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泡球蚴病12例临床分析

王琦;王锋;陈本栋

关键词:肝泡球蚴病,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2006年收治的12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因第一和/或第二肝门广泛受侵未能手术,8例实施了根治性肝叶切除.手术组均痊愈出院,术后获得随访的7例病人,随访时间8-5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根治性肝叶切除是肝泡球蚴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手术切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4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应用方法的改进.方法 对48例应用骨水泥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进行总结,并将其与其它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结果 48例患者中,42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5年,头颅外形美观,与健侧对称,植片固定牢靠,无松动及下陷.结论 骨水泥硬度强,易于塑形,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王久林;张吉云;陈岗;田龙飞;王河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泡球蚴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2006年收治的12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因第一和/或第二肝门广泛受侵未能手术,8例实施了根治性肝叶切除.手术组均痊愈出院,术后获得随访的7例病人,随访时间8-5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根治性肝叶切除是肝泡球蚴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手术切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

    作者:王琦;王锋;陈本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lational myomectomy,TVM)的手术适应症、可行性.方法 5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前穹窿或后穹窿做横切口进盆腔,丝线缝拉子宫使肌瘤暴露于阴道切口,于肌瘤部位切开肌层,剔除肌瘤,缝合子宫残腔,关闭阴道穹窿切口.结果 51例TVM获成功,成功率87.93%.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68±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550ml,平均(220±50)ml.术后住院5-7天,平均(5.2±1.1)天.43例随访3-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34例,月经量少于正常1例.毗邻器官的压迫症状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残余肌瘤.结论 TVM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要选择合适的病例.

    作者:罗珂;齐鑫;李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吡嗪酰胺致面部色素沉着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咳嗽、咳痰、乏力、盗汗、消瘦2个月于2006年3月16日到外院就诊,胸片示:双肺上中野有密度不均阴影,转入我站结防科门诊,经痰菌检查找到抗酸杆菌(++++),ESR:97mm/h.诊断为:肺结核Ⅲ型(上中)/(上中).按初治涂阳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A1组合药批号0507061,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强化期1个月结束后,患者来领取第2个月强化期药时,笔者发现患者面部暴露部分皮肤出现进行性色素沉着.患者自述无异常感觉及其他不适,继续强化治疗1个月,强化2个月后来复诊,患者局部皮肤颜色继续加深呈褐色.2个月末痰菌转阴实施继续期治疗HR,治疗1个月后,患者面部颜色逐渐减退恢复正常.

    作者:马若梅;朱红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有特异性的声像特征.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直观、准确、简便的手段.

    作者:管雯娜;多涛;王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夏1995-2004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1995-2004年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原发耐药率由1995年的54.5%下降至2004年的47.1%,异烟肼(INH)由1986-1994年的8.9%降至1995-2004年的4.2%,利福平(RFP)由5.9%下降至5.0%,吡嗪酰胺(PAS)、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均明显上升.结论 1995-2004年宁夏结核分支杆菌原发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李静;顾才宏;张丽玲;高英;蒋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骨折具体类型分别采用吸收螺钉、松质骨拉力螺钉,T型、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内固定,有平台塌陷采用植骨填充.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2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按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2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结论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手术内固定仍为首选,手术时间在伤后2周内为宜.

    作者:丁跃华;王久林;付军;田宁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性盆腔结核5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治疗的50例盆腔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结核多发于育龄妇女,临床症状复杂而多样,多表现为腹痛、原发不孕、盆腔包块及结核相关症状,病程长,易误诊.结论 临床医师需提高诊治水平,对育龄妇女有腹痛、盆腔包块、乏力、消瘦、停经及月经不调,以及伴有结核症状者要考虑盆腔结核.通过全面检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提高妊娠率.

    作者:石海霞;闫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特制的环形吻合器对22例重度痔行痔上黏膜环切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2.5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天,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脱垂性痔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建平;郝青义;杨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缺血性肠炎的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 , IC) 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是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本病病因复杂,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是本病常见的病因,以老年人多见,其他病因及各种诱发因素可促使或加重本病的发生.本文拟将缺血性肠炎的发病因素及各种辅助检查的特点加以概述.

    作者:杨晓梅;许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方法 40例孕足月择期或急诊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镇痛,分为两组,试验组(硬膜外持续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组)各20例.试验组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注入0.225%布比卡因、0.005%芬太尼、0.05%氟哌利多复合液2ml/h,对照组按需每次肌注哌替啶50mg的方法.观察两组术后4、24、48小时疼痛、镇静评分,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试验组镇痛、镇静效果及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好,且能促进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慧贤;陈夏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后伴发抑郁情绪发生率及性别差异,观察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1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测试,统计其发生的百分率及性别差异;对伴发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4周,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脑卒中患者患病后普遍存在抑郁情绪,男、女患者伴发率有显著性差异,但抑郁程度无差异,帕罗西汀对治疗其抑郁情绪疗效确切.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症状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和药物治疗是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身心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占龙;徐学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每月给药1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月后判断疗效,并与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2个月后105块皮损治愈68块,显效30块,好转7块,有效率99.04%.对照组101块皮损,治愈45块,显效40块,好转6块,有效率90.09%.两组对照,χ2=8.21,P<0.01.结论 得保松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瘢痕疙瘩较醋酸强的松龙效果满意.

    作者:李颖;王娟;刘先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对40例Ⅰ-Ⅳ期肺癌病人进行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处方剂量2-6Gy,每周3-5次,总量60-72Gy;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肺癌病人40例,DT1.8-2Gy/次,1次/天,总量60-70Gy;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CR+PR)35例,占87.5%,其中CR8例占20%,PR27例占68%,临床症状改善率96.7%,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为13.5%;对照组:治疗有效(CR+PR)31例,占77.5%,其中CR3例占7.5%,PR28例占70%,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1.63%,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对比,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改善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症状改善率,与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法比较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易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肺癌新的放疗方法.

    作者:袁葆琳;师卫华;张涛;罗建奇;梁海田;李咏梅;张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吴忠市回汉族孕妇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测定比较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回、汉族孕妇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孕妇合理膳食.方法 分别采用光电比色法、酶免分析法对161例回、汉族妊娠妇女进行了血钙(Ca2+)、血磷(P)、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测定.结果 回、汉族孕妇BALP分别为20.70±8.92和18.80±5.71,TRACP为7.94±2.19和7.24±2.84;而且BALP活性随孕周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TRACP活性随孕周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血Ca2+、血P孕期无显著变化.结论 测定妊娠期妇女血清中BALP和TRACP有助于了解孕妇骨代谢状况,对孕妇钙营养的监测有很大帮助.

    作者:赵伟明;赵经川;刘贺荣;刘学英;张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晚期癌症疼痛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于209例不同疼痛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CR35例,PR103例,MR57例,NR14例,CR+PR为66.02%.结论 不正规疼痛治疗,缓解率低,而三阶梯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疗效肯定.

    作者:陈芳;陈志荣;雷红;吴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21例,切除肋间臂神经5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3例,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2例病人有感觉异常.结论 在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雍海宏;墙华;杨晓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宁夏2003-2006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宁夏2003-2006年度流感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宁夏流感流行情况,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为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汇总流感监测点的流感样病例数、就诊人数和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用鸡胚、MDCK细胞、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2003-2006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2338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0.92%,采集标本851份,标本采集率36.40%,分离到H1、H3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56株,阳性率为6.58%,以H1(42.86%)、H3(39.29%)亚型为主,与我国的流行株一致.病毒分离与流行病学监测都显示呈冬季高发的特点,宁夏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结论 宁夏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基本达到了监测的目的,满足了流感防治工作的需要.

    作者:张银豪;王冬;刘明智;彭春珍;张文胜;詹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结膜尖锐湿疣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已婚,因左眼角发现赘生物1个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感觉左眼有异物感瘙痒不适,有小米粒大小新生物逐渐增大成菜花状,闭眼时异物感明显,时有出血.体检:左眼内眦角泪阜处可见一淡红色菜花新生物,有蒂,质软,触之易出血,球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局麻下行赘生物切除.病理检查:表层细胞有角化不全,棘层明显增厚,有乳头瘤样增生,棘层细胞出现凹空细胞,胞浆空泡状,真皮乳头及乳头下方内血管扩张、增生、扭曲,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眼结膜)尖锐湿疣.追问病史,患者6个月前,曾因外阴赘生物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根据病史,眼部赘生物的形态结合普通病理结果确诊为尖锐湿疣.

    作者:张建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6例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使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两组对症支持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56例有效率为91%;对照组52例,有效率为55.7%,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更昔洛韦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马桂霞;马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