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医师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

余静;窦成福;赵兴国

关键词:抗菌药物,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评估急诊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5年1月-12月某院急诊科处方,统计处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抗菌药物比例、单用、联用使用率等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结果 成人应用抗菌药物56种,儿童48种;成人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儿童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成人为27.04%,儿童24.59%,以单药治疗为主,个别处方中尚有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短波及药物综合治疗老年肺炎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老年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对同期住院,条件相近且诊断明确的148例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和超短波加药物治疗组78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超短波治疗组中治愈46例的病程与开始接受超短波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 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38,P<0.005),肺炎病程与开始超短波治疗的时间有关(χ2=22.08,P<0.005).结论 超短波对老年肺炎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海晶;李瑛;王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每月给药1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月后判断疗效,并与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2个月后105块皮损治愈68块,显效30块,好转7块,有效率99.04%.对照组101块皮损,治愈45块,显效40块,好转6块,有效率90.09%.两组对照,χ2=8.21,P<0.01.结论 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疙瘩较醋酸强的松龙效果满意.

    作者:李颖;王娟;刘先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骨折具体类型分别采用吸收螺钉、松质骨拉力螺钉,T型、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内固定,有平台塌陷采用植骨填充.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2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按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2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结论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手术内固定仍为首选,手术时间在伤后2周内为宜.

    作者:丁跃华;王久林;付军;田宁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夏固原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固原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 对固原市6年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固原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率在8.13/10万-44.5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3.90/10万.全市5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泾源县高(50.24/10万),西吉县低(8.08/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高峰3-6月(67.74%),9月低(1.63%).发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4岁以下发病数占85.3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55.23%,不详和无免疫史占44.77%.结论 宁夏固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作者:赵连飞;席锦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重塑的关系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了47例MS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和PNN50及超声心动图指标LVd、LVs、LVPW、Ivs、LVEF、E/A、AO,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MS患者SDNNI、RMSSD、PNN50降低,而在HMS组中SDNN、SDANN、SDNNI、RMSSD、PNN5O均降低,且RMSSD、PNN5O在NMS和HM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MS患者无论是否存在高血压,其LVd、LVs、LVPW均较正常升高而E/A降低,合并高血压时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且LVs增厚和AO增宽;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MSSD、PNN50与E/A、LVd相关,SDNNI与LVd、IVS相关.结论 MS患者HRV下降,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靖;杨立森;石学宁;方永鹏;林媛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结膜尖锐湿疣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已婚,因左眼角发现赘生物1个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感觉左眼有异物感瘙痒不适,有小米粒大小新生物逐渐增大成菜花状,闭眼时异物感明显,时有出血.体检:左眼内眦角泪阜处可见一淡红色菜花新生物,有蒂,质软,触之易出血,球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局麻下行赘生物切除.病理检查:表层细胞有角化不全,棘层明显增厚,有乳头瘤样增生,棘层细胞出现凹空细胞,胞浆空泡状,真皮乳头及乳头下方内血管扩张、增生、扭曲,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眼结膜)尖锐湿疣.追问病史,患者6个月前,曾因外阴赘生物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根据病史,眼部赘生物的形态结合普通病理结果确诊为尖锐湿疣.

    作者:张建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吡嗪酰胺致面部色素沉着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咳嗽、咳痰、乏力、盗汗、消瘦2个月于2006年3月16日到外院就诊,胸片示:双肺上中野有密度不均阴影,转入我站结防科门诊,经痰菌检查找到抗酸杆菌(++++),ESR:97mm/h.诊断为:肺结核Ⅲ型(上中)/(上中).按初治涂阳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A1组合药批号0507061,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强化期1个月结束后,患者来领取第2个月强化期药时,笔者发现患者面部暴露部分皮肤出现进行性色素沉着.患者自述无异常感觉及其他不适,继续强化治疗1个月,强化2个月后来复诊,患者局部皮肤颜色继续加深呈褐色.2个月末痰菌转阴实施继续期治疗HR,治疗1个月后,患者面部颜色逐渐减退恢复正常.

    作者:马若梅;朱红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3例(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危害孕妇及围产儿的疾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母婴并发症.

    作者:刘珊;刘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32例HN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7例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中,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1例有皮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不等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坏死灶及边缘CD68、CD3、CD45RO呈片块状(+).CD20在滤泡生发中心,少数散在淋巴细胞阳性.结论 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女性多见,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作者:贺海燕;张淼;李燕;孙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诊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解脲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005年1月-2006年3月在某院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中UU感染占37.3%;UU分离株对原始霉素的耐药率低,仅为3.2%;对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5%、51.2%和49.6%.结论 UU是妇科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延缓耐药株的产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桂云;王东芳;杨建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吴忠市回汉族孕妇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测定比较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回、汉族孕妇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孕妇合理膳食.方法 分别采用光电比色法、酶免分析法对161例回、汉族妊娠妇女进行了血钙(Ca2+)、血磷(P)、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测定.结果 回、汉族孕妇BALP分别为20.70±8.92和18.80±5.71,TRACP为7.94±2.19和7.24±2.84;而且BALP活性随孕周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TRACP活性随孕周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血Ca2+、血P孕期无显著变化.结论 测定妊娠期妇女血清中BALP和TRACP有助于了解孕妇骨代谢状况,对孕妇钙营养的监测有很大帮助.

    作者:赵伟明;赵经川;刘贺荣;刘学英;张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血标本用中生公司质控血清为标本,测试不同温度、不同放置时间情况下生化结果变化状况.结果 除K+、Na+、Cl 及个别酶学血糖检测项目外,血清标本可在4℃冰箱中保存24小时.结论 血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将分离血清置冰箱4℃密封保存.

    作者:石作珍;李淑霞;朱迎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为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高频探头进行观察.结果 视网膜脱离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下具有特征性声像图,即玻璃体内见膜性光带,一端连于锯齿缘或球壁,一端连于视乳头.带状回声上可探及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其血流信号为动脉-静脉伴行的血流频谱.结论 CDF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视网膜脱离的分支血流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宋铖;陈炜;刘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乙肝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149名,其中阴道自然分娩者85名,剖宫产者64名.生后立即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疫苗(0、1、6方案),生后12个月查乙肝三系,分析结果.结果 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阳性率分别为6.25%、3.23%,HBsAb阳转率分别为88.24%、90.63%,经统计学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联合免疫阻断下不同分娩方式对乙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母婴传播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顾洁;王亦露;赵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急诊科医师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

    目的 评估急诊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5年1月-12月某院急诊科处方,统计处方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抗菌药物比例、单用、联用使用率等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结果 成人应用抗菌药物56种,儿童48种;成人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儿童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成人为27.04%,儿童24.59%,以单药治疗为主,个别处方中尚有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作者:余静;窦成福;赵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完整随访的1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3例为皮缘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2例迁延不愈,手术取除内固定物后伤口愈合.结论 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手术时微创操作,对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东;王河君;丁跃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性盆腔结核5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治疗的50例盆腔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结核多发于育龄妇女,临床症状复杂而多样,多表现为腹痛、原发不孕、盆腔包块及结核相关症状,病程长,易误诊.结论 临床医师需提高诊治水平,对育龄妇女有腹痛、盆腔包块、乏力、消瘦、停经及月经不调,以及伴有结核症状者要考虑盆腔结核.通过全面检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妊娠率.

    作者:石海霞;闫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气囊助产分娩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气囊助产术在产科的应用.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孕妇566例,其中103例为观察组实施气囊助产术,并随机抽取条件相同的同期孕妇103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产程可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及会阴侧切率均明显降低.结论 在产科分娩中该方法可以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母婴并发症,是一种非药物助产新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张淑云;岳志涛;徐新惠;钞锦旆;李红娟;岳小琴;王凤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lational myomectomy,TVM)的手术适应症、可行性.方法 5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前穹窿或后穹窿做横切口进盆腔,丝线缝拉子宫使肌瘤暴露于阴道切口,于肌瘤部位切开肌层,剔除肌瘤,缝合子宫残腔,关闭阴道穹窿切口.结果 51例TVM获成功,成功率87.93%.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68±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550ml,平均(220±50)ml.术后住院5-7天,平均(5.2±1.1)天.43例随访3-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34例,月经量少于正常1例.毗邻器官的压迫症状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残余肌瘤.结论 TVM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要选择合适的病例.

    作者:罗珂;齐鑫;李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 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鹿红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