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王墨;李秋;赵晓东;唐雪梅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吸氧、止咳、镇静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1 mg和沙丁胺醇2.5 m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疗程为3~7 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0%,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陈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于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在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200 μg布地奈德等效剂量)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人均累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人均每次哮喘急性发作持续天数、夜间症状评分、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大呼气流速(PEF)共6项指标.结果:人均累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比较(P<0.01)、人均每次哮喘急性发作天数比较(P<0.01)、夜间症状评分比较(P<0.05)、FEV1比较(P<0.01)、PEF比较(P<0.05)、血清总IgE比较(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常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主要病因为自身免疫性Graves'病(GD).对该病可选用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及手术治疗.而对儿童青少年GD的治疗,多选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但长期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儿童GD患者只有部分获得临床缓解[1],并且在缓解的儿童中部分出现复发.这一现象值得儿科内分泌医师的重视,在决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患儿的年龄、临床状况及症状缓解的可能性,以便于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如土壤、水和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病菌,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位革兰阴性杆菌病原[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慢、重症得到有效诊治的同时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对P.a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卢锦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并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6月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病历480份,调查不同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抗菌药物的选择、适应证、术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与疗程等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0%,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起点过高;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时间超过标准的比例为67.5%(324/480),联合用药的比例为45.8%(220/480),均超过国家标准.结论: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趋向于规范,但还存在选药档次偏高、术后预防应用时间偏长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督导.
作者:彭翠英;何周康;曹靖;龙荣;胡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方法:75例急性感染性喉炎住院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0.3 mg/(kg·d),1次/d,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3~5 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潘攀;邓益斌;银华;王惠敏;赵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考察盐酸异丙嗪糖浆的稳定性.方法:为考究其质量稳定性,以(湘)卫药剂(98)13第023号盐酸异丙嗪糖浆项下质量标准为依据,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考察其在规定条件下贮存的稳定性.结果:盐酸异丙嗪糖浆在室温下贮存12个月,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标准.结论:根据稳定性考察结果,盐酸异丙嗪糖浆在室温下12个月内含量稳定、质量可靠.
作者:彭芳玲;张志华;何周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有机酸尿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有机酸分析方法确诊有机酸尿症新生儿14例,确诊后进行相应饮食和药物治疗,随访1月~1年.结果:确诊为有机酸尿症的14例新生儿中,检出甲基丙二酸尿症8例,丙酸尿症2例,甘油酸尿症2例,高草酸尿症1例,异戊酸尿症1例.结论:新生儿有机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快.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GC-MS是新生儿有机酸尿症筛查和诊断的可靠的方法.
作者:郭雷鸣;马燕;王立俊;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CYP3A4是人类肝脏及肠道中一种主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约占成人肝脏P450酶总量的25%,体内许多药物、内源性化合物和环境污染物都由它代谢,大约有38个类别共150多种药物是它的底物,涉及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H1受体拮抗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苯二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钙通道阻滞药、抗肿瘤药等.CYP3A4参与60%以上药物的体内代谢,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药物代谢酶.CYP3A4基因在人类肝脏中的表达具有40倍个体差异,它的表达受遗传、饮食、诱导剂、抑制剂、年龄、性别等许多因素影响,但9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及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是指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多态性.对CYP3A4不同功能的遗传学基础进行研究,可有助于因人制订正确的给药剂量,使患者既能得到佳治疗效果,又能使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到低,从而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并发症、危害性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方法:40例肥胖儿童全部进行空腹血脂、皮质醇、肝功能、血糖、胰岛素及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测定,并行肝脏B超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肥胖儿童临床症状不明显,但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脂肪肝甚至肝功损害的检出率分别为5.0%、12.5%、55.0%、70.0%和25.0%,其中糖耐量异常及2型糖尿病各1例.结论:肥胖儿童易并发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脂肪肝甚至肝功能损害,尤其糖代谢异常及脂肪肝的检出率极高,因此儿童肥胖不容忽视,应予早期预防及干预.
作者:高敏;薛颖;齐共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优选ZTC1+1Ⅲ絮凝澄清剂用于防感喷雾剂的精制工艺条件.方法:以吸光度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ZTC1+1Ⅲ絮凝澄清剂对各个因素的影响范围,再以连翘苷转移率和总苷保留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防感喷雾剂佳精制工艺.结果: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ZTC1+1Ⅲ絮凝澄清剂加入量(B)>搅拌速度(C)>药液浓度(A).佳工艺条件为将药液浓缩至生药∶药液=1.04∶5(g/mL),ZTC1+1Ⅲ絮凝澄清剂加入量为B/A(0.12 g∶0.06 g)/10.4 g(按生药量计算),搅拌速度400 r/min.结论:ZTC1+1Ⅲ絮凝澄清剂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防感喷雾剂的精制工艺.
作者:王泽锋;侯安国;李甲英;李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复方苯乙哌啶在临床上多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由于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过大或放置位置不当而致小儿误服,引起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已被列为儿科重大危害药物之一,不宜作为治疗儿童腹泻的常规药物[1].2005年10月~2011年1月,我科曾救治了13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朱周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考察5%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液体疗法用药情况,将5%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制成不同配比的输液,在各个不同时间测定输液pH值、葡萄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限量.结果:在实验时段内,pH值超过5%葡萄糖的规定范围,葡萄糖含量略有下降,5-羟甲基糠醛限量未见异常升高,紫外扫描未见5-羟甲基糠醛吸收峰增大.结论:5%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使用,建议临用时配制,一旦配制应尽快用完.
作者:王诚;罗建华;杜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对1 338例儿童情绪障碍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儿童情绪障碍在临床类型、性别、年龄结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方法和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方法:对象为近3年我院儿童心理门诊确诊的1 338例儿童情绪障碍案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个性和情绪测验、心理治疗或(和)药物治疗.结果:(1)1 338例儿童情绪障碍占总心理咨询人次的7.3%(1 338/18 362);(2)1 338例中女性(59.8%)多于男性(40.2%);(3)年龄3~17岁,青春期儿童多,12~17岁占51.1%;(4)1 338例情绪障碍临床类型分布:焦虑症36.6%(其中分离性焦虑为14.3%)、癔症12.4%、抑郁型神经症12.0%、强迫症11.4%、恐惧症10.0%、混合型17.6%;(5)98例分离性焦虑症儿童的艾森克个性分析,情绪不稳定型比例很高占68.4%;(6)88例3~6岁分离性焦虑症儿童的养育方法分析,76.1%儿童家庭存在对孩子过度保护、代替、迁就、限制、苛求、过少接触外界和带养人单一固定等2种以上不良教育方法或环境;(7)34.3%患儿只进行单纯心理治疗,65.7%为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结论:儿童情绪障碍以青春期儿童、女孩更多;类型以焦虑症多;与不良的个性倾向和不良的教育方法明显有关;早期明确诊断,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梅其霞;王敏建;杨世华;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占住院疾病的首位.对小儿肺炎进行病原学分析及掌握药物敏感情况,对治疗成功及改善预后有很大帮助.现将我院212例肺炎患儿深部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曹丽;伍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男孩在9岁以前、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岁以前月经初潮可诊断为性早熟.性早熟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真性、假性和部分性.真性性早熟也称为中枢性性早熟(CPP)或GnRH依赖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也称为外周性性早熟或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也称为不完全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除第二性征出现外还伴有性腺的成熟,具有生殖的潜力.假性性早熟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性激素异常增加导致第二性征出现,不伴有性腺的成熟,不具有生殖的潜力.部分性性早熟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部分激活或肾上 腺皮质过早发育,出现乳房早发育或阴毛早现.
作者:雷培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可分为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TNDM)和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PNDM)两类[1].NDM早由Kitsell[2]于1852年报道,NDM常发生于生后第一个月或前6周,表现为持续高血糖(>7.0 mmol/L,120 mg/dL), 病程大于2周[2,3],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往往不易被察觉,故生后6个月内诊断的糖尿病患儿都要考虑本病.PNDM活产婴儿发病率约1/260 000~1/215 000,NDM发病率约为1/160 000[4,5].
作者:罗飞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droxylase,CAH )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引起皮质醇合成不足,继发下丘脑CRH和垂体ACTH代偿分泌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一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21-羟化酶缺乏常见,约占90%以上.
作者:朱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患儿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确诊为狼疮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4例中,男女比例为1∶4.2,9~15岁为高发年龄.(2)系统性红斑狼疮初诊即有肾脏受损者98例(94.23%).(3)共40例行肾活检,各种病理类型均可出现,以Ⅳ型多见,占57.50%,其次是Ⅱ型(22.50%)和Ⅴ+Ⅲ型(7.50%),尿改变以蛋白尿多见.其临床分型中,肾病综合征多见(12例,30.00%).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之间无对应关系(χ2=37.365,P=0.139).(4)SLEDAI评分(病情活动度)与AI(活动指数)呈正相关(P=0.014),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结论:儿童狼疮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无对应关系,故及时肾活检,有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杨琴;王墨;李秋;赵晓东;唐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咳嗽、喘憋,肺部可闻及喘鸣音和湿性啰音,并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解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呼吸道阻塞、改善肺部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我科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学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