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解脲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005年1月-2006年3月在某院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中UU感染占37.3%;UU分离株对原始霉素的耐药率低,仅为3.2%;对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5%、51.2%和49.6%.结论 UU是妇科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延缓耐药株的产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桂云;王东芳;杨建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糖、脂代谢特点.方法 对50例老年甲亢患者(老年组)、42例非老年甲亢患者(中青年组)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测定.结果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FT3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均<0.05);老年组糖耐量异常为56%,中青年组为3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甲亢可影响糖、脂代谢,FT3、FT4水平及糖、脂代谢异常程度与甲亢患者年龄有关.
作者:熊静凌;熊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6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腹腔镜诊治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预防复发的经过,以了解腹腔镜在诊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以及孕三烯酮在预防复发中的作用.结果 术后病灶复发6例,复发率为8.82%.不孕者术后经积极治疗,受孕12例,受孕率44.44%,其中包括3例宫外孕患者.结论 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轻,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治宁;宋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血液指标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593例孕妇的血液进行血常规、肝功、肾功、乙肝两对半、血糖、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593例孕妇产前血液指标常规检测: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为10.11%;乙型肝炎感染的发生率为9.35%;总蛋白、白蛋白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6.78%和9.10%;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3.08%;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1.95%;血小板增高、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4.52%和1.00%;梅毒螺旋体的发生率为0.25%.结论 孕妇在孕期进行血液指标的常规检测很有必要,能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处理妊娠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
作者:邢炬斓;李桂萍;高金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膀胱适度充盈情况下测量子宫长、宽、厚及双侧卵巢径线,测量肌瘤的大小并观察其数目以及异位内膜包块的部位、声像图特征.结果 622例患者经腹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内膜异位症者13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合并内膜异位症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陈炜;宋铖;刘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每月给药1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月后判断疗效,并与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2个月后105块皮损治愈68块,显效30块,好转7块,有效率99.04%.对照组101块皮损,治愈45块,显效40块,好转6块,有效率90.09%.两组对照,χ2=8.21,P<0.01.结论 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疙瘩较醋酸强的松龙效果满意.
作者:李颖;王娟;刘先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血标本用中生公司质控血清为标本,测试不同温度、不同放置时间情况下生化结果变化状况.结果 除K+、Na+、Cl 及个别酶学血糖检测项目外,血清标本可在4℃冰箱中保存24小时.结论 血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将分离血清置冰箱4℃密封保存.
作者:石作珍;李淑霞;朱迎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4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HDCP)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例.在治疗上对GT组不需要特殊处理,HDCP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并考虑剖宫产分娩.67例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30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率为7.46%.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作者:魏新亭;韩华;沐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方法 40例孕足月择期或急诊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镇痛,分为两组,试验组(硬膜外持续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组)各20例.试验组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注入0.225%布比卡因、0.005%芬太尼、0.05%氟哌利多复合液2ml/h,对照组按需每次肌注哌替啶50mg的方法.观察两组术后4、24、48小时疼痛、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试验组镇痛、镇静效果及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好,且能促进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慧贤;陈夏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lational myomectomy,TVM)的手术适应症、可行性.方法 5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前穹窿或后穹窿做横切口进盆腔,丝线缝拉子宫使肌瘤暴露于阴道切口,于肌瘤部位切开肌层,剔除肌瘤,缝合子宫残腔,关闭阴道穹窿切口.结果 51例TVM获成功,成功率87.93%.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68±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550ml,平均(220±50)ml.术后住院5-7天,平均(5.2±1.1)天.43例随访3-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34例,月经量少于正常1例.毗邻器官的压迫症状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残余肌瘤.结论 TVM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要选择合适的病例.
作者:罗珂;齐鑫;李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后伴发抑郁情绪发生率及性别差异,观察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1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测试,统计其发生的百分率及性别差异;对伴发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4周,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脑卒中患者患病后普遍存在抑郁情绪,男、女患者伴发率有显著性差异,但抑郁程度无差异,帕罗西汀对治疗其抑郁情绪疗效确切.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症状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和药物治疗是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身心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占龙;徐学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21例,切除肋间臂神经5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3例,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2例病人有感觉异常.结论 在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雍海宏;墙华;杨晓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完整随访的1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3例为皮缘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2例迁延不愈,手术取除内固定物后伤口愈合.结论 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手术时微创操作,对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东;王河君;丁跃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4例,锁骨远端骨折8例.结果 按照Lazzcano标准,疗效优20例,良2例,无其它合并症,肩锁关节无再脱位,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苗振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于209例不同疼痛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CR35例,PR103例,MR57例,NR14例,CR+PR为66.02%.结论 不正规疼痛治疗,缓解率低,而三阶梯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疗效肯定.
作者:陈芳;陈志荣;雷红;吴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宁夏1995-2004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原发耐药率由1995年的54.5%下降至2004年的47.1%,异烟肼(INH)由1986-1994年的8.9%降至1995-2004年的4.2%,利福平(RFP)由5.9%下降至5.0%,吡嗪酰胺(PAS)、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均明显上升.结论 1995-2004年宁夏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李静;顾才宏;张丽玲;高英;蒋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使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两组对症支持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56例有效率为91%;对照组52例,有效率为55.7%,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更昔洛韦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马桂霞;马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宁夏固原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 对固原市6年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固原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率在8.13/10万-44.5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3.90/10万.全市5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泾源县高(50.24/10万),西吉县低(8.08/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高峰3-6月(67.74%),9月低(1.63%).发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4岁以下发病数占85.3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55.23%,不详和无免疫史占44.77%.结论 宁夏固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作者:赵连飞;席锦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气囊助产术在产科的应用.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孕妇566例,其中103例为观察组实施气囊助产术,并随机抽取条件相同的同期孕妇103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产程可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及会阴侧切率均明显降低.结论 在产科分娩中该方法可以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母婴并发症,是一种非药物助产新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张淑云;岳志涛;徐新惠;钞锦旆;李红娟;岳小琴;王凤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3例(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危害孕妇及围产儿的疾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母婴并发症.
作者:刘珊;刘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对宁夏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孕产妇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宁夏2000-2005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年宁夏平均孕产妇死亡率68.17/10万,产科出血占45.96%,居死因第1位.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强化管理,实行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制度,建立有效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达到对危重孕产妇诊断准确、转送接诊及时有效的运转系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媛;王秀兰;王睿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特征.方法 将20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用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后分为两组,其中具有攻击行为患者60例(研究组),不具有攻击行为患者140例(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病前性格内向、未婚、入院时间在1个月以内易发生攻击行为,而与经济状况及是否首次住院无明显关系.从疾病类型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较其它类型精神病多见.而攻击行为的动机多为精神症状所支配,攻击的对象多为医护人员.结论 对男性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有利于对病人、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张有成;鹿存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应用方法的改进.方法 对48例应用骨水泥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进行总结,并将其与其它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结果 48例患者中,42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5年,头颅外形美观,与健侧对称,植片固定牢靠,无松动及下陷.结论 骨水泥硬度强,易于塑形,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王久林;张吉云;陈岗;田龙飞;王河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心电图正常的疑似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 选择疑似心绞痛、静息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31例中,25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单支病变15例,多支病变10例,单支闭塞2例,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论 心电图检查对于疑似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是有性局限的,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率.
作者:王全山;关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老年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对同期住院,条件相近且诊断明确的148例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和超短波加药物治疗组78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超短波治疗组中治愈46例的病程与开始接受超短波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 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38,P<0.005),肺炎病程与开始超短波治疗的时间有关(χ2=22.08,P<0.005).结论 超短波对老年肺炎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海晶;李瑛;王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特制的环形吻合器对22例重度痔行痔上黏膜环切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2.5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天,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垂性痔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建平;郝青义;杨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2006年收治的12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因第一和/或第二肝门广泛受侵未能手术,8例实施了根治性肝叶切除.手术组均痊愈出院,术后获得随访的7例病人,随访时间8-5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根治性肝叶切除是肝泡球蚴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手术切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
作者:王琦;王锋;陈本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乙肝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149名,其中阴道自然分娩者85名,剖宫产者64名.生后立即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疫苗(0、1、6方案),生后12个月查乙肝三系,分析结果.结果 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阳性率分别为6.25%、3.23%,HBsAb阳转率分别为88.24%、90.63%,经统计学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联合免疫阻断下不同分娩方式对乙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母婴传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顾洁;王亦露;赵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骨折具体类型分别采用吸收螺钉、松质骨拉力螺钉,T型、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内固定,有平台塌陷采用植骨填充.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2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按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2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结论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手术内固定仍为首选,手术时间在伤后2周内为宜.
作者:丁跃华;王久林;付军;田宁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所致胸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从发病至第一次抽取胸液的时间、抽液彻底与否、胸液性质以及激素使用与胸膜增厚发生的关系.结果 发病至第一次抽胸液时间较长、抽胸液不彻底者胸膜增厚的发生率增加;胸液中有核细胞≥500×106/L、蛋白质≥40g/L者胸膜增厚的发生率增加.而是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胸膜增厚的影响无差异.结论 胸液性质、胸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均为渗出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的影响因素,早期、彻底抽胸液有明显防范效果,而使用激素是否可预防胸膜增厚目前尚无定论.
作者:景莉玲;陈更业;陈东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治疗的50例盆腔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结核多发于育龄妇女,临床症状复杂而多样,多表现为腹痛、原发不孕、盆腔包块及结核相关症状,病程长,易误诊.结论 临床医师需提高诊治水平,对育龄妇女有腹痛、盆腔包块、乏力、消瘦、停经及月经不调,以及伴有结核症状者要考虑盆腔结核.通过全面检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妊娠率.
作者:石海霞;闫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急诊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5年1月-12月某院急诊科处方,统计处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抗菌药物比例、单用、联用使用率等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结果 成人应用抗菌药物56种,儿童48种;成人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儿童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成人为27.04%,儿童24.59%,以单药治疗为主,个别处方中尚有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作者:余静;窦成福;赵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56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行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防16个月,髋臼骨折复位优良率89.2%,临床结果优良率87.5%.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精确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本洲;马军;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为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高频探头进行观察.结果 视网膜脱离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下具有特征性声像图,即玻璃体内见膜性光带,一端连于锯齿缘或球壁,一端连于视乳头.带状回声上可探及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其血流信号为动脉-静脉伴行的血流频谱.结论 CDF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视网膜脱离的分支血流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宋铖;陈炜;刘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脂肪抽吸联合二期手术切除腹部整形的手术效果及适应症.方法 运用肿胀麻醉技术一次性大范围抽吸腹壁及两侧髂腰部皮下脂肪,加压包扎,穿紧身衣塑形,半年后行腹壁切除整形术,切除下腹壁松弛皮肤,腹直肌前鞘与腹外斜肌缝合缩紧腹壁.结果 7例患者经脂肪抽吸术后二期手术切除腹壁整形术,术后半年随访,腹壁平坦,效果满意.结论 脂肪抽吸术和腹壁皮肤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达到较好的腹部美体塑形效果.腹部脂肪堆积腹壁皮肤松垂及下腹部手术后,伴有手术瘢痕增生者或有腹壁妊娠纹等患者,可进行此术式,效果好.
作者:徐政杰;朱熙昀;徐力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了47例MS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和PNN50及超声心动图指标LVd、LVs、LVPW、Ivs、LVEF、E/A、AO,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MS患者SDNNI、RMSSD、PNN50降低,而在HMS组中SDNN、SDANN、SDNNI、RMSSD、PNN5O均降低,且RMSSD、PNN5O在NMS和HM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MS患者无论是否存在高血压,其LVd、LVs、LVPW均较正常升高而E/A降低,合并高血压时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且LVs增厚和AO增宽;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MSSD、PNN50与E/A、LVd相关,SDNNI与LVd、IVS相关.结论 MS患者HRV下降,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靖;杨立森;石学宁;方永鹏;林媛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对颞叶桥静脉,特别是Labbé静脉进行神经解剖学研究,以避免术中对主要的颞叶桥静脉的损伤.方法 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标本8例,暴露颞叶侧面和底面,观察皮层静脉分布,检查颞叶桥静脉在小脑天幕表面汇入硬脑膜窦的位置,记录Labbé静脉在颞叶侧面的位置.结果 桥静脉颅底的汇入点分布于横窦区(62.5%)、天幕窦区(25%) 、岩上窦区(12.5%) .Labbé静脉主要位于颞后和颞中静脉分布区,12.5%位于颞前静脉分布区.结论 颞叶静脉的引流方式多样,Labbé静脉存在前位引流,术中不要轻易切断颞底桥静脉.
作者:李宗正;王峰;孙涛;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E2/T的高低,探讨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PCOS不孕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月经周期规律、B超或尿黄体生成素监测有正常排卵的育龄妇女3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测定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E2/T低于对照组(P<0.05),促黄体生成素(LH)、LH/FSH、睾酮(T)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的E2/T低于非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E2/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1)PCOS患者E2/T高于对照组.(2)肥胖型PCOS患者的E2/T比值低于非肥胖型.
作者:包俊华;于黎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宁夏2003-2006年度流感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宁夏流感流行情况,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为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汇总流感监测点的流感样病例数、就诊人数和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用鸡胚、MDCK细胞、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003-2006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2338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0.92%,采集标本851份,标本采集率36.40%,分离到H1、H3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56株,阳性率为6.58%,以H1(42.86%)、H3(39.29%)亚型为主,与我国的流行株一致.病毒分离与流行病学监测都显示呈冬季高发的特点,宁夏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结论 宁夏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基本达到了监测的目的,满足了流感防治工作的需要.
作者:张银豪;王冬;刘明智;彭春珍;张文胜;詹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回、汉族孕妇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孕妇合理膳食.方法 分别采用光电比色法、酶免分析法对161例回、汉族妊娠妇女进行了血钙(Ca2+)、血磷(P)、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测定.结果 回、汉族孕妇BALP分别为20.70±8.92和18.80±5.71,TRACP为7.94±2.19和7.24±2.84;而且BALP活性随孕周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TRACP活性随孕周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血Ca2+、血P孕期无显著变化.结论 测定妊娠期妇女血清中BALP和TRACP有助于了解孕妇骨代谢状况,对孕妇钙营养的监测有很大帮助.
作者:赵伟明;赵经川;刘贺荣;刘学英;张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已婚,因左眼角发现赘生物1个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感觉左眼有异物感瘙痒不适,有小米粒大小新生物逐渐增大成菜花状,闭眼时异物感明显,时有出血.体检:左眼内眦角泪阜处可见一淡红色菜花新生物,有蒂,质软,触之易出血,球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局麻下行赘生物切除.病理检查:表层细胞有角化不全,棘层明显增厚,有乳头瘤样增生,棘层细胞出现凹空细胞,胞浆空泡状,真皮乳头及乳头下方内血管扩张、增生、扭曲,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眼结膜)尖锐湿疣.追问病史,患者6个月前,曾因外阴赘生物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根据病史,眼部赘生物的形态结合普通病理结果确诊为尖锐湿疣.
作者:张建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咳嗽、咳痰、乏力、盗汗、消瘦2个月于2006年3月16日到外院就诊,胸片示:双肺上中野有密度不均阴影,转入我站结防科门诊,经痰菌检查找到抗酸杆菌(++++),ESR:97mm/h.诊断为:肺结核Ⅲ型(上中)/(上中).按初治涂阳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A1组合药批号0507061,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强化期1个月结束后,患者来领取第2个月强化期药时,笔者发现患者面部暴露部分皮肤出现进行性色素沉着.患者自述无异常感觉及其他不适,继续强化治疗1个月,强化2个月后来复诊,患者局部皮肤颜色继续加深呈褐色.2个月末痰菌转阴实施继续期治疗HR,治疗1个月后,患者面部颜色逐渐减退恢复正常.
作者:马若梅;朱红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 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鹿红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32例HN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7例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中,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1例有皮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不等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坏死灶及边缘CD68、CD3、CD45RO呈片块状(+).CD20在滤泡生发中心,少数散在淋巴细胞阳性.结论 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女性多见,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作者:贺海燕;张淼;李燕;孙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有特异性的声像特征.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直观、准确、简便的手段.
作者:管雯娜;多涛;王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邻指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1)单纯邻指皮瓣;(2)缝合神经的邻指皮瓣;(3)带神经的邻指皮瓣;(4)邻指皮瓣皮管;(5)手指侧方邻指皮瓣;(6)邻指皮下组织瓣;(7)邻指皮瓣与其他皮瓣联合应用等7种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86例,其中76例行1种邻指皮瓣.结果 本组86例117个皮瓣中,有4例邻指皮瓣供区植皮部分坏死,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结论 邻指皮瓣对于部分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李永明;马建平;郭德亮;花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总结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对生长激素腺瘤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254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资料.结果 平均病程3.5年.侵袭性腺瘤20例,非侵袭性腺瘤234例.术后复发4例,视力视野改变3例,γ刀治疗后3例.手术采用经单鼻孔或口鼻蝶改良入路,肿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85%,生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87%,血糖改善率81%,死亡率0.8%.50例平均随访54.5个月,生活自理47例,复发4例.术后放疗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62.1%.结论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临床以面容改变、肢端肥大、继发性血糖增高、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经蝶显微手术为首选治疗.需注意放疗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并发症.
作者:上官军发;马文斌;陶蔚;王任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对40例Ⅰ-Ⅳ期肺癌病人进行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处方剂量2-6Gy,每周3-5次,总量60-72Gy;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肺癌病人40例,DT1.8-2Gy/次,1次/天,总量60-70Gy;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CR+PR)35例,占87.5%,其中CR8例占20%,PR27例占68%,临床症状改善率96.7%,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为13.5%;对照组:治疗有效(CR+PR)31例,占77.5%,其中CR3例占7.5%,PR28例占70%,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1.63%,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对比,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改善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症状改善率,与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法比较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易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肺癌新的放疗方法.
作者:袁葆琳;师卫华;张涛;罗建奇;梁海田;李咏梅;张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 , IC) 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是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本病病因复杂,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是本病常见的病因,以老年人多见,其他病因及各种诱发因素可促使或加重本病的发生.本文拟将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因素及各种辅助检查的特点加以概述.
作者:杨晓梅;许乐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