对于疑似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是有性局限的,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率.

    作者:王全山;关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完整随访的1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3例为皮缘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2例迁延不愈,手术取除内固定物后伤口愈合.结论 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手术时微创操作,对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东;王河君;丁跃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邻指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邻指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1)单纯邻指皮瓣;(2)缝合神经的邻指皮瓣;(3)带神经的邻指皮瓣;(4)邻指皮瓣皮管;(5)手指侧方邻指皮瓣;(6)邻指皮下组织瓣;(7)邻指皮瓣与其他皮瓣联合应用等7种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86例,其中76例行1种邻指皮瓣.结果 本组86例117个皮瓣中,有4例邻指皮瓣供区植皮部分坏死,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结论 邻指皮瓣对于部分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李永明;马建平;郭德亮;花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夏2003-2006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宁夏2003-2006年度流感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宁夏流感流行情况,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为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汇总流感监测点的流感样病例数、就诊人数和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用鸡胚、MDCK细胞、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003-2006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2338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0.92%,采集标本851份,标本采集率36.40%,分离到H1、H3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56株,阳性率为6.58%,以H1(42.86%)、H3(39.29%)亚型为主,与我国的流行株一致.病毒分离与流行病学监测都显示呈冬季高发的特点,宁夏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结论 宁夏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基本达到了监测的目的,满足了流感防治工作的需要.

    作者:张银豪;王冬;刘明智;彭春珍;张文胜;詹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特制的环形吻合器对22例重度痔行痔上黏膜环切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2.5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天,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垂性痔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建平;郝青义;杨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22例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4例,锁骨远端骨折8例.结果 按照Lazzcano标准,疗效优20例,良2例,无其它合并症,肩锁关节无再脱位,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苗振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治疗及术后随访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6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腹腔镜诊治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预防复发的经过,以了解腹腔镜在诊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以及孕三烯酮在预防复发中的作用.结果 术后病灶复发6例,复发率为8.82%.不孕者术后经积极治疗,受孕12例,受孕率44.44%,其中包括3例宫外孕患者.结论 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轻,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治宁;宋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