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观察

左娟;王雅芳;李英弟

关键词:复方氟米松软膏, 慢性湿疹,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44例,外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2.72%(χ2=5.10,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治疗冠脉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特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塞病变类型为功能性及绝对性、长度≤15mm和>15mm、有开口和无开口及断端为鼠尾状和刀切状,以上各组内PCI成功率分别为90.1%和76.3%、85.2%和72.1%、88.3%和80%、84.2%和55%(P<0.05);闭塞病变的位置、闭塞时间、有无桥血管、有无分支发出、有无钙化、远端有无显影及血管有无迂曲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塞病变类型、长度、有无开口及断端的形状是成功PCI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学虎;张红岩;贾绍斌;余秉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后尿道断裂术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术式选择

    目的 探讨小儿尿道断裂术后尿道狭窄及闭锁与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18例小儿尿道断裂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尿道会师术10例,术后均出现狭窄或闭锁再次手术治疗,多次手术2例.一期造瘘,二期行经会阴或耻骨尿道吻合术3例,术后1例狭窄再次行膀胱镜尿道内切开术,治愈.一期经会阴或耻骨尿道吻合术5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再次手术者.结论 小儿后尿道断裂患儿应采用一期经会阴或耻骨尿道吻合术,条件不许可的地区应采用一期膀胱造瘘,二期行经会阴或耻骨尿道吻合术.尿道会师术不适用于小儿后尿道断裂.

    作者:周雪鸿;柳琪;田选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输尿管终端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终端疾病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输尿管终端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输尿管终端疾病的声像图各有其相应的特征,可作为诊断标准.结论 基于输尿管终端的解剖特点,有多种疾病好发于此,其声像图特征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铖;袁晓春;夏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兔胸段脊髓损伤后不同组穴的针刺血清对体外脊髓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后针刺不同组穴的血清对体外神经元培养的影响,找出佳治疗穴组.方法 用改良的ALLEN'S致伤法,造成T11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按不同组穴(A1、A2、A3)进行电针治疗,于电针治疗第13天取针刺血清,同时设立造模组(C)、空白组(D)、正常组(E)、胎牛血清组(F)作为实验对照.以各组血清制备培养液,对胎兔的脊髓神经元细胞进行培养,72h观察单细胞树突的长度.结果 单细胞核实的长度,A1组(145.39±65.20),A2组(93.72±52.06),A3组(100.93±58.10),C组(64.65±47.01),D组(76.43±50.32),E组(79.37±43.94),F组(99.78±56.85).结论 电针3组穴对胸段脊髓损伤后的血清均有积极影响,督脉穴组对胸段脊髓损伤后血清的影响为显著.

    作者:宋秀娟;陈晞;汪洋;孙双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成功妊娠2例

    我院于2008年5月开展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实施的2例患者获成功临床妊娠,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蓉;刘春莲;吴昕;赵君利;哈灵侠;景万红;杨海燕;姜银芝;徐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TIA患者30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 行DSA检查30例中21例(7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15例(50%).结论 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史丽娜;范学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胎盘早剥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的发展过程和危害性,以重视胎盘早剥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47例胎盘早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产妇治愈,新生儿存活42例,4例胎死宫内,2例行子宫切除;新生儿死亡1例,产妇死亡1例.结论 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婴生命,要重视产检,治疗妊娠合并症,一旦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彩霞;肖苗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QOL),以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探讨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进行生存质量的测量与评价,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其八个纬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QOL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乏力、病程.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QOL的诸多因素中经济收入、乏力和病程是主要因素.

    作者:乔慧;任彬彬;刘秀英;吴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时期封闭治疗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封闭治疗对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63例,根据发病距初次神经封闭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84例,发病≤6d行神经封闭治疗;B组79例.发病至神经封闭治疗6-26d.两组病人根据疱疹部位选择硬膜外、椎旁、神经干神经封闭治疗或皮下浸润,封闭液为神经妥乐平3.6NU、罗哌卡因50mg、维生素B120.5mg加生理盐水至15-20ml,以疼痛6点行为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B组92.4%(P<0.01).结论 早期行神经封闭治疗对预防老年人发生PHN疗效确切.

    作者:刘明舟;崔燕;马斌;贺晨霞;曹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时间开始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佳开始时间.方法 将8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第3天开始治疗组,2组为第7天开始治疗组,予高压氧治疗10d,于生后第3天及生后第20天采用NBN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组患儿于生后第20天NBNA评分明显高于2组,经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压氧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在生后3d内开始.

    作者:徐力平;叶沿红;杨波;杨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胸外心脏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心肺复苏模型对106名医务人员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胸外按压循环周期越多,出现按压偏轻的人数和次数也相应增多.结论 为了提高CPR的有效性,在临床工作中实施CPR时,每4-5个循环周期应更换按压者.

    作者:巴延钦;马玉华;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论断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资料齐全并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术前症状及MRI颈脊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按JOA评分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改善率与术前MRI显示颈脊髓受压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构成正相关关系(P<0.05),即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症状改善差;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明显,症状改善好.手术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拯;黑龙;丁惠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对胃癌术后消化道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全胃切除术后分别采用袢式空肠代胃术及郝氏法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饮食情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袢式空肠代胃术相比.郝式法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后手术时间相当,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进食量、体重、血浆蛋白、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郝式法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优于袢式空肠代胃术.

    作者:犹东;闫小刚;王佳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亢性肝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甲亢性肝病(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143例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1)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0.5%,年龄越大,甲亢病程越长,肝损害发生率越高(P<0.05);(2)肝损害症状多数轻微(63.4%)或无症状(25%),食欲大多数正常或亢进(57.7%);(3)A组患者血清ALT、AST、TT3、TT4水平和平均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甲亢容易合并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密切相关,甲亢性肝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作者:张祥芳;张如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4例获随访2-4年,均存活.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舯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化疗.

    作者:李金平;郭卫东;吴立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5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以空腹血糖(mFBG)<7mmol/L为目标,并监测早餐后2h血糖(mFPIG),午餐后2h血糖(mFP2G)和晚餐后2h血糖(mFP3G)计算1d 4次血糖样本的标准差(SD),以及高和低血糖之差(△).观察两组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血糖波动小.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预混胰岛素更利于血糖的平稳,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波动影响更小,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李艳萍;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肥厚型心肌病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索更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49例HCM住院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MRI)、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CAG+LVG)特点.结果 49例ECG均为窦性心律,其中4例正常,45例分别表现为左室高电压、ST-T改变、T波深倒而双肢对称、Q波窄而深及各种心律失常,6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ECG显示V3-5R波振幅增高伴V2-6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49例UCG检查发现室间隔、心尖部不对称增厚;1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核素分布异常;7例MRI均显示室间隔或心尖部心肌肥厚,室间隔厚可达30mm.结论 凡中、青年患者出现不典型胸痛、晕厥,体格检查发现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伴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ECG有缺血性ST-T改变和(或)异常Q波,但临床上难以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瓣膜病来解释者,应考虑HCM,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近年来冠脉多排螺旋CT(MSCT)对HCM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作者:余秉东;胡建华;贾绍斌;张学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白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张俊华;赵海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宁夏南部山区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南部山区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儿童青少年先心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机会.方法 对宁夏南部山区部分中小学生、托儿所、幼儿园幼儿、地段入保婴幼儿,共10041人进行调查(包括初筛和复诊).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出先心病病例46例,总患病率为4.58‰.以室间隔缺损多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回、汉族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夏南部山区儿童先心病的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年龄、性别与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有金;陈家华;魏艳华;李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糖调节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调节异常的患病情况.方法 所有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IG),对其中FIG<7.0mmol/L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128例冠心病患者单纯FIG检测糖尿病检出率为20.3%,糖调节受损率为16.4%;结合 OGTT方法诊断的糖尿病检出率为52.3%,糖调节受损率为30.5%.如果不进行OGTT检测,32%的患者将不能被诊断出糖尿病,14.1%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将被漏诊.结论 冠心病患者多合并糖调节异常,需进行OGTT检测对其糖调节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作者:杜建军;张红霞;张彦宁;韩建勤;方丽华;胡守琪;张建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