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胶质瘤术后间质性内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东明;樊继军;董磊

关键词:脑胶质瘤, 间质性内化疗
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应用间质性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置Ommaya化疗囊,术后1周后定期行间质化疗,每周1次,连续6周.结果 随访3年,显效11例,有效2例,1年生存率100%,2年生存率84.6%,3年生存率84.6%.结论 间质性内化疗对治疗脑胶质瘤有明显临床疗效.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目的 应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流异常改变,探讨其对2型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A组为2型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B组为单纯2型DM患者60例,C组为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生化指标;对下肢血管均做彩色脉冲多普勒检查,观察频谱形态,测定峰值流速(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测定四肢血压,计算踝肱指数(ABI).结果 (1)A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2)A组ABI明显减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Vmax明显增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3)ABI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P<0.05 ,P<0.01).结论 (1)2型DM较正常人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2)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时,ABI、Vmax是评估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3)彩色脉冲多普勒对诊断2型DM下肢血管病变、预防下肢坏疽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晓敏;李玲;于丽萍;张丽;李仁达;周海燕;曾斌;刘惠莉;牛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内侧副韧带损伤中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月对收治的1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Ⅲ度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软骨、滑膜及半月板等损伤,不切开关节,局部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 11例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均未切开关节,治疗后随访6-14个月,优良率90%.结论 关节镜下能明确诊断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也使手术的方式及切口的选择更加合理,避免不必要的关节切开.

    作者:刘会银;刘昱江;徐向阳;胡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后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符合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50例新生儿定期进行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 50例HIE中EEG异常35例,异常率70%,BAEP异常率65.5%.结论 EEG与BAEP能客观、敏感反映HlE后大脑不同部位生物功能和病理生理的变化,对早期诊断HIE,估计预后,协助临床诊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郑锦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银川市某银行视屏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视屏作业人员的调查和分析,探讨视屏作业人员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职业人群的职业危害,控制职业紧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宁夏某银行工龄在1年以上的108名视屏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视屏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因素的强预测因素有工作负荷、工作责任、家庭和(或)工作平衡等;紧张反应的强预测因素有工作组织满意感、心理满足及躯体不适.视屏作业人员紧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忍耐性、应付策略、控制源、吸烟指数.结论 视屏作业人员的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受诸多背景因素、中和缓解因素的共同影响.

    作者:陈楠;宋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银川市兴庆区2004-2005年碘盐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银川市兴庆区碘盐分装、批发企业及居民户食用碘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2004-2005年我市区碘盐分装、批发企业及居民户碘盐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两年碘盐总合格率为99.2%,其中,2004年为100%,2005年为98.5%,两年有显著性差异(χ2=4.27,P<0.05).碘盐分装、批发企业监测碘盐批质量合格率达95.4%.居民户监测碘盐,未发现非碘盐,碘盐覆盖率高达100%,碘盐合格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99.2%.不同品种碘盐均值不同.结论 两年监测结果显示, 我市区抽样检测食盐均为碘盐,两年碘盐总合格率高达99.2%,2004年高于2005年.碘盐分装、批发企业监测碘盐批质量合格率(均匀度)高,居民户抽检各种碘盐合格率高.

    作者:刘晓青;于明哲;马永平;李晶;徐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和食管手术后的心血管并发症

    目的 通过对719例肺和食管肿瘤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分析,探讨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0-2004年内因肺肿瘤和食管肿瘤行剖胸手术的患者719例,统计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 本组共有72例出现不同的心血管并发症.年龄大于60岁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的病人(P<0.05);术前肺功能差组以及低氧血症组发病率高于肺功能正常以及无低氧血症组(P<0.05);肺手术中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后的(P<0.05);肺叶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高于肺锲形切除术后的(P<0.05);结论 开胸手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包括患者年龄、术前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吻合口部位和麻醉技术密切相关.

    作者:吴文基;方丹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IV抗体阳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术前及待娩产妇、需输血或介入治疗、需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等患者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对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再复检(初筛试剂加另外一种试剂),其检测结果如为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免疫印记法(WB)确证.结果 25976患者中HIV感染者6例,均为30-46岁青壮年,以农民及流动人员为主,均非本市籍人;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其次是性传播.2004年检出抗-HIV阳性者1例(检出率为0.1‰),而2005年检出抗-HIV阳性者5例 (检出率为0.3‰).结论 医院所有科室都应对有可疑AIDS症状、有相关危险因素的就诊者予以高度重视,将其列入HIV抗体筛查对象,同时要做好AIDS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王菊英;王利新;李义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临床病理学中的研究及意义

    目的 通过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 对3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分析得出结果.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Dukes A和B期(356.5±68.5pg/ml)与C和D期(602.3±128.6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604.1±127.7pg/ml)与无淋巴结转移(355.2±68.79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远处转移(776.3±72.6pg/ml)与无远处转移(434.9±108.5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型:高-中分化27例(427.7±163.3pg/ml),中-低分化(包括未分化和黏液腺癌)12例(579.4±141.2pg/m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李海;杨银学;侍明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3只眼均采用了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的方法.结果 所有303只眼注射麻药1分钟后均达到止痛效果,无须眼球加压按摩,术中未做追加用药,术眼安静,无疼痛感,眼球制动(除个别有轻微眼球转动,不影响继续手术操作),眼压维持正常,手术较安全.结论 经球结膜下球后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副作用小,麻醉显效快速,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邦;陈建宏;潘伟华;高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症4例

    我科2006年2月-7月,前后共检出4名睾丸微小结石症患者,对本病声像图特征及其并发症进行讨论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敏;赵婷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深静脉穿刺针替代传统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16例

    我科自2004年应用深静脉穿刺针治疗16例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的外科切开闭式引流术相比优势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郭健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COBE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行新生儿换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COBE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换血对重度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及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21例有换血指征的重度黄疸患儿分为常规换血组(常规组,n=11)和COBE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换血组(Spectra组,n=10),比较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及全血细胞计数(WBC、RBC、PLT)的差异.结果 常规组和Spectra组换血后TSB均明显减低,P<0.01;常规组WBC、PLT亦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Spectra组WBC、PLT虽较换血前明显降低,但基本在正常范围.结论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换血对降低血清TSB效果确切,且能部分纠正贫血并维持患儿全血WBC、PLT在正常范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政祥;吴远军;刘耐荣;卢庆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腰部横切口手术治疗腰椎结核34例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本组34例均采用腰部横切口腹膜外入路清除病灶自体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切口一期愈合,除1例复发再次手术外,其余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结论 腰部横切口入路行病灶切除术,手术暴露好,病灶清除彻底,容易行稳固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王兰廷;段青和;刘启明;乔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的腔内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均同期行膀胱肿瘤及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和TVBT),平均手术时间为75分钟,全部病例无输血和膀胱穿孔.术后平均留置尿管50小时,37例随访7-54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为13.8%(5/37).结论 BPH患者易并发膀胱肿瘤,TVP和TVBT同期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高危高龄患者.

    作者:陈福宝;冯天云;师宏斌;赵瑞宁;吴海峰;邱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椎骨折脱位73例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治疗中方案的选择.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住颈椎骨折脱位73例,采用牵引治疗29例,Halo-vest架固定23例, Halo-vest架固定下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1例.结果 前期病人以保守牵引治疗为主,自2003年以后,开始采用Halo-vest架固定及颈前路内固定手术.随访51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月.椎体植骨均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死亡5例.结论 采用Halo-vest架固定下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具有固定可靠,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张懋;朱波;陈海军;陆生鹏;王治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特比萘芬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口服加外用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分两组,1组51例患者口服特比萘芬片并外用特比萘芬乳剂,而2组35例患者仅外用特比萘芬乳剂.结果 1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而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48.6%,两组总有效率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特比萘芬口服加外用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汪京峡;王晓馨;徐平;王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2例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自2004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2例,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疗效满意.结果 42例患者中35例获得随访,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摄片38例均达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结论 斯氏针髓内固定容易滑脱、骨折畸形愈合或骨不连.普通钢板治疗效果较斯氏针明显,但与锁骨的正常解剖形态不相符,给手术造成困难.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使骨折易达到解剖复位.功能锻炼时间早,对防止发生肩部畸形及关节僵硬有积极效果.

    作者:刘启明;杜鸿章;王兰廷;马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移植受体的选择

    自1963年Strazl教授在美国完成全球首例人同种异体肝脏移植以来,临床肝脏移植经历了40余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目前治疗诸多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器官保存、外科手术、麻醉与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脏移植的适应症逐步扩大,禁忌症减少[1].

    作者:康玉明;蒙广星;李昭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日均日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采用葛根素等常规治疗方法,分别比较两组7天和14天的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

    作者:程继明;王超;白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17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5例(88.24%),随访时间2个月-8年.远处转移死亡2例, 1例局部复发,存活11例.4例术后10个月-6年继发膀胱肿瘤.结论 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

    作者:徐彦;盖文涛;臧光辉;高嵩;付成军;姜长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