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125例手术体会

蒋耀昌;双凤玲

关键词: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如何更好地暴露术野,有效止血,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5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的资料,术中将膀胱切开缝合悬吊于切口上端及两侧的腹外斜肌腱膜之上,暴露膀胱颈口,以肾上腺素盐水封闭,高频电刀环形切开膀胱颈部,再摘除前列腺.结果 125例患者出血量平均60.2 mL,术中、术后无输血,拔管后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结论 应用此方法,可充分暴露视野,止血确切,出血少,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宁夏2011年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域序列分析

    目的 分析2011年宁夏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VP1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宁夏40株EV71分离株进行VP1区全长基因序列测定,并对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1年宁夏40株分离株与A、B、C型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9%~82.7%、81.4%~84.8%、87.2%~93.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95%、96.6%~98%、97.7%~99.7%,与C4a亚型同源性高;VP1区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40株同属于C4a亚型.结论 2011年宁夏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均为C4a亚型,病毒未产生明显的变异,其流行存在多条传播链.

    作者:马学旻;马江涛;陈慧;詹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SCCAg、CK19mRNA与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联合细胞角蛋白(CKs)19mRNA在预测IA2-IB2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IA2-IB2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CIN患者及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患者术前及对照组血清中SCCAg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CK19mRNA的表达,分析两项指标的临床价值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SCCAg较CIN组及健康体检组明显增高;荧光定量PCR检测CK19mRNA检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32.6%)比常规病理检查(12.8%)高;血清SCCAg与CK19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检测CK19mRNA能显著提高IA2-IB2期宫颈癌前哨淋微转移的检出率;联合检测IA2-IB2期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及前哨淋巴结CK19mRNA可能成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发生微转移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马永静;熊英;卜祥静;刘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银质针治疗法与传统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3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分为银质针治疗组、传统治疗组,每组各176例.银质针治疗组给予特制的银质针导热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推拿+毫针针灸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改良下腰痛评分(M-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银质针治疗组有效率89.80%,优于传统治疗组74.4%(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M-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银质针组治疗后以上评分较传统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银质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路刚;袁晓春;胡雨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0例药物性高血压文献分析

    药物性高血压是指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常规药物剂量治病时,由于药物本身作用或该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血压升高,当血压超过140/90 mm Hg时即考虑药物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病因分类中,药物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笔者收集了50例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注意,减少伤害.

    作者:刘学华;常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携带HGF基因的脐带血干细胞异种移植促进烧伤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 HGF)修饰的脐血干细胞局部异种移植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干细胞,并以感染复数(MOI= 100)体外转染Ad- HGF.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脐血干细胞治疗组(A组,n=8),Ad- HGF修饰脐血干细胞治疗组(B组,n=8),空白对照组(C组,n=8).建立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根据不同组别将细胞悬液及生理盐水于创面下多点注射,伤后3、5、7、14、21 d观察创面收缩率并采集创面标本,行HE染色以及创面组织羟脯氨酸的测定.结果 伤后7、14、21 d,B组创口收缩率高于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HE染色显示,3、5 d各组HE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可见B组表皮化明显;21 d B组再生表皮明显厚于其它各组,并可见较多的新生血管和皮肤附属器生成.伤后5 d B组羟脯氨酸升高明显,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GF修饰脐血干细胞异体移植可显著提高烧伤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为烧伤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

    作者:金丽娟;汪玉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FHL1的变化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作者:郑西卫;杨艳娟;侯嘉;杨桂兰;程德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中药漱口对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预防口腔真菌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用10%洁尔阴溶液漱口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未发生口腔感染时用10%洁尔阴溶液漱口,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口腔真菌感染、口腔黏膜抑菌情况.结果 早期采用中药对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漱口,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洁尔阴溶液漱口可预防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口腔真菌感染.

    作者:杜丽丽;李建红;葛利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信念模式对成人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并确立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护理干预模式,评价护理干预对OSAHS合并MS患者各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轻、中度OSAHS合并MS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进行为期24周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讲授行为改变对治疗疾病的意义,分发护理干预指导手册及睡眠背心,制定饮食、运动干预计划并定期电话随访.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腹围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及颈围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重、BMI、腹围.

    作者:王秀兰;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VSD治疗大面积软组缺损合并骨外露患者的护理体会

    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的患者,常因创面广泛或损伤污染重而难以控制感染产生大量渗液,加重病情、延长病程,手术失败率高.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已成为治疗骨科和外科多种复杂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1-2].我院使用VSD治疗四肢创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彦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80例慢性结肠炎行灌肠治疗,根据药物滴速不同,分为120~130滴·min-1、100~110滴·min-1、80~90滴·min-1、60~70滴·min-1组.结果 滴速为80~90滴·min-1的保留时间长,临床有效率高,病变部位在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疗效为显著.结论 应用不同滴注速度的临床有效率,得出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滴速.

    作者:吴雪霞;姚艳丽;吴瑞;张艳荣;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GRP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运动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的分布特点及与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冷水持续灌胃15 d制作IBS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便性状和结肠内膨胀刺激后大鼠的腹肌反射对模型进行评价;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层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CGRP在结肠黏膜下丛和肠肌丛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冷水持续灌胃15 d后大鼠大便呈腊肠状碎块,结肠的腹肌反射阈值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层完整.在黏膜下丛可见大量CGRP阳性细胞胞体散在地分布,在肠肌丛CGRP阳性突起穿行在NeuN阳性神经细胞之间,并包绕NeuN阳性神经细胞胞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BS大鼠结肠CGRP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CGRP在IBS大鼠结肠内表达异常,此异常与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李军平;焦旭文;何仲义;张莲香;韩怀钦;丁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下段肌层厚度对于分娩的意义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区肌层厚度来判断其瘢痕愈合情况,从而为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52例,以剖宫产术后2年为界限进行分组,利用经腹部超声测量所有孕妇的瘢痕区肌层厚度,随访终分娩方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手术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在2年以上者其瘢痕区肌层厚度明显大于2年以内者(P<0.05),但2组间子宫破裂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3例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其成功率92%.结论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袁红梅;宋天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物候期苦豆籽中8种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的 考察不同物候期苦豆籽中8种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以确定苦豆子系列生物碱产业化生产中原药材的合理采收和有效利用苦豆子资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ge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 mL·L-1三乙胺),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和311 nm,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1.结果 苦豆籽中不同生物碱的量随物候期呈现不同规律的变化,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野靛碱的含量从8~10月份递增,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随物候期的变化不大,且苦豆籽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为主要的生物碱.结论 可根据苦豆籽中各生物碱量随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各生物碱的含量为工业化生产不同生物碱而确定苦豆籽的合理利用.

    作者:张福宝;狄天云;王汉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MES)形成是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浓度有相关性.方法 对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120例,再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MES,将其划分为MES阳性组63例与MES阴性组57例,测定2组MMP-9血清浓度,明确其是否与MES阳性有相关性.结果 MES阳性组MMP-9血清浓度明显高于MES阴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3,P<0.05).结论 MMP-9血清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MES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白向东;马瑞莲;杜秦川;沈焱;张淑敏;魏新;李玲;高志嵩;程继明;邓长林;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黄、芒硝外敷辅助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外敷辅助甲蝶氨呤(MTX)及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TX50 mg·(m2)-1肌肉注射,同日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12 h-1,连续2 d;观察组MTX与米非司酮用法同对照组,第5天加用大黄、芒硝外敷下腹部.2组患者均定期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经阴道B超监测附件包块缩小情况,1周后血HCG下降<15%,重复应用MTX.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成功分别为100%、96.7%(P>0.05);血HCG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9.10±4.63)d、(23.03±5.25)d(P<0.05);附件包块消失时间平均分别为(31.43±10.70)d、(60.63±27.42)d(P<0.05).2组患者均仅有轻微恶心,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黄、芒外硝外敷辅助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腹部包块消失时间.

    作者:郭玉娥;赵福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构型骨移植与颗粒型骨移植在修复不同程度骨缺损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 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左右两侧.术后4、8、12及16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12及16周3组兔结构型植骨侧与0.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缺损逐步修复,1.0 cm缺损组及1.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修复效果差,1.5 cm缺损与1.0 cm缺损组结构型植骨侧影像学评分高于颗粒型植骨侧(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0.5 cm缺损组两侧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结构型植骨修复中大段骨缺损优于颗粒型植骨.

    作者:安维军;邱少东;乔泽文;叶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胺碘酮对小鼠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小鼠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小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胺碘酮30、60、120 mg·kg-1组.每天上午给各组小鼠灌华法林,下午灌生理盐水或胺碘酮,7 d后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胺碘酮3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60、12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各剂量组间华法林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60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

    作者:王小萍;马泽通;王永春;孙维红;文友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6SrDNA测序在细菌性重症肺炎痰液致病菌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重症肺炎痰液中致病菌构成,探索病原学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rDNA V3~V5区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 测序显示痰液样本含有的物种种类相对较多,还存在较多未被测序检测到的物种,优势菌属主要为链球菌属、变性菌属、不动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普氏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水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等.结论 细菌性重症肺炎痰液致病菌种复杂多样,物种丰富,16S-rDNA测序是临床实践中一种新的尝试.

    作者:杨晓军;王晓红;王妍柏;王振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石生齿缘草的药材显微特征鉴定

    目的 研究石生齿缘草的药材显微鉴别特征,为石生齿缘草药材的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撕取表皮法制片及粉末透化制片后观察拍照,对药材的茎和叶进行显微鉴定.结果 石生齿缘草显微特征为茎维管束8~12束,无限外韧型,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韧皮部窄,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细胞壁均木化,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呈连珠状增厚,下表皮细胞呈多角形、较小,垂周壁呈微波弯曲,气孔不定式、密集,非腺毛极多.结论 以上特征可为石生齿缘草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董琳;权洪峰;张彩芳;冯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血流感染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使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送检的5 358份儿童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7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88株,占77%;革兰氏阴性菌81株,占21.66%;念珠菌5株,占1.3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47.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2.2%,肠球菌属细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耐药的阳性菌,未见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性菌.结论 儿童血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药耐药菌常见,临床医师要重视药敏结果,严格用药指征,延缓病原菌耐药.

    作者:王波;赵梅;姚瑶;李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