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朱立宏;闵红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麻醉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117例脑动脉瘤实施在DSA下行栓塞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的措施.结果 117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防治脑血管的痉挛和动脉瘤的破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试验中ST/HR斜率及ST段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中ST/HR斜率、ST段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同期进行Bruce方案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且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48例,对其ST/HR斜率、ST段延长、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量,并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大ST/HR斜率和ST段延长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7,r=0.559,P均<0.0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大ST/HR斜率和ST段延长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9,r=0.513,P均<0.0001.结论 大ST/HR斜率及ST段延长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都有临床价值,用大ST/HR斜率比用ST段延长值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敏感,以大ST段延长值比用大ST/HR斜率值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敏感.

    作者:徐方芳;贾绍斌;马瑞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收治11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6例发生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肝功能损害较轻症胰腺炎重,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胰腺炎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多见,损害程度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刘国焰;钟芬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灵武地区成人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灵武地区成人血糖水平及其糖尿病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城乡居民2575例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灵武地区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4.24±0.79)mmol/L,DM标化患病率为3.16%,IGT标化患病率为7.32%;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血糖水平逐渐升高,DM患病率、IGT患病率均逐渐增加,城乡之间DM患病率及IGT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灵武地区成人DM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但IGT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马翚;李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麻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作者:屈文慧;崔建宁;罗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宁夏包虫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包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包虫病患病及其对照开展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有8项,分别是养犬、犬活动情况、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吃洗净后的瓜果、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和挤过羊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养犬、犬活动情况、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是包虫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李丽;闫立民;冯运灵;乔富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35℃.结果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人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均实现较好分离,在0.5-25.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n=5),回收率为93.06%,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01%,低检测限为 0.25ng/ml.结论 本法取样量小,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王健;刘晓峰;徐力生;王惠成;董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报告

    目的 总结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效果.结果 34例随访6-24个月,除1例死亡,余骨折均愈合.其中DHS主钉切割、脱出1例,髋内翻2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较好.

    作者:王彦盛;刘东鹏;姜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ipkin's 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Pipkin's骨折)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1例此类病人,按Pipkin's骨折分型, Ⅰ型2例, Ⅱ型7例, Ⅲ型1例, Ⅳ型1例.按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法,取出游离小骨块1例, 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9例, 全髋置换术1例.结果 随访6个月-6年, 疗效优3例, 良6例, 可1例, 差1例, 优良率81.8%.结论 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按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按个体化原则选用手术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作者:戴福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分析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CT 征象,提高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总结CT 检查方法及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按照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受累血管48支. CT 表现包括:受累血管管壁增厚48支、管腔狭窄46支、闭塞2支,2例并有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正确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能够为TA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平学军;孟淑萍;汪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面积皮肤糜烂病人的护理

    造成全身大面积皮肤糜烂的常见皮肤病,有天疱疮、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药疹等.这些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程较长,常伴有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或合并其他脏器衰竭而死亡.针对以上病人特点,我科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旭霞;潘美萍;郑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并发低血糖反应14例观察与护理

    进行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胰岛素分解代谢降低,食物的摄取和吸收减少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病情.我科通过对14例维持性HD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兰芳;赵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目的 总结1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FI),频谱多普勒观察黏液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反流情况及心脏继发改变.结果 检出黏液瘤12例,均为左房,在外院手术病检后均被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阿秀萍;马世霞;贾武梅;何静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 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分析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果 各项血脂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增高而降低,G4级降至低.在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为G4级患者,其血清TC、TG、HDL、LDL、VLDL、Lp-a、APOA-I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 .降低比较敏感的是HDL和APOA-I,在G2级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血清HDL和APOA-I水平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能可靠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比TC、TG更敏感.

    作者:郑春梅;冯冰;龙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大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大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大肠疾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与术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结肠成像(CTC)癌检出率100%,DukesA、B、C、D、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41.2%、41.7%、100%、41.2%、100%;CTC术前评估肿瘤占肠圈程度与术后大体标本比较<1/2、1/2-3/4、>3/4符合率均为100%;肿瘤纵轴长度与术后大体标本比较<2cm、2-5cm、>5cm符合率分别为100%、76.9%、25%.结论 CTC对大肠疾患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陈勇;杨银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溃疡组与对照组进行询问服用NSAIDs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NSAIDs和Hp这一事件的优势比(OR)来评价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OR值为2.225;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3.635;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的OR值为2.537 ;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为1.996;④单纯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85,单纯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 值为6.10,既服用NSAIDs,且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 值为13.70.结论 ①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机率较不服用NSAIDs的大;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不服用NSAIDs;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比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高;④ Hp感染者同时应用NSAIDs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

    作者:黄李雅;马斌武;任学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部湿性罗音46例(53.49%),66例3岁以上患儿肺部出现湿性罗音12例(1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24例(27.91%),3岁以上合并肺外并发症32例(48.4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病例肺部症状体征较明显,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

    作者:余华;冷倩;王冬宁;张冀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117例脑动脉瘤实施在DSA下行栓塞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的措施.结果 117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防治脑血管的痉挛和动脉瘤的破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立宏;闵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7例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腹水、食欲差、消瘦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卵巢癌,且CA125均高于正常,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中均腹腔放入顺铂100mg,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结论 原发腹膜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的减瘤术和以PPD为主的腹腔化疗是目前治疗原发腹膜癌的好方法.CA125可作为诊断及检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际春;马淑琴;韩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旁疝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关于十二指肠旁疝(PDH)的解剖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例PD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手术证实左侧PDH3例,右侧PDH1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PDH误诊率高,积极手术探查是正确诊断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各治疗3个疗程.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6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11,P<0.05).结论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作者:李天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