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何琼;马春霞;高小芳
目的 探讨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76例,根据血清IgA/C3比值分组,比较组间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血肌酐(Cr)、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病理积分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比较血清IgA/C3比值与IgA肾病病理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IgA肾病组较对照组血清IgA、IgA/C3比值水平明显增高.②与IgA/C3<4.5组相比较,IgA/C3>4.5组患者SBP、DBP、MBP、Cr和IgA明显升高,C3明显降低.③与IgA/C3<4.5组比较,IgA/C3>4.5组患者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平均积分明显升高.④血清IgA/C3比值与临床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gA/C3比值与年龄、SBP、Cr和胆固醇呈正相关.⑤血清IgA/C3比值与病理指标相关分析显示,IgA/C3比值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gA/C3比值可能成为鉴别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临床参考指标,同时,血清IgA/C3比值能够反映IgA肾病肾脏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是预测IgA肾病预后的无创性临床指标之一.
作者:周晓玲;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TGF-β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49/60)、61.2%(37/6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异常表达均与淋巴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TGF-β1和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可能协同促进胃癌的演进与转移.
作者:周海宁;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重建髋关节功能,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十分明显,下地活动时间较早,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髋关节脱位,脱位发生率一般在0.25%~6.5%[1],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 .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内异常的钙诱导钙释放.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胞浆内钙诱导钙瞬变及钙调控相关蛋白L-型钙通道(LTCC)表达的变化.结果 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内的钙瞬变(ΔF/F0=12.72±1.13)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内的钙瞬变(ΔF/F0=28.87±2.02,P<0.01);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内LTCC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结论 LTCC表达下调所致心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异常是导致心衰的原因之一.
作者:胡淑婷;白洁;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80例AD患者,80例MCI患者及5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 80例AD患者ApoE ε2、ε3、ε4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1.25%、61.25%、17.5%,80例MCI患者ApoE ε2、ε3、ε4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8.75%、45.00%、1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poE ε4是AD和MCI的共同危险因素和易感基因.
作者:蔡海燕;杨东治;王朝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踝、趾臂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下肢中小型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及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129例T2DM患者的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进行检查,按病程长短及是否有合并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合并症组,比较2组动脉硬化发生情况与ABI、TBI关系及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发生率.结果 129例T2DM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116例,阳性率为89.9%;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为胫前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生率也同前.随着T2DM病程的延长及合并症增加,ABI、TBI值下降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程度加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踝、趾臂指数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坏疽的发生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红;石岩;田向东;张炳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2年银川市及周边儿童体内血铅含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就诊的1 100 名儿童采用钨舟原子吸光度法检测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火焰吸收光度法检测血锌,并对血铅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100 名儿童血铅水平均为(38.57±22.02)μg·L-1,铅中毒检出率为1.26%.儿童血铅水平男童较女童高(P<0.05);蒙族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汉族、回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楼层、住所距车流量大的主要干道、厨房使用燃料等8项是儿童血铅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银川市及周边0~6岁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较2004年银川市调查有明显下降,但仍应引起重视,应采取积极、多样的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防治儿童铅中毒.
作者:王宝珍;谷娟;张慧;孙永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简便、临床易于推广应用的上气道阻塞综合征的诊治手段.方法 分别对60例上气道阻塞综合征患者行整夜Autoset CPAP治疗,通过压力回放了解上气道阻力情况.结果 40例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患者在给予392.3 Pa初始压力水平的Autoset CPAP治疗整夜后,通过压力曲线回放均为392.3 Pa,回访患者发现整夜睡眠打鼾及白天嗜睡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而接受初始压力为784.5 Pa的Autoset CPAP治疗的20例UARS患者,尽管压力曲线回放患者整夜的压力均为784.5 Pa,但患者主诉睡眠打鼾及白天嗜睡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Autoset CPAP对上气道阻塞综合征无诊断价值,但较高的初始压力水平对上气道阻塞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作者:周玮;虎迎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再上皮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 将15只C57小鼠,在背部正中手术形成直径3mm全层性皮肤切除创口,分别在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处死小鼠各5只,收集取材背部创伤区皮肤组织,行HE染色,E-cadherin和K10的免疫荧光检测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常规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第5天时创口未闭合,至第10天创口闭合.E-cadherin和K10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第0天的小鼠表皮组织中弥漫高强度表达,至第5天在再上皮化表皮中表达减低,第10天恢复较高水平表达.E-cadherin和K10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第5天组明显低于第0天和第10天(P<0.05).结论 上皮型钙黏蛋白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再上皮化过程中呈动态下调表达模式,上皮型钙黏蛋白的动态下调可能是通过降低角化形成细胞间黏着连接形成并增强再生表皮的移行能力,参与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再上皮化过程的调节作用.
作者:董俭达;柳勇;徐远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Wnt/PCP信号通路在大鼠缺氧或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百合碱组、低氧+百合碱组,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肺小动脉相应管壁中膜厚度占其管径的百分比(WT%);采用RT-PCR法,从基因水平观察Wnt11、Wnt5a、Dvl-3、DAAM1以及Rho A在缺氧或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低氧组、百合碱组及低氧+百合碱组大鼠的MP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RVHI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低氧组与百合碱组的RV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与低氧+百合碱组的RVH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61);3组的WT%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Wnt11、Wnt5a、Dvl-3、DAAM1、Rho A、mRNA,在低氧组、百合碱组及低氧+百合碱组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5),而低氧组与百合碱组、低氧组与低氧+百合碱组、百合碱与低氧+百合碱组比较,Wnt5a、Wnt11、Dvl-3、DAAM1、Rho A、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氧或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Wnt11、Wnt5a、Dvl-3、DAAM1以及RHOA均处于下调,提示Wnt/PCP信号通路在缺氧或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可能受到某种机制的抑制.
作者:杨桂兰;郑西卫;杨艳娟;訾瑞;程德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蛋白Muts同源6基因(MSH6)、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69例早期(Ⅰ、Ⅱ)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且有随访数据的患者113例做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MSH6及CDX2的表达水平,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MSH6及CDX2的表达水平、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中MSH6阳性率为70.8%,CDX2阳性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CDX2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0.04)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MSH6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0.05);中位生存期为(71.5±6.2)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病理分级(P<0.05)和CDX2表达水平(P<0.05)有关.结论 CDX2表达降低、病理分级较低是早期CR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秀方;王颖;刘亚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大、中型听神经瘤面神经术后保留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9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组)49例,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5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情况.结果 术后2周内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监测组与非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分别为21例(42.9%)、12例(24%).结论 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作者:尚明华;薛浩宇;田继辉;刘仲涛;张富强;王圆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占较大比例,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1].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和照顾者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在患者病情恢复期照顾者起到重要作用,有他们的参与使患者更好地遵守教育指导的计划,同时保证指导的有效性[2].以6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及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自设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指导的需求.
作者:连月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Intrafix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胫骨及股骨端腘绳肌腱均应用Intrafix系统固定,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经过6~12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从术前(52.7±6.8)分提高到(94.5±5.6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Intrafix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ACL,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万钧;赵飞;任磊;黄永禄;温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醋酸甲羟孕酮(MPA)与传统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癌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组,研究组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认知-行为疗法40例,对照组组40例,疗程8周,用QO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入院第2周起,研究组QOL量表分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BT联合MPA可明显增加患者食欲、促进睡眠、减轻疲乏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幅度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丽娜;马自萍;师卫华;马薇春;刘英华;陈素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氧化槐定碱(OSR)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Glu 含量与 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神经细胞培养液中谷氨酸(Glu)的含量,Western blot 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MDA受体NR1亚基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组比较,OSR治疗组(20、5、1.25 mg·L-1)可减少神经细胞培养液中Glu的含量(P<0.05);OSR治疗组(20 μg·L-1)可明显抑制NMDA受体NR1亚基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结论 OSR通过降低 Glu 含量和减少 NR1表达,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鹏;刘瑢;周茹;郝银菊;王淑静;杜娟;余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住院治疗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分为通心络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对照组45例只接受常规治疗.2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P-9的表达.结果 通心络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MMP-9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通心络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下调血清中MMP-9的表达.通心络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从而保护骨架蛋白有关.
作者:邹德奇;黄玉芳;王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宁夏银北地区常见气传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就诊的624例患者中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461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以明确过敏原.结果 检测中阳性率SPT为45.53%,至少一种变应原呈SPT阳性为20%(42/210),2种以上占80%(160/210).其阳性率分布前4位的变应原分别为艾蒿、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主要集中在20~50岁.结论 宁夏银北地区主要吸入致敏原,对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静虹;石君;杨国华;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探讨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 重症患者90例,按28 d生存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选患者记录入ICU第1、3、7天血清RBP值及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患者同时点RBP值与APACHEⅡ评分,进行死亡率与各时点RBP水平及ACAHEⅡ评分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①死亡组入科3、7天RBP水平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科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2组患者入科当日R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死亡率与入科第3、7天RB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入科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入科当日RBP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③以住院死亡率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科第3、7d RBP与预后密切相关(OR分别为14.132、3.957,P值分别为0.000、0.047).结论 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预后,应动态监测营养指标,合理营养,以减少死亡率.
作者:刘辉;何琼;马春霞;高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联合动脉造影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介入治疗术前方法选择、术后疗效评价的指导意义.方法 确诊CAL患者36例,共83个病灶纳入研究.对比不同分型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率差异,探讨两种分型方法与栓塞治疗疗效间的关系,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 CT强化特点符合高流量的18例(50%),中等流量15例(41.7%),低流量3例(0.08%).动脉造影符合富血型20例(55.6%),乏血型11例(31%),动静脉分流型(AVS)5例(13.9%),无门静脉供血型.36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平均瘤体缩小率54.8%,其中富血型瘤体缩小率63.3%,而乏血型21.4%,AVS型57.6%.高流量瘤体缩小率76.2%,中等流量瘤体缩小率53.2%,低流量20.1%,各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型和AVS型均较乏血型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和中等流量均较低流量为高(P<0.05).结论 CHL的CT多期扫描联合动脉造影术前准确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彤;姚建军;王维明;姜荣兴;周攀;王鹤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