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豪;杨长青
肝纤维化如能作出早期诊断、及时评估其病情的进展情况,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形态学检测向功能形态学检测方面和分子影像学检测方面转变,使其在肝纤维化检测和评估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
作者:陈克敏;柴维敏;李卫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对HC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86.5(60~120)个月随访过程中,89例患者中35例发生HCC,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6.9%、40.4%.4例有丙型肝炎家族史、12例有HCC家族史和7例有饮酒史的患者均在随访中发生HCC.89例中50例存在肝脂肪变患者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4.6%、51.0%;39例无肝脂肪变的患者第5、第10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7%、2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脂肪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肝脂肪变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率低于无脂肪变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的ALT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非HCC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HCC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和肝脂肪变与HCC独立相关.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个缓慢进行性疾病,HCC是其重要并发症,肝功能分级和肝脂肪变是HCC发生的高危因素,饮酒和HCC家族史对HCC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脂肪变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加快,应定期筛查以降低HCC发病的危险.
作者:吴赤红;田庚善;徐小元;于岩岩;黄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血清ALT水平升高是存在组织坏死性炎症活动的标志之一,因此ALT水平正常一般被认为预示着肝脏组织正常或肝损害处于组织学静止状态.
作者:袁平戈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小凹蛋白-1的动态变化及与其肝纤维化程度、门静脉压力的关系,探讨小凹蛋白-1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作用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构建二甲基亚硝胺致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的1、2、3、4、6周,病理组织学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及测定门静脉压力(PVP),放射强度测定法检测肝硬化组织中eNOS活性,免疫沉淀与Western blot检测小凹蛋白-1和eNOS蛋白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结果 造模过程中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至第4周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其后逐渐减轻;免疫沉淀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eNOS和小凹蛋白-1可免疫共沉淀,且小凹蛋白-1与eNOS的结合可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小凹蛋白-1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PVP呈显著正相关(r=0.967,P<0.01;r=0.922,P<0.01);NOS与肝纤维化程度、PVP呈显著负相关(r=-0.973,P<0.01;r=-0.947,P<0.01).结论 小凹蛋白-1作为eNOS的一个负调控因子,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徐波;朱光辉;翁杰锋;蔡文松;夏金堂;李书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针对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抗血吸虫治疗、戒酒等.
作者:尤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1α,25-二羟维生素DB3B [1α,25-(OH)B2BDB3B]对HepG2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3A4(CYP3A4)的诱导特点,为药物代谢研究建立简便高效的细胞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个浓度的1α,25-(OH)B2BDB3B(0.10、0.25、0.35 μmol/L)加入HepG2细胞中,分别在培养24、48、72、96 h时,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CYP3A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P3A4蛋白的表达.结果 3个浓度的1α,25-(OH)B2BDB3B对HepG2细胞无毒性作用.未经1α,25-(OH)B2BDB3B诱导的HepG2细胞CYP3A4 mRNA的表达很低,3个浓度的1α,25-(OH)B2BDB3B在诱导的第24小时未见到CYP3A4 mRNA表达增高;在48 h,3个处理组的CYP3A4 mRNA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20%、134%、200%;72 h达174%、254%、420%;96 h为258%、450%、370%.未经诱导的HepG2细胞CYP3A4蛋白的表达很低,在3个浓度下,诱导后的第24小时未见到CYP3A4蛋白表达的增高;在48 h,0.10 μmol/L组未观察到诱导表达增加,0.25 μmol/L组和0.35 μmol/L组诱导倍数分别为1.2和2.2;72 h各浓度处理组诱导倍数分别达1.8、3.4和6.5;96 h分别为4.1、6.1、7.2.结论 1α,25-(OH)B2BDB3B可以较好的诱导HepG2细胞中CYP3A4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表达,可应用于CYP3A4酶被抑制导致的药源性肝损害或其他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研究.
作者:李爽;缪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97例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就诊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肝功能异常或肝病表现就诊为主(74%).97例(100%)患者均有肝脏损害,44例(45%)神经系统异常,95例行K-F环检查患者中63例呈阳性;94例行血铜蓝蛋白检测患者中,91例降低,3例正常;37例患者行24 h尿铜检测,其中>100 μg者25例.17例行病理检查的患者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其中8例有脂肪变性,3例有糖原累积样改变.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以肝病表现为主,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检查在早期诊断中均存在一定困难,肝脏病理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陆怡;王晓红;王建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信号通路在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α-异硫氰酸萘酯50 mg/kg一次灌胃建立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灌胃后24、48、72 h肝组织中Egr-1、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结果 24、48、72 h模型组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24、48 h模型组肝组织中Egr-1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72 h模型组肝组织Egr-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间点模型组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则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存在以Egr-1为起始因子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引起肝细胞损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在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信号通路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丁艳;赵雷;黄志华;梅红;彭罕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制作是肝硬化疾病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制作方法较多,其中以CCl4诱导法为普遍,但由于大鼠对CCl4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导致模型制作时死亡概率高、成型率低.本研究通过监测大鼠体重变化,了解大鼠对四氯化碳反应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体重变化调整CCl4剂量,以减少大鼠死亡概率,提高模型成功率.
作者:王志斌;黄智铭;王金金;吴金明;陈向荣;吴建胜;张启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一、糖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方法糖组学是研究糖链的表达、调控和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是继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提出后应运而生的概念.
作者:张豪;杨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丹参素、黄芩甙、黄芪、三七总皂甙4种中药单体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秋水仙碱为对照,将4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观察HSC活化增殖周期、细胞凋亡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肝组织形态显著改善,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MDA、羟脯氨酸含量及TIMP-1、TGF β1表达亦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升高,丹参素组作用强,黄芩甙组、黄芪组次之,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四种中药都能抑制HSC活化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HSC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丹参素、黄芩甙、黄芪作用较强.结论 四种中药均能减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丹参素作用强,黄芩甙和黄芪强于三七总皂甙.机制可能是这些中药能通过下调TGF β1抑制HSC活化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HSC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调TIMP-1/MMP-1比值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其沉积.
作者:李欣;彭小东;张文利;戴立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干扰RNA(siRNA)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3 d 1次,连续6周;预防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CTGF siRNA,连续6周;治疗组:皮下注射CCl4 2周,随后给予CTGF siRNA及CCl4 4周;对照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对照siRNA,连续6周;空白对照组: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6周.用HE和Sirius red染色评估大鼠肝组织学变化,RTPCR或(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TGF、Ⅰ与Ⅲ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Ⅲ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模型组及对照siRNA组大鼠肝组织CTGF、Ⅰ与Ⅲ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及治疗组由CCl4诱导的CTGF mRNA和蛋白表达及Ⅰ与Ⅲ型胶原、层黏连蛋白mRNA表达分别下调76%±8%、95%±2%、74%±8%、78%±8%、31%±7%和80%±3%、93%±3%、57%±6%、59%±10%、43%±9%(F值分别为68.630,21.234,24.219,16.315和9.716,P值均<0.01),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大鼠外周血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经门静脉注射CTGF siRNA能显著抑制实验大鼠肝CTGF基因表达,由此通过阻止细胞外基质积聚而缓解肝纤维化.
作者:李光明;李定国;谢青;史毅;姜山;周慧娟;陆汉明;金由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汇管区与肝小叶内纤维化;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
作者:刘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长期以来,肝纤维化的诊断离不开肝穿刺肝活组织检查,但具有许多明显不足,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简单且易推广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1].
作者:陆伦根;曾民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己酮可可碱(PTX)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早期应用PTX可减轻肝脏损伤和炎症反应,且在治疗肝纤维化时不良反应很少.本研究通过检测PTX治疗前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Ⅰ、Ⅲ型胶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干扰素(IFN) γ,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PTX在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熊莉娟;李淑莉;罗端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肝纤维化仍是肝脏病学领域里的热点问题之一,与肝纤维化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迅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贾继东;吴晓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基因是PRLs家族重要成员之一,与某些肿瘤侵袭转移有关[1].近研究发现,PRL-3基因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2],但目前尚不清楚PRL-3基因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
作者:范钰;张尤历;张炜;吴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国是肝病高发地区,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达3000多万人,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肝纤维化.如未接受适当治疗,20%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作者:徐列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炎时反复的肝细胞坏死,主要是碎屑样坏死和桥样坏死引起肝网状支架塌陷,使肝细胞不能沿原有网状支架再生修复(一期愈合),而导致肝星状细胞(HSC)增生,产生细胞外基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再生的肝细胞共同修复(二期愈合),其结果是肝脏纤维结缔组织总量增多,即肝纤维化.
作者:胡锡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 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在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分别采用克隆形成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比色法等检测细胞存活率、survivin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变化和Caspase-3活性.结果 在2Gy照射下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存活分数分别为0.43±0.01与0.70±0.02,SMMC-7721较HepG2放射抗拒.γ射线对SMMC-7721细胞的G2/M期阻滞时间较HepG2细胞长(48 h对24 h),在阻滞峰各剂量点SMMC-7721细胞的G2/M期比例也更高.γ射线可上调两株肝癌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照射后48~72 h,SMMC-7721细胞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pG2细胞(t值为2.81~5.20,P值均<0.05).而Caspase-3的活化水平在放射敏感的HepG2细胞中更高(t值为6.05~6.72,P值均<0.01).结论 射线诱导的survivin表达上调及survivin对Caspase-3的负调控可能是SMMC-7721细胞较HepG2细胞放射抗拒的原因之一.
作者:马晓洁;陈晓品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