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静;张嫣平;王光俊;李萍;陈志明
目的 建立稳定持久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为青光眼的各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10只,单纯烙闭右眼3支上巩膜静脉;手术加药物组10只,烙闭右眼3支上巩膜静脉合并烙闭处结膜下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两组左眼均为对照眼.两组于术后分别测术后即刻、术后1h、1d、1、2、4、8周的眼压,并观察两组眼术后局部表现.结果 单纯手术组于即刻、术后1h、1d、1、2周眼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眼压(9.85±1.06)mmHg,8周(9.31±0.85)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加药物组于术后即刻、术后1h、1d、1、2、4、8周的眼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烙闭上巩膜静脉合并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方法制作的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操作简单,高眼压维持时间较长,成模率高,为较理想的慢性高眼压模型.
作者:付金京;马雅玲;何立东;强小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73 例 (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 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 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作者:邹刚;邹文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治疗屈光不正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安全性及有效性[1],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
作者:贾沁;聂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 持续开展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在实施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防治、防治资源利用及危险行为和态度等相关内容问卷调查,从而评价同伴教育效果.结果 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使参与活动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服务知晓情况及行为意识均有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14.3%提高到37.9%,增长了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P<0.05);传播途径知晓率从实施前的39.3%提高到78.6%,增长了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P<0.05);实施前有56.3%(79/140)实施后有85.0%(119/140)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结论 在校外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玲;杨炬;查干花;马光明;蒋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注射液对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例ASAI-Ⅱ级择期全麻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HSH 40注射液组(n=10)、对照组(n=10),检测止血带充气前及放气后5、10、20min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与充气前对比,患者血清LDH在放气后5min下降,10、20min逐渐恢复,血清MDA在放气后5min升高,10、20min逐渐恢复,两组的LDH和MDA含量在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PK两组在松止血带前后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行下肢骨科手术时使用止血带,患者血清LDH和MDA有一定变化,松止血带后5min内影响大,为一过性改变;和对照组比较,HSH40对MDA、LDH、CPK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马金孝;杨玉东;海克蓉;宋阳;李淑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周围骨质的差异.方法 选取14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使用马血清加醋酸泼尼松龙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于激素注射完毕6周后,检测兔股骨头、小转子、髋臼的空骨陷窝率、骨髓的脂肪细胞直径与面积,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股骨头、小转子、髋臼骨质中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动物的股骨头、小转子、髋臼的空骨陷窝率、骨髓脂肪细胞面积与直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中股骨头组、小转子组、髋臼组三组间在空骨陷窝率(F=131.125,P<0.05)、骨髓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F=41.114,P<0.05)、骨髓脂肪细胞直径(F=34.232,P<0.05)、骨组织中VEGF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组与小转子组在骨髓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P>0.05).结论 激素对兔髋关节周围骨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股骨头、小转子、髋臼骨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作者:巩凡;程锁利;白志刚;牛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同心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的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同心县2005-2010年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49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9.82/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是乙型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4.32%、30.44%、15.84%;乙类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有上升趋势,梅毒和淋病发病率从2005年的1.93/10万、1.10/10万上升到2010年的8.11/10万、3.04/10万.结论 乙型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是本地主要乙类传染病,今后要加强对这些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要加强梅毒和淋病防治工作,以减少乙类传染病的危害.
作者:王生全;李明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葡萄膜炎的发病情况、病因及临床类型.方法 收集葡萄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2例葡萄膜炎患者中,前葡萄膜炎132例(56.8%),全葡萄膜炎51例(21.9%),后葡萄膜炎40例(17.2%),中间葡萄膜炎9例(3.87%).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共134例(57.7%),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34例(女4例,男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41例(女26例,男 15例),Behcet病16例(女 5 例,男 11 例),其他35例.不明原因者98例(42.3%).结论 在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中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为常见的类型,其中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 病多见于男性,而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多见于女性.
作者:陈浩;李勇;盛迅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查明中毒原因,为今后防治急性中毒事故发生提供控制措施.方法 对中毒事故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采用MX6多用气体检测仪测定工作场所化合桶装料口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结果 中毒事故发生13h 40min后,测得21#化合桶H2S浓度静止状态下为1.06mg/m3,搅拌状态下为22.16 mg/m3,其他桶口未检出.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例中毒死亡,3例重度中毒,18例轻度中毒.结论 原材料锰矿粉中含负二价硫离子(S2-)超过1.2%,职工违章操作、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缺陷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作者:李永宁;薛秀琴;侯启洪;张兴玉;王文柱;郭中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病程长短对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7例95眼,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两组,其中>10组(糖尿病病程长于10年)39例54眼,<10组(糖尿病病程短于10年)28例41眼,另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异系数检查.结果 三组比较,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10组、<10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在糖尿病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且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王心凤;张奇;马雅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情况,随访时间1-28个月.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01±0.61)kPa(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2.497±0.141)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李静;齐向前;邹文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对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进行个体化视网膜光凝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充分散瞳后,做眼底荧光造影或眼底彩照,选择68例中度NPDR运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把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标准化、数据化、图形化.结果 68例中度NPDR患者分为两组,A组存在微血管瘤且4个象限中的任何1个象限≤9个视网膜内出血点,B组不仅有微血管瘤且具有下列任何1项:①4个象限中任何1个象限中有10-19个视网膜出血点;②只有1个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依据糖尿病筛查检查系统A组为30例未进行糖尿病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38例中对12例进行了个体化的视网膜光凝治疗.结论 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测出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轻、中、重度的全身分级,为中度NPDR视网膜个体化光凝治疗提供重要理论技术支撑作用.
作者:杨荣;张西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双联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计数、5d内复合终点事件.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三联组明显下降(36.21%与45.74%比较,P<0.05),出血并发症比双联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5.3% vs 2.6%);5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三联组低于双联组(1.8% vs 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有助于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马志刚;宋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和地塞米松抑制兔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方法 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即MMC组,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双眼均行LASEK.MMC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在术中一次性应用0.02% MMC、生理盐水棉片湿敷术区60s,地塞米松组术后用0.1%的地塞米松眼液滴双眼3个月.术后早期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1周、1、3个月观察Haze的形成情况,并行角膜光、电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查,扫描电镜检查MMC组角膜内皮细胞和晶状体.结果 术后三组间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MMC组和地塞米松组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其中MMC组轻(P<0.05).光、电镜及PCNA示:术后不同时期MMC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均受抑制,纤维排列较整齐;而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前基质细胞增生活跃,纤维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尤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三组间均未发现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 MMC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细胞的增殖而减轻Haze,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防治角膜Haze的理想药物.
作者:马雅玲;李娜;侯力华;史琴;王玮玲;张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与切削百分比的关系.方法 利用Orr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20例240只眼LASIK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值,统计分析术后后表面Diff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特点及其与裸眼视力(UCVA)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切削百分比>20%组,术后1年平均前凸(0.052±0.008)mm,而切削百分比<10%、10%-20%组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分别为(0.034±0.007)mm、(0.043±0.005)mm.切削百分比>20%组术后1、3、6、12个月较<10%和10%-20%组Diff值均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Diff值与术后UCVA呈负相关(r=-0.471,P<0.05).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前凸,切削百分比越大前凸越明显,且切削百分比≤20%较为安全.
作者:杨默迟;马雅玲;庄文娟;梅惠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筛查标准及治疗模式.方法 对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 000g的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ROP发病率为17.6%,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不规范吸氧可能增加 ROP的发生.结论 低孕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作者:毕小军;张芳霞;徐伟刚;哈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患者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的意义.方法 研究接受LASIK手术25位患者50只眼,采用球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联合PAS染色,观察术前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结膜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术后7例患者14只眼表现为干眼组(CDEG).观察5个高倍视野的杯状细胞数量,CDEG组6.07±2.12,明显减少,无干眼组(NDEG)103.83±9.51,P<0.01.CDEG组鳞状化生分级平均秩次31.64明显高于NDEG组的平均秩次23.11,P<0.05.结论 IC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及鳞状化生与LASIK术后干眼有关.
作者:哈文静;徐惠芳;邹文青;贾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 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目的 基因已与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与已知目的 基因序列及载体序列相符,证实了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结论 重组质粒hSOD1cDNA- pGBKT7构建成功.
作者:马大伟;陈桂生;杜彦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致盲性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从而视力下降甚至终身失明[1].如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得到持续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这就要求患者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认真遵从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加之受一些家庭或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出院后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致使疾病反复,导致视野损害加剧、视力严重下降,甚至终身失明.为了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率,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致盲率,我们对6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李霞;马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钾(KOH)涂片镜检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了解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取5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标本,作KOH涂片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KOH涂片镜检法和真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8.62%(17/29)、52.94%(9/17),两者的真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份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3属3种真菌,其中镰刀菌属、暗色孢科真菌、酵母菌分别占35.29%、11.76%、5.88%.结论 KOH涂片镜检法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简单、有效方法,镰刀菌和暗色孢科真菌是宁夏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刘青霞;马欣泽;盛迅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