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华;郎振为;姚光弼;郭新会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血供丰富的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因此理想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反映其血供特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肝癌(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已经明显提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肝癌DSA、CT、MRI的诊断进展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曾燕;赵建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后肝组织学改变. 方法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1年,治疗前、后均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1例.按照Kon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双盲评价肝组织学改变. 结果治疗后53.5%(54/101)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HAI积分由治疗前的8.0±4.7下降至治疗后5.2±3.3(t=7.358,P<0.01);其中51.5%(52/101)患者坏死炎症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坏死炎症积分由5.9±3.8下降至3.6±2.5;31.7%(32/101)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纤维化积分由2.1±1.2下降至1.6±1.2(t=3.827,P<0.01).无论治疗结束是否发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患者的肝脏组织学均明显改善. 结论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后,肝组织学的坏死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均获明显改善.
作者:金荣华;郎振为;姚光弼;郭新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1,1-三氯乙烷(TCE)为工业用品,属低毒类物质.近年来由于其在工业上的应用,TCE的毒性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2003年1月共收治泉州市某陶瓷厂车间因通风不良而致TCE急性中毒19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正锯;张启华;杨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Leu60Val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 方法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DNA C基因区片段,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 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Leu60Val变异者19例,变异率为20.9%,随病情加重变异率逐渐增加,以重型肝炎组高;Val60变异株组IFN-γ、TNF-α水平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2.584、4.766,P<0.01),CD4+ /CD8+比值逐渐升高(t=2.275,P<0.05). 结论 Val60变异株可能通过增加与Ⅰ类人白细胞抗原(HLA-I)的亲和力,或上调HLA-I类分子的表达,从而激活大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并同时在肝脏局部发挥免疫效应,提高对宿主的杀伤力.
作者:李嘉;朱理珉;梁树人;李顺天;徐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临床工作中发现少部分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c IgG阳性的患者,病毒含量却很高.为此,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对34例此类患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HBV M)的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开忠;杨旭;苏先狮;许允;李良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一、超声(US)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US具有无创、价廉、使用方便、分辨率高、病灶定位准确等优点,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筛查肝细胞癌的有效手段和肝癌术前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技术.但肝癌的超声表现变化甚大且缺少特异性,大肝癌主要表现为高低混杂的不均匀回声,若其周围出现低回声环、声晕或镶嵌声波等对肝癌诊断有较大帮助.小肝癌(直径<3cm)主要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常规灰阶超声检查由于某些等回声病变周围缺乏包膜和声晕,肝硬化或退变结节与低回声的小肝癌又很相似,极易导致漏诊.因此有肝硬化史的肝癌,二维US的灵敏度仅为50%~80%,对小肝癌检出敏感性更低.彩色多普勒US可观察病变内部和边缘回声及血流分布状况,显示病变血流动力学特征,提高了对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但其灵敏度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如肥胖、呼吸不配合或病变部位过深,有报道一组小肝癌彩色多普勒US的血流显示率低达25%.超声造影检查或动态超声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从造影前的53%提高到造影后的94%.但超声造影剂价格昂贵,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术中超声能清楚分辨门静脉、肝静脉及静脉内癌栓结构,对肝内小病灶检出和定性能力甚高,仍然是目前敏感且特异性强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但仅用于术中检查.
作者:田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的远期预后. 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3例母婴传播感染HCV婴儿的转归进行了10年的随访.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用第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临床型丙型肝炎1例,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分别持续7年和8年;亚临床型丙型肝炎3例,2例血清中抗-HCV于12月龄阴转,1例于24月龄阴转,2例HCV RNA于24月龄阴转,1例于60月龄阴转;隐性感染9例,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均在12月龄内阴转.随访8~10年未发现抗-HCV和HCV RNA再次转阳者. 结论提示HCV母婴传播形成HCV慢性携带和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率较低,转归较好,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作者:杨玉琪;孙德贵;刘彩云;孙建强;魏来;孟宗达;庄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再生的关系. 方法建立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切除组、全肝移植组和减体积肝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4、7d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的增殖活性. 结果肝切除组、全肝移植组和减体积肝移植组肝细胞增生活跃,术后4d增殖高峰分别为26.3±0.9、35.8±2.2、32.4±1.8.IL-10与移植后肝再生呈负相关(r=-0.58,P<0.01). 结论减体积肝移植和全肝移植术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但增殖峰值较肝切除延迟.IL-10对移植肝肝再生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同时受免疫系统产生的其它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影响.
作者:成峰;李相成;王学浩;钱晓峰;王科;黄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为寻求有效的长期保存肝细胞方法,我们采用含不同浓度二甲亚砜(DMSO)的保存液对猪肝细胞进行保存,以筛选合适的冻存条件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冻存肝细胞的活力,为生物人工肝研究提供细胞材料.
作者:刘鸿凌;王英杰;郭海涛;刘俊;刘国栋;于乐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对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郑彩娟;孙春蕾;张爱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5.0×105~1.0×106病例.在我国,HCC已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位.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为重视.研究表明,全世界现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80%以上的HCC患者伴有HBV感染,持续HBV感染者发生HCC的机率比正常人高100~200倍;60%~80% HCV感染者将转为慢性,终将有20%发展为HCC,而HCV相关肝硬化患者15年的累计HCC发生率将达到60%~75%.我们将HBV和HCV感染在HCC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阐述.
作者:朱忠政;丛文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随着拉米夫定应用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同肝病患者出现病毒变异后情况不同,因此应给予不同的治疗对策.
作者:刘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35岁.因乏力、纳差、尿黄、眼黄、腹痛3d于2002年6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08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 100/70mmHg.急性热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无瘀斑瘀点.牙龈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肌紧,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3cm可及,脾肋下6cm可及,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既往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抗-HAV IgM(+)、抗-HEV IgM(+)、总胆红素357.3μmol/L、直接胆红素219.2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31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78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77U/L、白球蛋白比32/21、白细胞1.1×109/L、红细胞3.73×1012/L、血小板53×109/L、血红蛋白115g/L、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55%、凝血酶原活动度23%、总胆固醇2.15mmol/L、甘油三酯2.49mmol/L.B超:肝大并损伤,胆囊壁明显水肿,囊腔缩小.脾重度肿大,脾静脉扩张.胸片未见异常.
作者:杨红洁;张再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前微创治疗已广泛用于不能手术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而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因多电极放射针群的作用范围大,一次性凝固坏死彻底而成为一种有效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1].其疗效需准确的影像学评价,B超的评价能力有限,动态增强CT常用于评价PRFA疗效,但磁共振(MR)具有高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时相及动态增强等特点,除在对肝恶性肿瘤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外,在评价PRFA疗效方面亦有优势,能更准确地区分PRFA后热凝坏死区与残存肿瘤组织.通过对肝恶性肿瘤PRFA治疗后进行MR随访研究,探讨MR评价PRFA疗效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崎;田建明;陆建平;张智坚;王飞;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一、病灶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小肝癌和微小肝癌,无论采用何种治疗,均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通过综合性现代影像学技术,目前对小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已达到很高水平,分别超过95%和8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统计为97.8%和86.84%).预示着影像学技术已进入微小肝癌检测的临床应用阶段.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推广普及,将逐步改变我国肝癌人群中中晚期和早期小肝癌的比例结构,也将对治疗模式产生影响.以往我国肝癌以中晚期为主,多数无法手术切除,而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或射频、热疗、高能超声等治疗,今后随着小和微小肝癌比例的上升,治疗方法必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周康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小肝癌(SHCC)在其形成和增长过程中血供形式可出现不同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1)肝硬化再生结节发生癌变是一个多阶段过程,而且伴随着结节内血供的动态变化.即在癌变发展过程中以门静脉血供为主的再生结节,其门静脉血供逐渐减少,肝动脉血供逐渐增多.(2)SHCC形成以后,瘤内血供并非全部来自肝动脉,仅为42.3%,门静脉供血仍占19.23%,其余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3)随着SHCC瘤体的增大,肝动脉血供逐渐增加,门静脉血供则逐渐减少.(4)SHCC瘤内门静脉供血多,则癌细胞分化较好;门静脉供血少,则癌细胞分化较差.
作者:许达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Ad/hEndo)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经Ad/hEndo感染后,western印迹检测人内皮抑素的表达.人肝癌BEL-7402细胞移植到裸鼠背脊部后,检测Ad/hEndo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的表达.分析人内皮抑素在裸鼠体内的表达分布. 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到人内皮抑素基因在ECV-304细胞内高效表达.Ad/hEndo明显抑制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生长(F=4.061,P<0.05).Ad/hEndo组血管密度计数为6.88±1.08,DMEM组为13.60±1.71(t=9.216,P<0.01).瘤内注射Ad/hEndo后3d,RT-PCR在肿瘤组织检测到内皮抑素mRNA的表达,7d后表达不明显.人内皮抑素蛋白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 结论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内、体外获得高效表达,并明显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血管生成.
作者:李立;吴沛宏;黄嘉凌;刘然义;曾益新;黄文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与检出. 方法 75例小肝癌患者,采用Marconi MX8000 CT扫描机,动脉早期的延迟时间为21s,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34s,门静脉期为80s,每次全肝扫描的时间为6s. 结果 71个病灶在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及动脉早期与门静脉期肝癌与肝脏密度值差值有显著性(F=3.327,P<0.05).91个病灶检出率动脉早期低于动脉晚期,分别为45.1%和83.5%,双动脉期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为92.3%.动脉晚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为94.5%,双动脉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97.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快速、薄层、多期扫描,使富血供的肝癌得以检出的机会增加.
作者:赵虹;周康荣;严福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