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群;杨秀芹;江南;朱月霞;安世银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0例患者,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C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等指标变化.结果 C组(100%)保留动脉率、阴囊水肿率与A、B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患者术后精子活动、a+b级精子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术后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创伤小、并发症低,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永宏;赵林;包振虎;牟江宁;高敬峰;张广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置锁定钢板(LCP)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LCP外置固定,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6~74岁,平均49岁.其中Gustilo Ⅰ型2例,Gustilo Ⅱ型9例,Gustilo ⅢA型10例.骨折AO分类:A型6例,B型7例,C型8例.术后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并据X线片评价此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16~48周,平均27周.2例出现局部软组织少量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钉道感染,经换药后恢复,1例出现螺钉变形,未影响治疗效果.后1次随访Johner-Wruh评分:优17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5.2%.结论 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小,保护骨折断端血运,临床效果可靠,可供选择.
作者:杨晓宇;郝斌;樊涛;马甲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卫市人间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中卫市2011-2015年布病数据及历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27例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中的流行因素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中卫市报告布鲁氏杆菌病共1 104例,其中2015年报告670例,报告人数为2011年的21.6倍.报告病例中,沙坡头区报告232例,海原县报告451例,中宁县报告421例,分别占报告病例的21.01%、40.85%、38.13%.3~12月占92.84%(1 025/1 104),农民占88.59%(978/1 104),40岁以上年龄占56.97%(629/1 104),男女比例为2.52∶1.对历年确诊27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明确病牛、病羊接触史的18例(66.67%).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的中位数超过2个月,长者达563 d.结论 中卫市人间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地区主要在海原县,主要发病人群为40岁以上男性农牧民,病羊为主要动物传染源,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防控工作力度.
作者:高敏贤;魏淑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常规摆位法和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摆位的差异.方法 在治疗的第1次和第21次,分别对接受放疗的10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摆位法放疗摆位,并借助千伏锥形束CT(KVCBCT)分析常规摆位所得的患者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然后采用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对患者进行重新摆位,得到患者采用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对上述得到的2组摆位误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第1次治疗时,常规摆位法与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所得患者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差异.如果以3 mm为界值,常规摆位法的摆位通过率为90.0%,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的摆位通过率为96.7%.第21次治疗时,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较常规摆位法减少了患者在X轴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同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摆位通过率(93.4%比67.7%).结论 与常规摆位法相比,前额辅助标记点摆位法对降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尤其是治疗后期的摆位误差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学娟;王艳阳;潘闻燕;马国峰;黄艳萍;杨彦福;杨治花;郭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的发病与职业的关系,为不同职业人群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结石患者1 000例,通过对比患者的职业及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农民、司机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人群,其次是工人、教师,其他人群结石发病率较低.饮水次数、排尿频率和憋尿频率是导致结石产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饮食不规律、每日饮水量不足的人群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危人群.应对这类人群进行适当宣教,推广预防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代新胜;杨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三级甲等医院NICU护士姑息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银川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NICU护士238名作为调查对象,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姑息护理知信行问卷调查表(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评价NICU护士姑息护理知信行现状.结果 238名NICU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分别为(11.48±2.28)分、(33.72±4.89)分和(32.82±4.95)分.不同工作年限、职称NICU护士姑息护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行为维度外,不同年龄NICU护士姑息护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年龄和工作年限是NICU护士姑息护理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宁夏地区三级甲等医院NICU护士对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亟待改善和提高,认知态度不够积极,但行为质量相对较好.应加强护士姑息护理知识的培训,为提高NICU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水平、认知态度及行为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鲁惠玲;杜思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延迟超薄皮瓣对手指掌侧电烧伤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次手术先行创面彻底扩创,依据患指情况于同侧腹部自上而下设计相应个数的矩形皮瓣,两两皮瓣间距在1.0~1.5 cm,沿设计切口三边切开,从远端自深筋膜层掀起皮瓣前2/3~1/2部分,皮瓣近蒂部两侧切口部分原位缝合,皮瓣远端适当修薄,后将患指创面与皮瓣远端及供瓣区创基缝合,以彻底封闭创面.手术3周后皮瓣成活,行二期断蒂术,术中将皮瓣断蒂端修薄后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所有患指转移皮瓣成活,供瓣区仅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挛缩.结论 通过对既往传统术式的适当改良,对手指电烧伤患者实施腹部封闭式延迟超薄皮瓣分指修复创面,在大限度保留患指功能的情况下,达到了减轻供瓣区创伤、缩短病程、降低感染率、改善皮瓣臃肿外观的效果.
作者:关立锋;姬勇;郭涛;赵翔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方法 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培养至第5天进行干预,缺氧过程(H)将细胞置入1% O2、5% CO2、37 ℃三气培养箱内无糖无血清依次培养1、2、3、4 h,再复氧过程(R)更换含10%胎牛血清低糖DMEM正常培养6 h.将细胞共分5组:正常对照组,H1R6组,H2R6组,H3R6组,H4R6组.观察C组和各H/R组再复氧6 h时心肌细胞一般形态和超微结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乳酸-丙酮酸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与C组比较,各H/R组心肌细胞一般形态及超微结构损伤明显,随缺氧缺糖时间延长,其损伤逐渐加重;与C组比较,各H/R组细胞增殖减少,培养液LDH活性升高(P<0.05),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逐渐减少(P<0.05),培养液LDH活性逐渐升高(P<0.05);与C组比较,各H/R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且随缺氧时间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结论 成功建立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该模型可靠稳定,重复性好,且缺氧时间以3 h为宜.
作者:杜芳;刘伟;刘敏;刘芳;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检测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淀粉酶水平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预测的价值.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和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作为2个对照组,以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2个实验组,采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测定血清中MMP-9和淀粉酶的含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SAP组胰腺炎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为(566.34±37.66)μg/L,MAP组胰腺炎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为(432.57±25.74)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7.69±26.37)μg/L和非胰腺炎急腹症患者对照组(288.78±32.99)μg/L,SAP组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与其他急腹症患者相比具有特异性,并且升高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有望成为比淀粉酶更灵敏的预测胰腺炎症程度的指标.
作者:尚凡晶;吴江河;苏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为PiCCO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PiCCO组的液体复苏在PiCCO监测指导下进行,对照组的液体复苏在常规监测下进行.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复苏6、24、72 h 3个时间点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血乳酸(LAC)、复苏液体量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应用血液净化比例、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治疗前的MAP、CVP、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治疗后6、24 h的MAP、CVP、每小时尿量、SCVO2、复苏液体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72 h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治疗后6、24、72 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治疗后6、24 h血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卢燕;张磊;邢学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过敏性鼻炎(AR)又称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儿童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本文从AR影响因素、诊断指南、药物治疗及外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马俊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温环境对严重创伤后兔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的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低温组2组,每组15只,通过撞击实验产生胸腹部脏器损伤(肝脏、脾脏),建立严重创伤模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技术记录建模后2 h内不同时间点实验兔的腹主动脉血流速度(AAFV),并记录腹主动脉旁体温(AAT)、心率(HR)等数据.结果 常温组有5只兔子死亡,低温组有2只兔子死亡.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实验兔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约在30 min后明显下降,同时心率及体温也有明显下降,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环境对严重创伤的兔腹主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低温环境下创伤后兔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约在30 min后明显下降.
作者:魏鹏;贾学军;武建军;白忠铭;李健;段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种能有效改善腹部外科术后腹腔引流管口周围渗漏患者疼痛与焦虑情绪的护理模式.方法 将100例腹部外科术后腹腔引流管口周围渗漏患者按照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疼痛及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静息性疼痛和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腔引流管口周围渗漏患者的疼痛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术后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对治疗原发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波;张淑红;董惠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危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入住ICU病房时间超过48 h、年龄≥18岁的患者作为观察资料.根据入科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分为2组(APACHE Ⅱ评分<20分组、APACHE Ⅱ评分≥20分组),比较2组患者次日清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乳酸水平及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患者60例作为健康人群组,比较健康人群与危重症患者之间25-羟维生素D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114例,APACHE Ⅱ评分<20分患者74例、APACHE Ⅱ评分≥20患者40例.2组血清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7.77±4.30)ng/mL、(4.95±2.29)ng/mL(P<0.05),乳酸水平分别为(2.17±1.40)mmol/L、(3.76±2.80)mmol/L(P<0.05),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0.73±3.56)×109/mL、(13.68±4.23)×109/mL(P<0.05),住ICU时间分别为(5.19±2.73)d、(7.20±3.03)d(P<0.05),28 d病死率分别为0%、20%,上述变量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APACHE 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275,P<0.05).健康人群组60例,其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中位数为16.48 ng/mL,与危重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3不足或者缺乏,危重症患者更加明显,随着病情的危重程度加重,维生素D3水平逐渐减低.
作者:杨绍兵;蔡庆;李莎莎;王晓红;丁欢;杨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中宁县人群包虫病感染现状,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全县抽取16个村(社区),进行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每村采集犬粪20份,进行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并计算家犬的感染率.根据《包虫病诊断标准》,人群B超检查确定患病人数,人群血清学检查确定血清阳性人数.结果 中宁县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为0.25%,人群血清阳性率为15.22%;职业人群中以农民患病率和血清阳性率高,分别为0.27%、15.74%;回族和汉族比较,汉族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回族,分别为16.05%、1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病率为0.37%,血清阳性率高为16.18%,文化程度低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犬感染率为8.44%,儿童抗体阳性率为7.5%.结论 中宁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亟待完善,家犬的管理和驱虫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包虫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需全面推进.
作者:吴昊;张振华;张向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基化白蛋白(GA)和IL-2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择304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233例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至少一支血管内径狭窄≥70%),其中8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组),152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选择7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GA及IL-2的变化水平.结果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较单纯糖尿病组GA [(20.367±0.54) 比(15.84±0.31)%]及IL-2[(379.69±55.69) 比(313.31±47.88)pmol/L]显著增高(P<0.05);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GA[(20.367±0.54) 比(18.45±0.53)%]及IL-2 [(379.69±55.69) 比(342.47±58.07)pmol/l]亦明显升高(P<0.05);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增加,GA显著增高而IL-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GA和IL-2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毛艳梅;金学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多角度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乳腺隐匿性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47例临床查体阴性而影像学异常的隐匿性乳腺病变患者,共48个病灶,全部在数字化X线多角度定位下在可疑病灶处置入定位针,引导乳腺病灶手术切除.结果 48个病灶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结论 应用数字化乳腺X线机及配套的立体定位支架系统,能准确定位微小病变,并可对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向作用.
作者:饶慧敏;卢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62例尘肺并发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感染204例,感染率56.35%,分别与血糖高、住院时间长、糖尿病病程的发展、侵入性操作、尘肺期别高等因素有关,血糖控制稳定、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可以减少煤工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
作者:何江;董玲;易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银川市某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等进行采样、检测与评价.结果 2013-2015年银川市某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氨氮、浑浊度、锰指标超出国家标准限值;3年枯水期水质合格率为:2013年14.81%,2014年38.89%,2015年21.43%;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为:2013年27.59%,2014年34.62%,2015年64.29%;2013年锰的枯水期合格率与丰水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出厂水合格率16.67%、末梢水合格率12.50%、手压井水合格率36.36%,2014年出厂水合格率50.00%、末梢水合格率22.22%、手压井水合格率50.00%,2015年出厂水合格率46.15%、末梢水合格率40.00%、手压井水未检测,经统计学检验各年份不同类型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市某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较差,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管.
作者:王丽群;杨秀芹;江南;朱月霞;安世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士腰背痛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护士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职业性腰背痛调查问卷表,对石嘴山地区三级医院在岗护士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工作1年以上、50岁以下的女性护士172例进行职业性腰背痛调查,同时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进行腰背痛程度评估,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有腰背痛史的护士73.26%,半年内发作频率达3~4次以上者71.96%,疼痛程度较重和重度者30.95%;腰背痛的发生与年龄、护龄相关,且随年龄与护龄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P<0.05),与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搬运患者、更换床单、翻身拍背等高频率弯腰操作导致腰背痛发生的相关频率达80%以上.结论 腰背痛的发生与护士的年龄、护龄及工作性质密切相关,高频率的弯腰操作和缺乏职业防护意识是护士腰背痛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腰背痛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改善职业环境,是降低护士腰背痛发生率和预防职业损伤的关键.
作者:张雪梅;张志红;朱学珍;撒志梅;高月玲;石君;马海燕;吴爱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