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萍
目的 观察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且合并黄斑水肿患者70例(70眼),给予康柏西普0.05 mL(0.5 mg)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1次,连续3次,之后按需注射,眼底荧光造影有无灌注区者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后观察矫正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随访6个月.结果 给药前的平均视力0.12 ±0.04,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523±146)μm.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后随访半年平均视力为0.54±0.32,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在给药半年后为(268±80) μm,与给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注射后无玻璃体腔积血、视网膜脱离及医源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无继发性青光眼出现.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何利东;扈晓雯;哈少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近端短节段融合策略对Lenke Ⅰ型AIS患者进行矫形手术,评估此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Lenke Ⅰ型AIS患者,均行后路矫形融合手术.上端椎确定后,18例患者近端固定椎低于上端椎一个椎体(短节段融合组).近端固定椎与上端椎重合的有18例患者,9例患者固定椎高于上端椎一个椎体(常规组).通过使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放射学检查、SRS 22评分及围手术期数据,对2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2组患者主胸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随访时其Cobb角、肩关节平衡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固定椎体数2组患者分别为(7.7±0.7)个、(8.6±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33.4±28.4) min、(178.2±53.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分别为(270.3±120.8)mL、(375.4±169.3)mL (P <0.05).结论 对于Lenke Ⅰ型患者近端短节段融合可达到与常规手术相同的矫形结果及临床疗效,而且此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平衡.
作者:庞龙;松本守雄;李亚平;陆志东;金群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银川市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与民族、性别的影响分析,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健康体检的1 680名18岁以上银川市居民进行基本信息采集,腹部B超检查,检测尿酸(U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银川市成人NAFLD患病率为13.69%.回族人群NAFLD的患病率为15.3%(150/980),汉族人群为11.4%(80/700),回族人群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x2=5.196,P<0.05).回族男女两性NAFLD患病率分别为15.6% (61/390)、15.1% (89/590),汉族男女两性患病率分别为10% (46/460)、14.2% (34/240),回族男性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x2 =6.104,P<0.05);回族女性NAFLD的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P>0.05).回族NAFLD患者TG、LDL-C、UA、ALT、AST、TC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NAFLD患者HDL-C高于回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族NAFLD患者BMI、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市成人NAFLD患病率与不同民族、性别密切相关,且不同民族、性别NAFLD患者TG、TC、HDL-C、LDL-C、ALT、AST、UA有明显差异.
作者:陈志宏;张娜;张玉喜;马晓瑞;胡燕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防治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部位手术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B组患者则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患者其余手术麻醉方式相同.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拔管前(T1)及拔管后10 min(T2)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31±1.31)分,低于B组的(4.58±1.62)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躁动评分为(3.58 ±0.32)分,低于B组的(5.45 ±0.21)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0时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1、T2时的HR及MAP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地佐辛可有效缓解苏醒期躁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立军;韦晓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与β2-微球蛋白(β2-MG)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MHD(透析时间>6个月)死亡患者的资料,男女之比为19:12,平均年龄为(60.13±13.16)岁;选择与MHD死亡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相匹配的23例同期存活患者(透析时间>6个月)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血清β2-MG水平,分析MHD患者死亡原因,比较MHD死亡患者与同期存活患者血清β2-MG的水平差异,并分析MHD患者死亡与血清β2-MG之间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70.98%),其依次为重症感染(6.45%)、肿瘤晚期(6.45%)、放弃治疗(6.45%)、意外事故(6.45%)、高钾血症(3.23%);MHD死亡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为(20.71±8.47) mg/L,明显高于同期存活患者的(9.88±6.44) mg/L;β2-MG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β2-MG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也是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血清β2-MG清除率有望改善透析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毕逢辰;孔彦洁;王慧;郑亚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住院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心内科治疗的4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住院患者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SAQ总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应对方式与SAQ量表各维度及SAQ总得分均呈正相关性,回避应对方式与SAQ量表中的身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和SAQ总得分均呈负相关性,屈服应对方式与疾病认知程度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和干预,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杜永东;马素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研究按摩联合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法与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法的疗效.方法 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按摩法联合低剂量尿激酶组18例(按摩组)和单纯低剂量尿激酶组9例(非按摩组),对比2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并分析不同溶栓方式对溶栓成功的影响.结果 共溶栓27例,成功21例;按摩组溶栓成功率为94.4%,高于非按摩组的33.3%(P<0.05);同时按摩组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非按摩组(P<0.05).结论 按摩联合低剂量尿激酶在溶解动静脉内瘘血栓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低剂量尿激酶,且尿激酶用量小于单纯低剂量尿激酶.
作者:高永财;曹丽;陆晓华;李博;郑亚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核桃壳眼镜灸与单纯针刺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视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针刺结合核桃壳眼镜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76.67%,优于对照组的46.67% (P <0.05);治疗组主觉症状评分为(14.13 ±8.01)分,优于对照组的(26.63 ±7.17)分(P<0.05).结论 针刺结合核桃壳眼镜灸治疗视疲劳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曹海波;彭莉君;柯生海;陈佳;宋秀娟;王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AMD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病例资料和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对疾病程度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446例(640眼)AMD患者.男性234例(52.5%),女性212例(47.5%),其中早中期男性患者比例大于女性(P<0.05).回族111例(24.9%),汉族335例(75.1%),汉族患者比例大于回族(P<0.05).AMD导致中重度视力损伤占20.2%(90/446),早中期AMD导致的盲眼比例明显小于晚期A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族就诊患者较少,早中期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就诊患者晚期AMD较多,且晚期AMD更易致盲,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AMD防治及宣教工作,规避相关危险因素,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以降低AMD的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洋;盛迅伦;庄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联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溶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20例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后凸成型术(RFA+ PKP组).PKP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9.0±8.3)岁;PKP+ RFA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0.0±7.6)岁.记录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罗兰-摩理斯生活障碍问卷表(RMDQ)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情况,观察2组患者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术后随访8~19个月,PKP组(13.28 ±2.23)个月,PKP+ RFA组(13.69±1.85)个月.PK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8.92 ±0.79)分降至(3.11 ±0.65)分,PKP+ RFA组从术前的(8.75 ±0.86)分降至(2.77±0.89)分,2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RMDQ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外渗率为21.12%,PKP+ RFA组为12.02%;PKP组肿瘤复发率为31.21%,PKP+ RFA组为9.11%,2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 RFA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取得与PKP相似的临床疗效,短期内可控制癌灶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施建党;何胤;杨宗强;苏胜杰;牛宁奎;丁惠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连续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2年以上的圆锥角膜患者眼部各项生理参数的变化,评估RGPCL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的52例圆锥角膜患者共99眼,分别记录其验配RG-PCL和框架镜的佳矫正视力以及测量配戴RGPCL前、戴镜0.5年、1年、1.5年、2年时,眼压、眼轴、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相关数据.结果 验配RGPCL的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验配框架镜的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眼轴、锥顶角膜厚度、锥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戴镜前、戴镜0.5年、1年、1.5年、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合理配戴RGPCL,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而且不引起显著眼部生理参数改变,RGPCL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矫正圆锥角膜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少弛;刘娟;史宝玉;盛迅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OL2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宁夏地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性研究,收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同期收集排除其他遗传性眼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6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外周抗凝血5 mL,提取全血DNA.选取COL2A1基因的12个标签SNPs,通过iMLDR分型技术对SNP位点进行分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应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不同遗传模型下各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关联性研究,并计算校正后的比值比(ORs)和95%可信区间(CIs).结果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组和对照组在12个SNPs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研究未发现COL2A1基因的SNPs与宁夏地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存在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作者:张雯;迟昊;薛中淇;徐曼云;马建青;郝娟;庄文娟;毕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马凡综合征及原发性晶状体脱位患者手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5例(41眼)晶状体脱位患者,将患者分为马凡综合征组(A组)及单纯性晶状体脱位组(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方式、术后1周视力、术后1d及1周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d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眼压较A组更低.A组术后出现1例角膜失代偿,1例继发性视网膜脱离.B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马凡综合征与单纯性晶状体脱位的术式选择无明显差异,2组视力预后无明显差异.马凡综合征患者术后更易出现继发性高眼压及其他并发症.
作者:邹刚;任英华;容维宁;盛迅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联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则给予引流清除术联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致死率和并发症情况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锥颅穿刺引流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及致死率低等优势.联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有效减少治疗中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董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镜的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矫正方式后6个月时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并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量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配戴可以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这也可能为角膜塑形术延缓近视进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政来;庄文娟;史宝玉;金甜甜;张春晖;徐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FOXO1基因表达改变,进一步了解DR的发病机制,为DR的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和依据.方法 收集眼科、内分泌科住院部及门诊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DR组110例,糖尿病正常眼底组(NDR) 120例.以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O1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FOX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R组与NDR组相比,FOXO1 mRNA表达在DR组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中FOXO1蛋白表达水平水平相比较NDR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FOXO1在DR中的表达明显改变,这可能为DR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高春兰;陈丽;王伟邦;张鑫;邹晓燕;李蕊;李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的疗效及注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共35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 mg,每月1次,共3个月,之后按需要治疗,并随访至注射后6个月.观察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通过黄斑区OCT观察黄斑区水肿厚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未注射药物之前佳矫正视力平均值为0.1872±0.1609,注射3次视力平均值为0.3638±0.2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药物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黄斑区中心厚度注射前为(296.97±63.804) μm,3次注射后为(230.05 ±41.708) 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三次玻璃体腔注射后CNV渗漏停止者16只眼(69.57%),渗漏减少者7只眼(30.43%);在所有注射药物的患者中有6只眼出现球结膜下出血,2例有异物感,未出现眼内炎、玻璃体腔出血、晶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提高患眼有用视力,并维持相对稳定性,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娟;张少弛;哈少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为实验组6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30例.依据缺氧程度将实验组分为2组:氧分压≥60 mmHg组(氧分压正常组)与氧分压<60 mmHg组(低氧血症组);检测血清NF-κB、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结果 血清NF-κB、β2-MG、Cys-C在实验组增高,eG-FR降低.血清NF-κB、Cys-C、β2-MG、Scr在氧分压<60 mmHg组增高,eGFR降低.相关性研究显示,NF-κB与β2-MG、Cys-C存在正性相关性,与eGFR呈负相关性.结论 COPD慢性缺氧可导致早期肾功能损伤,血清NF-κb变化早于血清肌酐,且与肾功能损伤早期监测指标具有线性相关性,是监测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之一.
作者:罗红艳;曹丽;王慧;马丹娜;毕逢辰;郑亚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眼生物学参数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99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光学相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对术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眼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 99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均值为(23.16 ±0.83)mm,前房深度均值为(2.98 ±0.40) mm,水平角膜曲率均值为(43.78 ±1.59)D,垂直角膜曲率均值为(44.82±1.68)D,眼轴长度、前房深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P<O.05),水平及垂直角膜曲率随年龄增长而变陡(P<0.05).男性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值大于女性(P<0.05);女性水平及垂直角膜曲率均值均大于男性(P<0.05).眼轴长度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性(r =0.398,P<0.05),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性(r=-0.594,P<0.05);前房深度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性(r=-0.112,P<0.05).结论 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年龄增长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呈递减趋势,而角膜曲率逐渐递增.应用IOL Master可以准确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参数.
作者:薛中淇;马建青;徐曼云;张雯;迟昊;庄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患者LASIK术前后不同时期立体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9例屈光参差患者于LASIK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颜少明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立体视.结果 术后69例屈光状态为±1.0D,裸眼视力≥0.8,双眼屈光参差≤-0.75 D.术后1个月有62例(89.86%)零视差达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零视差有1例(1.45%)未达正常,交叉视差有39例(56.52%)达正常,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非交叉视差有28例(40.58%)达到正常,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远立体视有41例(59.42%)达到正常,术后6个月远立体视有50例(72.46%)达到正常,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屈光参差对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均造成损害,但损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屈光参差患者LASIK手术双眼立体视功能逐渐恢复,恢复顺序为零视差、远立体视、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
作者:杨静;马雅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