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王凯荣;蒋兴国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学特性胃癌中Notch-1基因与p53蛋白、Ki-67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Notch-1、p53、Ki-67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otch-1、p53、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48/80)、47.5%(38/80)、52.5%(42/8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28.1%、0%、和12.5%,P<0.05),并且都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浸润明显呈正相关(P<0.05);p53、Ki-67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Notch-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Notch-1与p53、Ki-67表达均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 Notch-l与p53在胃癌的进展中可能共同起作用,联合检测Notch-1、p53、Ki-67可能成为胃癌患者预后判断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杨玲娣;景丽;张建中;王平;秦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生物医学论著问世。为扩大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986我国发布了“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提出生物医学论著必须附有英文文摘要。1986我国发布了“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提出生物医学论著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
作者:马汉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合有限内固定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外固定及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68例。结果57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骨不连、关节完全僵直及骨髓炎等并发症,临床愈合的时间平均6周;手功能评价按手部TAM功能评分,优27例,良19例,优良率达80.7%。结论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伟;李晓林;穆广态;铁钊;黑生仓;吴碧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型分布的特征,探讨不同HPV型的致癌性。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Hybrinax)对2884例银川地区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分型筛查,其中798例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分为宫颈炎症500例、CIN I 97例、CIN II 81例、CIN III 76例、宫颈癌44例,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2884例女性中HPV感染阳性率37.14%,宫颈病变中 HPV 感染阳性率89.22%,其中 CIN I 组阳性率为90.78%, CIN II 组阳性率96.30%,CIN III组阳性率97.37%,宫颈癌组阳性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病变常见基因型为HPV16、58、18、52、31、33、35型,宫颈癌组中常见基因型依次为HPV16、18、58型,HPV16型在所有宫颈病变中均居首位。结论宫颈癌组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符合中国人群研究结果,同时也有地域差异;HPV16、18、58型的致癌性较强,感染可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作者:张萍;顾洁;包生武;陈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参考文献不论引用几条,一律于文后列参考文献表(顺序编码制),只有1条时,序号写为1。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按姓前名后书写,3名及以下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ざじ”(日文),“et al”(拉丁语系),“цдр”(俄文)。参考文献务以亲自阅读的近年文献为主(论著一般8~10条,综述15条左右),参考的编号按照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注明,并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文献务请与原著核对准确无误。日文汉字请按其原文书写,切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西文杂志名称的缩写按《Index Medicus》。西文应打字,不要缩写点。格式如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高频功率经尿道电切对糖尿病罹患膀胱患者癌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高频功率经尿道电切治疗糖尿病罹患膀胱癌患者38例,对患者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随访3~50个月,高功率电切组12例创面隆起伴有膀胱黏膜肉芽肿等炎症表现,其表面有钙质与絮状物形成的包壳覆盖,活检提示纤维素样炎性增生,未发现肿瘤复发。低功率电切组24例中有6例创面不平且有类结石物附着,活检结果纤维素样炎性增生。随访期间高功率电切组12例中2例术后11个月复发,即刻灌注患者4例未见复发。低功率电切组24例中在6~12个月4例复发,即刻灌注患者19例中有2例复发。结论膀胱浅表性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罹患糖尿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采用低功率高频电切,同时配合即刻灌注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创面延迟愈合的发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洋;冯铮;韦娟;陈福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隆德地区5个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社区和医院内尿路感染两种不同来源的病原学信息和临床治疗依据。方法对就诊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患者送检的清洁中段尿进行常规需氧细菌培养、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实验,对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培养的病原菌分别为376株和516株,各自病原学分布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属、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另外,两者均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但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社区尿路感染病原菌。结论社区与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有所不同,其结果对预防和治疗两种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柳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胆囊结石的微创治疗1987年, Mouret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此,胆结石的治疗真正步入了微创时代。腹腔镜手术切口约1 cm,不切断肌肉,腹式呼吸恢复早,美观,术后腹部运动与感觉几乎无影响,肺部并发症远低于经腹胆囊切除术。同时手术时间短,平均约30~60 min,肠蠕动恢复快,早进食,基本不用止痛药。因此,微创手术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大程度地体贴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四孔法,即除了经脐孔插入腹腔镜外,另设剑突下为主操作孔,右侧肋缘下分别在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处为2个辅助操作孔。其中经右腋前线操作孔的抓钳用于胆囊底部的牵拉显露,经右锁骨中线操作孔的操作钳用于协助主操作孔内电凝勾的分离操作。为了进一步减少创伤,腹腔镜( LC )已由初的四孔法相继演变为三孔法、两孔法、经脐单孔法(( SILC)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OTES)。
作者:田明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脉搭桥术后并发快速房颤的复律及降低心室率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后发生快速房颤53例,观察术后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的复律及其降低心室率作用及对血压的影响。结果53例中35例(66.7%)经胺碘酮治疗后心律恢复窦律,治疗显效13例(24.5%)未复律但心室率下降至正常,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无效5例。结论胺碘酮静脉泵入同时重叠口服胺碘酮片能安全有效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房颤,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永春;宋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浓度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进行FeNO测定,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正规治疗3个月,依据哮喘控制测试( ACT)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3组,再进行FeNO检测,对FeNO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Fe?NO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后,未控制组FeNO检测值明显高于部分控制组与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FeNO检测值高于完全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控制水平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控制水平的监测手段之一。
作者:訾瑞;杨艳娟;郑西卫;杨桂兰;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儿,女,1岁8个月。主因发热1周,呼吸困难2 d ,以“颈部脓肿”收住儿科。入院给予氧疗、补液、抗感染、物理降温等处理。 B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双侧甲状腺旁不均回声区(脓肿不除外)。血常规:WBC 30.82×109, Gran 88.9%,K+3.2 mmol·L-1,CRP 62 mg·L-1。术前诊断:①颈部脓肿。②咽后脓肿。会诊后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儿端坐呼吸,12 kg,T 39.5℃,HR 168次·min-1, RR 42次·min-1,SPO280%,BP 100/60 mmHg。口唇发绀,吸气困难,三凹征(+),口吐泡沫,双侧颈部肿胀明显,张力较高,范围约7 cm ×3 cm大小,皮温升高,有波动感。追问病史,10 d 前患儿被鱼刺卡入,未予特殊处理。因B超不能完全明确脓肿范围及性质,拟镇静下行颈部CT,但患儿平卧位时烦躁无法配合,呼吸困难明显加重,SPO275%~80%,考虑镇静可能加重呼吸道梗阻,故放弃CT检查,紧急手术。患儿入室后面罩加压吸氧(4 L·min-1),HR 165次·min-1, SPO289%,RR 45次·min-1,BP 110/65 mmHg。
作者:李敬娴;姜鹤;刘文勋;叶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梗死复发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筛查出轻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42例及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77例,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42例轻度颈动脉狭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5例(5/42),而77例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有19例复发(19/77),中度颈动脉狭窄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度颈动脉狭窄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复发有关,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青年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青年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郭爱玲;沈焱;邢向娈;高焕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0例,分为A、B组,每组20例。 A组为单纯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组,B组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组。患者分别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组总时间,术后测量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总费用以及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时间,综合评价分析2组在临床应用期间的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可以在感染性骨缺损中应用。
作者:李亮;杨海波;米占虎;伯宇;李飞;崔福斋;胡宁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特别是英文缩略语,正文内也要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宜移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48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 A组,首先选择T8~9或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后行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组( B组)。所有患者均监测记录入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气管插管前(T4)、拔出气管插管后( T5)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与收缩压乘积( RPP),并记录围术期心电图中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T1,2组患者HR及MAP较T0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T1插管即刻、T2、T4、T5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单纯全身麻醉小。
作者:杨占宏;买勇忠;谭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腔二囊管治疗牵引质量与止血效果、个体体位、插管经历、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三腔二囊管牵引质量500 g,观察组以患者不感到痛苦和有效的压迫作用为标准,应用不同牵引质量,观察患者止血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比较,三腔二囊管留置时间、患者耐受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腔二囊管牵引质量与患者插管经历存在联系。结论依据患者插管经历、初治或复治可选择不同的牵引质量,重视个体舒适感受,增加患者对三腔二囊管的耐受程度,利于患者尽早接受内镜介入治疗,提高止血成功率。
作者:杨琴;白桂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为肝脏结节性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次行MRI平扫、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肝细胞特异期扫描。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局灶性结节73枚。病理或临床诊断肝细胞肝癌(HCC)25例、肝脏转移瘤7例,再生结节(RN)5例,退变结节(DN)6例,肝血管瘤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腺瘤1例。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共诊断HCC 24例,肝脏转移瘤7例,RN 5例,DN 6例,肝血管瘤6例,FNH 2例,肝腺瘤1例,总体符合率98.1%。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 Gd)剂时的强化表现和特征,延迟20 min肝细胞特异期扫描时,大部分恶性结节呈现低信号,仅1例肝细胞肝癌呈稍高信号,大部分良性结节呈高信号,但肝血管瘤呈低信号。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与肝细胞特异期扫描联合应用,可以提供病变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更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戴志军;马军;吴小红;哈若水;蔡中;郝宏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休克抢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休克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通过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以及2组输液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剂量的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尿量增多、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输液量及多巴胺的剂量的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较快恢复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休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孔冬冬;周瑞卿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