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海
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影,也不是年长儿的缩影,当然早产儿也不是足月新生儿的缩影,这些情况也反映在其临床用药上,因为发育不成熟,药物在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性反应受其胎龄、日龄及所患疾病的影响,不能将成人的药理学资料应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要使这类人群的用药有效并且安全,必须熟悉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作者:余加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抗感染、止咳、吸痰、雾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特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哮鸣音、肺部湿口罗音等的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溴特罗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作者:马利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缺氧缺血性肾损伤是新生儿窒息、肺炎、休克及肾移植、肾切开取石术等临床共同面临的问题,严重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甚至死亡.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参与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基因的转录调控,在炎症反应网络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语航;王兴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入院经医生诊断,以处方或医嘱形式,针对患者所患疾病,根据其症状、体征及临床多方面相关检查信息资料,经综合分析判断后,拟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涉及治疗药物部分,则经药学服务部门的审核,将所用药品配发至临床,后一环,则是经护士按临床医嘱,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作者:徐平;赵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分散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在正常人体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0.2g单剂量伊曲康唑分散片受试制荆和伊曲康唑胶囊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曲康唑的血浆药物浓度,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判定其生物等效性.结果:两种制剂均符合一级吸收开放性一室模型,伊曲康唑分散片和伊曲康唑胶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72分别为(2 221.9±762.9)和(2 311.9±844.4)ng/(h·mL),AUC0→∞分别为(2 374.2±790.8)和(2 473.3±878.9)ng/(h·mL),Cmax分别为(179.8±56.8)和(174.1±64.1)ng/mL,Tmax分别为(3.6±1.0)和(4.1±1.3)h,t1/2分别为(16.5±4.2)和(17.5±3.1)h.伊曲康唑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8±14.0)%.结论:伊曲康唑分散片和伊曲康唑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何周康;阳利龙;祝文兵;张毕奎;朱运贵;徐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6年1月份、4月份、8月份门诊处方11 459张,其中应用微生态制剂处方693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与抗生素、某些消化系统用药联合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之间的联用情况,就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被抽取处方数的6.05%,以双歧杆菌-嗜热乳杆菌-肠球茵三联活菌散剂(培菲康)使用率高,占40.12%;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率为44.15%;两种微生态制剂合用率为0.72%,无两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结论:我院在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该引起医师和药师的共同关注.
作者:张晓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概述喹诺酮类抗菌药属化学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更新很快,1979年合成诺氟沙星,随后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通称为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
作者:夏世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青光眼是一类严重损害视力的致盲性眼病,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多数青光眼患者通过手术控制了眼压,但其视力仍不断下降,视野继续缩小.近来笔者对3例青光眼高眼压控制后使用银杏叶片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廷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32例患儿和对照组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结果:血清中IL4、TNF-α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4与TNF-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P<0.001).IL-10与IL-4、TNF-a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检测结果与哮喘患儿相近,两者有相似的细胞因子紊乱,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母发光;张剑波;李敏;何海兰;翟雪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胡伟;胡静;吴琼芳;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又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临床表现轻,预后良好,它虽是一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但若发作时间过长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将异搏定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小儿分支型室速1例介绍如下.
作者:吕铁伟;田杰;余更生;易岂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一周在我县县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6℃,呼吸20次/min,脉搏82次/min,心率115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外阴红,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化验.化验结果示加特那杆菌阳性,其余正常.
作者:苏梅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3例,分别静脉给予穿琥宁注射液8 mg/(kg·d)和利巴韦林10~15 mg/(kg·d),疗程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6.2%(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均较对照组快(P<0.01).结论: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胡南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例1,男,5岁,因发热T 39.1℃,2005年10月21日晚家长自行给予口服阿斯匹林泡腾片(巴米尔,阿斯利康无锡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9038,规格:每片含阿司匹林0.5 g)2/5片.0.5h后体温开始下降,6h后体温再次升高,再次用药2/5片.
作者:宋兵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掌握我院住院哮喘儿童治疗用药现状.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118例儿童哮喘住院病人用药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急性发作期患儿81例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109例给予吸入激素,对57例重度患儿给予全身激素平喘,97例患儿给予抗感染治疗.结论:我院哮喘治疗基本遵循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中关于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作者:王晓丽;李昌崇;张维溪;谢作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繁殖期杀菌荆和抑茵剂联用的可能性,降低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改善临床感染症状.方法:采用微生物井式扩散法,在无茵条件下,用藤黄八叠球菌作茵悬液,氨苄西林、红霉素标准品为模型药物,测定两者合用后的抑茵圈.结果:两种抗生素联用后的抑茵圈与氨苄西林单用的抑茵圈相当(P>0.05).结论:抑茵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并不降低繁殖期杀菌剂的杀菌效能,联用时应以同时合用或先使用杀菌剂后使用抑茵剂为宜.
作者:张福琴;盛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佐治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8个月至3岁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儿哮喘发作程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哮喘发作程度、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结论:匹多莫德可降低婴幼儿哮喘发作频率,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可用于佐治婴幼儿哮喘.
作者:范慧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蛤蚧乙醇提取液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3月龄和6月龄的Wistar雌性大鼠各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蛤蚧乙醇提取液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5 d后取卵巢做免疫荧光;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GF-1、inhibin-a(Inh A)并测各组的荧光强度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IGF-1、InhA,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GF-1的表达6月龄组高于3月龄组(P<0.05),Inh A的表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6月龄组均高于3月龄组(P<0.01).结论:蛤蚧乙醇提取液能显著提高IGF-1和Inh A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卵巢功能,促进优势卵泡和黄体的发育.
作者:林安平;胡丽娜;李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复方氨茶碱口服液中氨茶碱和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4.5)(10:90,V/V),检测波长214 nm,流速0.8 mL/min,检测氨茶碱浓度和盐酸麻黄碱浓度.结果:氨茶碱浓度在20.0~500.0μg/mL,盐酸麻黄碱浓度在2.0~5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氨茶碱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0.58%)、100.1%(RSD=1.31%),n=9.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向波;王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74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心率变化、ECG恢复、CK-MB改善及心衰纠正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11%,对照组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ECG恢复、CK-MB改善、心衰纠正的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D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积极的、确切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缺氧损伤恢复.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崔明辰 刊期: 2007年第03期